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系產品對DeepSeek的擁抱,還在繼續。在騰訊云、騰訊AI知識庫產品ima和騰訊AI助手騰訊元寶之外,騰訊當家產品微信,也開始選擇接入DeepSeek。
2月15日,微信正式內測“AI搜索”新功能,在其中接入了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服務。對此,騰訊官方回應稱,部分測試用戶,可在微信對話框頂部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樣,點擊進入后,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獲得更多元化的搜索體驗。若未顯示該入口,說明此次灰度測試暫未覆蓋到該用戶賬號,可耐心等待后續開放。
這并非微信第一次嘗試將AI引入產品。2023年9月推出自研混元大模型后,微信便于2024年上線了基于混元大模型的AI搜索服務。當用戶輸入某個問題時,微信除了提供常規的搜索結果外,還會在結果頁頂部顯示由AI生成的答案。
到2024年中,微信輸入法也正式推出“一鍵AI問答”功能,但僅對下載微信輸入法的用戶有效。
微信的這兩場AI變革均未能引起外界的大范圍討論。及至以低成本、高性能和開源優勢爆火出圈的DeepSeek到來,微信率先將其接入自家產品的舉動,頗有些將前者視為自家AI變革排頭兵的意味。
一個是國內月活第一的AI時代應用,一個是國內月活第一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應用,DeepSeek與微信的強強聯合,堪稱罕見。
超級APP接入大模型服務,并非新鮮事。微信之前,抖音、百度、快手等都已完成類似操作,不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選擇接入自家自研的大模型產品,微信則一反常態,成了首家在當家產品中接入外部大模型的科技大廠。
但從微信接入DeepSeek的現狀來看,其也保留著一些審慎的態度。根據部分內測用戶的體驗,當前接入微信的DeepSeek-R1,與官方APP存在兩處體驗上的不同:一是不支持多輪對話問答;二是不支持查看歷史問答記錄。
在DeepSeek頻頻因用戶涌入過多而導致服務卡頓之下,上述舉措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微信保持用戶流暢體驗的應對之舉。
但微信還不是騰訊擁抱DeepSeek的終點。據硅星人爆料,騰訊未來還將有更多產品接入DeepSeek。
隨著越來越多騰訊系產品接入DeepSeek,外界對騰訊在大模型自研上的策略變化也重新好奇起來。
有某要求匿名的 AI大廠員工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分析,對于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大廠而言,是否選擇接入DeepSeek,本身便是個兩難選擇。“尤其在自家主力產品上直接接入,這意味著間接承認當前DeepSeek-R1的表現要好于自家。”
微信之前,當騰訊首家將DeepSeek接入自家主力AI助手產品騰訊元寶時,有騰訊內部知情人士告訴字母榜,這并不意味著騰訊會放棄自研策略,“未來在大模型自研上,騰訊仍會堅持到底。”
不過,在騰訊大模型自研團隊可能面臨DeepSeek帶來的新競爭之外,當前壓力更大的還要數360創始人周鴻祎。
早于微信近20天,360旗下納米AI搜索就宣布接入DeepSeek。在近期的免費抽車活動上,周鴻祎提到,春節期間納米AI搜索在不到兩周時間獲得2000萬用戶,“是360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取得的最好成績。”
截至2月16日,在蘋果App Store免費應用排行榜中,納米AI搜索位居第四,其APP宣傳語中特意點出了DeepSeek-R1聯網滿血版的加持。
但隨著比納米AI搜索用戶量更大、使用頻率更高的微信,也開始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周鴻祎在為納米AI搜索引流的道路前方,意外迎來了一只強勁的攔路虎。
A
DeepSeek的開源屬性,成為微信選擇將其接入產品之中的重要前提。微信在引入DeepSeek-R1的功能介紹頁面中,也明確寫道,本產品涉及對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提供與使用。
在此之前,盡管騰訊投資了大模型六小虎中的多家公司,但都沒有將其作為模型備選項引入微信等核心產品之中。除了模型性能的考慮之外,這些模型不開源的屬性,更令微信擔憂其數據安全的風險。
如今,通過自建算力服務集群,將DeepSeek-R1開源模型引入自家產品的騰訊,既滿足了用戶對先進模型的體驗需求,又做到了對數據安全的自主可控。
除了開源之外,DeepSeek所帶動的模型調用成本下降,并由此帶來的試錯成本機會,也被外界視為騰訊選擇此時接入外部模型的原因之一。
“共識粉碎機”給出的一份數據顯示,騰訊新加單了英偉達10萬-20萬張H20芯片,其費用支出最高約20億美元,平均一年的折舊成本約4億美元,后者僅占到騰訊2024年利潤的1%。“Deepseek已經讓成本降低到巨頭充分可以試錯,而且不影響主營業務的地步了。”
更重要的是,接入之后,在DeepSeek加持之下,微信又有了向搜索市場發起進攻的新武器。
大模型火熱之后,搜索已成為所有AI玩家搶占的入口高地。國外的ChatGPT、Perplexity,國內的豆包、kimi,紛紛盯上了傳統搜索市場的蛋糕。
畢竟,當前搜索仍是解決信息過載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且在沒有更有效的替代解決方式出來之前,搜索引擎作為超級入口的重要地位還會逐步加強。
為了應對新對手的競爭,谷歌在搜索中融入了自家大模型產品Gemini,百度也將文心一言融入搜索。
