經典老藥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被稱為“降糖治療的基石”。它能減少肝糖生成、改善胰島素抵抗,還能適度減重,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
然而,許多糖友在使用二甲雙胍時,常因忽視細節導致療效打折或出現副作用,嚴重的會導致腎功能損傷甚至危及生命!美國安全用藥規范研究院將本藥定為高警訊藥物,使用不當會帶來嚴重危害!
以下是臨床中最常見的5個用藥錯誤,學會避開這些“坑”,才能讓藥物安全有效。
錯誤一:一上來就吃最大劑量
患者王阿姨確診糖尿病后,醫生讓她每天吃3次二甲雙胍(每次0.5g)。結果她吃完就惡心、腹瀉,堅持了3天直接停藥,抱怨“這藥傷胃”。
二甲雙胍直接刺激腸道,快速加量易引發腹瀉、腹脹(發生率約20%-30%)。緩慢加量能提高耐受性,避免患者因副作用放棄治療。
二甲雙胍普通說明書用法用量規定,該藥需要“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 比如二甲雙胍普通片初始劑量:從每天0.5g開始(如早餐后0.25g,晚餐后0.25g)。 調整周期:每1-2周增加0.5g,直到達到目標劑量(通常每天2g,不超過2.55g)。 因此具體使用二甲雙胍時候,不能隨意調整劑量,一定要根據醫生和藥物說明書的規定來用藥。
錯誤二:掰開腸溶片吃
李叔為了“讓藥吸收更好”,把二甲雙胍腸溶片掰碎空腹服用,結果胃痛難忍,該以為是胃病犯了,結果醫生告訴他是服用藥物方法錯誤導致的。
原來,二甲雙胍腸溶片外層包裹特殊包衣,確保藥物在腸道堿性環境而非胃部酸性環境中釋放。若掰開服用腸溶片的包衣破壞,藥物提前在胃內釋放,可能被胃酸分解失效(如胰酶),刺激胃黏膜,因此,二甲雙胍腸溶片必須整片吞服,避免破壞其保護結構,確保藥物精準在腸道釋放。
二甲雙胍有普通片、腸溶片、緩釋片,劑型不同用法用量不同,因此服藥時特別需要注意具體的用藥細節,對于二甲雙胍普通片:隨餐服用或餐后立即吃,減少胃腸刺激。腸溶片、緩釋,餐前30分鐘空腹整片吞服(不能掰開或嚼碎)。
錯誤三:服用期間經常飲酒
張爺爺喜歡喝酒,近期體檢發現血糖高,后診斷2型糖尿病,醫生讓他服用二甲雙胍并戒酒,但他實在忍受不了酒癮,還是經常服藥期間喝酒,有一天喝酒后突然頭暈跌倒了,家人送來急診,發現是低血糖了!
醫生提醒:糖友服用二甲雙胍期間應該限制飲酒,最好能戒酒,否則面臨3大危險:
第一,低血糖風險。酒精抑制肝糖輸出,加劇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空腹飲酒易致低血糖(研究顯示風險增加2-3倍)。
第二,乳酸酸中毒風險:酒精抑制肝臟代謝,與二甲雙胍協同增加乳酸堆積,嚴重時可引發致命性酸中毒(FDA曾警告酗酒者禁用二甲雙胍)。
第三,肝腎負擔加重:酒精與二甲雙胍均需肝臟代謝,長期飲酒可損傷肝功能,降低藥物清除率,增加毒性風險;腎功能不全者更易蓄積中毒。
第四,胃腸道損傷:兩者均刺激胃腸道,聯用可能誘發惡心、嘔吐,甚至消化道出血(臨床報告發生率提高1.5倍)。
錯誤四:自行停藥
有很多糖友害怕二甲雙胍長期吃會有副作用,擔心它會損傷肝腎功能,其實二甲雙胍本身不直接損傷肝腎。二甲雙胍幾乎不經肝臟代謝,約90%藥物經腎排出,但研究顯示,其本身不傷腎,反而能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
如自行停用二甲雙胍,血糖會反彈升高,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損傷腎臟,嚴重的腎臟導致糖尿病腎病腎臟腎衰!
當然,為安全起見,用藥前需查肝腎功能,治療中每6個月或6年復查一次腎功能,如果本身肝腎功能不好的人,需要醫生決定是否能用二甲雙胍或用多少劑量的二甲雙胍。
錯誤五:長期服藥從來不檢查是否缺乏維生素B12
陳阿姨吃了5年二甲雙胍,最近總感覺手腳麻木、疲勞,檢查發現嚴重維生素B12缺乏,確診周圍神經病變。
醫生提醒:二甲雙胍可抑制腸道對維生素B12的吸收,長期使用(尤其>3年)患者中,約30%出現B12缺乏,表現為貧血、神經損傷。
建議每2-3年篩查維生素B12,尤其老年人和素食者,如缺乏維生素B12,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通過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或使用維生素B12相關藥物。常見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貝類、魚類、肉類、乳制品、雞蛋等。。
結語
最后提醒糖友,二甲雙胍是經典老藥,是2型糖尿的首選藥物之一,但服藥期間一定要遵循專業人士的指引,避免以上5個用藥錯誤,同時需結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蛋白、腎功能等指標,才能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