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婚的時代,不是沒有愛情,而是躺平的生活在被權(quán)衡之下優(yōu)于婚姻。只不過,真正想要過不婚不育的人生,實在不易。
還好,46歲的李娟做到了,雖然她住的大房子只要15萬,可她能夠不生孩子不上班,直接活成所有女人羨慕的樣子。
只不過李娟很低調(diào),她不認(rèn)為自己的人生有多完美,就如同她所說的那句話一樣:
“我只是一面鏡子,照見你們心里未崩壞的部分。”
生活本來就是如此吧?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疼痛,但好在每個人心中也擁有一塊美好。
李娟現(xiàn)在的人生恰恰如此,她在人生前25年,幾乎吃夠了生活所有的苦,一個讀到高三,因為小抄掉落而逃出校園的學(xué)生,還有什么比這件事更遺憾的?
只是對于李娟來說無所謂,她有才氣,可她的才氣是多年的積累,而非小時候便有的發(fā)光發(fā)亮,小學(xué)時被老師區(qū)別對待的回憶,恐怕直到今天也沒辦法讓她抹去疼痛。
好在李娟擁有閱讀的愛好,那是她如今不需要心理醫(yī)生的根本,就如同羅曼·曼蘭所說的那樣:“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rèn)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文字本身擁有治愈的力量,它如同耳語般的魅力于李娟是一種救贖,雖然她讀的幾乎都是別人的書,有繼父書架上的,也有母親從廢品中揀出來的。
可力量來源不分出處,李娟在別人不解的目光中,找到了她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就是一種幸運吧?一個人知道自己要什么,那生活才變得有意義。
從小生活清貧,長大了又因為有限的物資而走一條完全凋零的生活道路。和母親學(xué)習(xí)縫紉,去給人家做流水線工人,不是為了果腹,而是為了從生活中找到讓自己豐滿的夢想。
只是這條路走得并不容易,李娟靠著《九篇雪》得到一個編制內(nèi)的穩(wěn)定工作,普通人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躺平。
但李娟對這種生活沒多少喜愛,在阿勒泰宣傳部工作了5年,積攢了5000塊錢,于是重新去過流浪的生活。
在牧場,李娟度過了春夏秋冬,甚至于冬牧場的地窩子里生活了3個月,那不是野外求生,是真正的野外生存:
“如果不是有這段經(jīng)歷,我也和你們一樣,覺得耕種就是遠(yuǎn)遠(yuǎn)的風(fēng)景。”
心存敬畏,才能擁有對生命的認(rèn)知高度吧?李娟終究還是出名了,作品被拍成了影視劇,她也從一個無名的野生作家變成了真正的在冊作家。
有了名,有了錢,似乎真的可以躺平了。只是這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李娟早已經(jīng)不年輕了,可她沒有結(jié)婚,也沒有想要孩子的打算。
不是沒有過愛情,只是那愛于李娟來說過于奢侈,不同等的靈魂高度如何能過上真正擁有愛的生活?
無愛不強求,李娟在紅墩鄉(xiāng)買下了一處占地約5畝的舊房子,花了15萬,這在當(dāng)?shù)亟^對稱得上大戶了。
自己種點菜,養(yǎng)點雞,忙了耕種田地,閑了耕耘文字,被精神殿堂“供養(yǎng)”于高處的李娟,這一回真的過上了躺平的生活,只是一個人,生活異常安靜。
這樣的生活著實無趣,至少對很多生活在城市的男女來說就是如此。可李娟擁有別人羨慕不來的安寧,減少物欲帶來的煩惱,富養(yǎng)靈魂的祥和。
有人說雖然李娟已經(jīng)46歲了,可她看上去很年輕,因為生活獨立又不缺錢。可這只是近幾年來的生活狀態(tài),了解了她過去的生活,誰還會說她是沒受過苦的作家呢?
根植于現(xiàn)實,那才是李娟的人生。一個從土地上長出靈魂,用手腳親自培養(yǎng)、游弋的野生作家,長到今天還要她受多少苦呢?
只能說李娟過上了很多女性向往的生活,不結(jié)婚是一方面,可以養(yǎng)得起自己又是一回事,一個靠著自己自由生活于天地間的狀態(tài),恐怕才是所有人羨慕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