AI搜索大戰打響之前,微信在搜索份額搶奪上,一度也表現得異常積極。原本被微信用來搜本地聊天記錄和聯系人的“搜一搜”,不再僅局限于查找器的定位,開始從垂類工具向通用搜索引擎進化,相繼上線了公眾號搜索、小程序搜索和視頻號搜索等服務。
但盡管坐擁超8億月活用戶,微信搜一搜依然未能改變傳統搜索市場的競爭格局。
歸根到底,用戶需要的是一個“更全、更快、更準”的搜索引擎,手握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獨家信息生態的微信搜一搜,還不夠全,也不夠準。
如今,DeepSeek的加入,有望補上微信搜索在全面和準確方面的短板。
接入DeepSeek后,微信搜一搜究竟能否真的向百度所占據的傳統搜索市場格局發起挑戰,現在還無法給出定論。但可以預知的是,對于蹭著DeepSeek熱度躍居App Store免費應用排行榜前五的納米AI搜索而言,周鴻祎的引流之路恐將迎來有力阻擊。
一旦DeepSeek效應能夠幫助微信重塑搜索用戶心智,其帶來的更深層次利好還在于,在打造去中心化的產品形態之余,幫助微信建立起適用于自身的新流量分發體系,從而將被短視頻等搶走的用戶時長,重新拉回來。
B
對DeepSeek而言,微信的選擇,也有望推動其開源生態進一步做大。
隨著DeepSeek爆火,不到一個月新增超3000萬月活用戶的陡峭增長曲線,已經迫使一眾頭部大模型玩家改變策略。
在2月初上新o3-mini推理模型時,OpenAI CEO奧特曼罕見承認錯誤,表示自己站在了開源錯誤的一邊,反思過后的調整緊隨而至。奧特曼宣布,OpenAI即將發布的GPT-5,屆時將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并在開源上做出新的計劃。
國內一直堅持閉源的百度,也開始宣布未來幾個月內推出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將走向開源。兩家都希望通過新模型的發布,和新策略的調整,增強外界對自身在技術體驗上的信任度和開發者對其生態的認可度。
DeepSeek之前,這場大模型的生態爭奪戰,一度只在科技大廠之間展開,國內阿里、百度、字節等,無一不想成為AIGC時代的安卓。在自研大模型之余,科技大廠還相繼發布了自家的大模型服務平臺,既做淘金者,又爭當賣鏟子的人。
過去兩年中,大模型給傳統應用帶來的體驗升級,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一種觀點,即所有應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如同Windows帶動了PC普及,Android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生態,AIGC時代“將誕生比移動互聯網大十倍的平臺機會,將把既有的軟件、使用界面和應用重寫一次。”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復預測道。
這場面向AIGC時代應用生態開發標準的搶位戰,比拼的標準,一度是看誰能跑得更快,誰能拿下更多的企業客戶,誰能建立更多的應用落地優勢,從而拿到更多的反饋數據,最終憑借“滾雪球效應”脫穎而出。
但DeepSeek的出現,正改變這一傳統競爭局面。數據飛輪所帶來的先發優勢,正在被DeepSeek的技術創新所抹平。一切競爭的原點,又回到了底層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上。
盡管微信接入DeepSeek開源模型的舉動,無法為后者帶來直接的商業化收益,但有了微信的背書,在面對更多沒有自建算力服務集群能力的中小開發者時,DeepSeek無疑將具備更強的品牌說服力。
C
更多新增需求的出現,將進一步加劇DeepSeek的服務壓力。無論是滿足更多B端用戶的API調用請求,還是滿足更多C端用戶的流暢體驗,DeepSeek都勢必需要擴充算力資源。
考慮到DeepSeek官方APP現在還無法支持圖片生成和音視頻生成功能,未來隨著大模型能力持續迭代升級,其對數據和算力的需求都將呈指數級飆升。
想要做到上述這些目標,DeepSeek都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尤其考慮到其堅持開源的策略,DeepSeek需要的資金量還會更大,“因為開源生態的商業化會落后一段時間。你在短期還看不到商業化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往前走,還是需要投入。(這時)你手上有更多資源還是有更多的容錯空間嘛。”在點評DeepSeek需要融資時,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解釋道。
DeepSeek爆火之后,據多家媒體報道,VC(風險投資)們確實紛紛拜訪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但趕著送上門的錢,暫時都被梁文鋒一一回絕。
盡管背靠千億量化基金幻方,但梁文鋒也并非真的不缺錢。此前在接受36氪的采訪中,梁文鋒曾提及,DeepSeek創立之初,找過不同的投資方,但由于不少VC對研究有顧慮,有退出需求,希望盡快做出產品商業化,因此專注研究的DeepSeek很難從VC獲得融資。
現在,當融資主動權回到梁文鋒這邊后,他能挑選的融資對象已不僅僅局限在VC領域。但從數據和算力兩方面考慮,最能幫到DeepSeek的,依然非BAT等科技大廠莫屬。
科技大廠取代VC,成為大模型賽道最有力的投資玩家,也是過去兩年行業的新現狀之一。微軟聯手OpenAI,亞馬遜綁定Anthropic,乃至阿里重注Kimi,都是這一現狀的延伸。
手握主動權的DeepSeek,究竟會選擇誰合作還不好說。但通過率先在主力產品中接入DeepSeek,一旦梁文鋒正式開放融資需求,主動示好的騰訊,無疑先拿到了一個加分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