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1日的巴黎 AI 峰會上,美國和英國拒絕簽署相關聲明,與全球 61 個國家和組織的行動背道而馳。
此次峰會以 “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 為主題,意義重大。法國、中國、印度等 61 個國家和組織共同簽署《關于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旨在推動 AI 技術朝著開放、包容、道德、安全的方向發展。然而,美英卻置身事外。
美國
美國拒絕簽署有著多層面的深層原因。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美國一直以來都在各種國際事務中當老大。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峰會上直言 “美國是人工智能的領導者,本屆政府打算繼續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強調 “特朗普政府將確保最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在美國制造,使用美國設計和制造的芯片” 。在 AI 領域,美國靠著掌握芯片、軟件算法這些核心技術,想打造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全球 AI 產業鏈,把 AI 當成鞏固自己全球霸權的重要工具。《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提倡全球一起治理的模式,與此背道而馳。美國就怕一旦按照統一規則來,自己在數據收集、技術應用這些方面的特權沒了,沒辦法在情報收集、軍事技術研發這些地緣政治博弈里隨便用 AI 技術了。比如說,要是嚴格限制數據收集范圍,美國那些科技公司用來訓練模型的數據就少了,模型性能提升就受影響,在全球 AI 市場的份額和賺錢能力也得下降。
在經濟利益方面,美國那些科技巨頭,像谷歌、微軟、英偉達,在全球 AI 市場是占主導地位的。它們靠著海量數據和先進算法,筑起了很高的競爭壁壘。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特別依賴數據,寬松的數據監管環境對它們維持優勢太重要了。萬斯在峰會上還警告歐洲盟友不要過度監管人工智能行業,批評稱 “過度監管可能會扼殺一個正在起飛的變革性行業”。宣言里要加強數據隱私保護、規范算法透明度,這可就麻煩了,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讓它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變弱。要是數據收集范圍被嚴格限制,企業用來訓練模型的數據量就少了,模型性能提升就慢,在全球 AI 市場的份額和盈利能力肯定受影響。
從技術壟斷層面來說,美國在 AI 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上砸了很多錢,有領先優勢。但這幾年,中國等國家在 AI 領域發展特別快,美國的技術壟斷地位受到沖擊。萬斯在講話中無端污蔑中國,雖未直接點名,但話里話外暗示與中國合作人工智能技術將危及國家安全,宣稱 “從閉路電視到 5G 設備,我們都熟悉市場上由‘專制政權’大量補貼和出口的廉價技術。從長遠來看,這種合作不會有好結果。與他們合作,意味著被滲透、挖掘和奪取信息基礎設施” 。美國就怕在國際合作框架下,自己的技術優勢保不住,技術交流和共享會讓其他國家技術追趕速度加快。所以,拒絕簽署宣言。
英國
英國脫歐后,總是妄圖重塑自身在全球經濟與科技領域的地位,推行獨立的科技發展戰略,實則處處緊跟美國步伐,盡顯跟屁蟲本色。在 AI 產業發展上,英國既想憑借 AI 推動經濟增長、實現產業升級,又擔心簽署宣言會使其在 AI 產業政策制定上被國際規則束縛,無法靈活為本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研發補貼等精準扶持,說白了就是既想享受國際合作帶來的好處,又不愿受規則約束。從政治聯盟關系看,英國與美國關系緊密,在 AI 發展戰略上,盲目追隨美國決策,指望借此維護跨大西洋聯盟關系,獲取美國在其他國際事務上的支持。同時,英國還想在美歐之間玩平衡,既不想被歐洲大陸監管框架限制,又想借助與美國合作提升在全球 AI 治理中的話語權。此前英國主辦 AI 安全峰會,卻拒絕簽署此次巴黎 AI 峰會宣言,充分展現出其 “既要又要,一個蘿卜兩頭切” 的心態。
印度與法國
再看看印度和法國在推動大會上的立場。印度在 AI 領域發展勢頭也不錯,它人口眾多,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印度積極推動宣言簽署,一方面是想借國際合作提升自身 AI 技術水平,畢竟自身在基礎研究和高端技術人才方面還有所欠缺。通過參與全球 AI 治理合作,能吸引國際技術和資金流入,加速本國 AI 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印度也想借此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在全球 AI 規則制定中擁有一席之地,改變以往在科技領域跟隨者的角色。但印度自身在科技發展上長期依賴外部,在全球南方國家中也并未展現出足以引領的實力與擔當。全球南方國家發展情況各異,有著多元的需求與利益訴求,印度根本無法真正代表這一龐大且復雜的群體。但是三哥勝在心態始終良好,而且也有危機感。“再不努力,過二十年上海就要趕上新德里了”。
法國作為此次峰會的主辦國,大力推動宣言簽署有著多方面考量。從國內層面看,法國擁有較為發達的科研體系和 AI 產業基礎,強調 AI 的道德和安全規范,符合法國一貫的價值觀和社會治理理念。通過推動這樣的宣言,能為法國國內 AI 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法國是差生想當學習委員,法國還遠沒有達到能引領規則制定的水平,卻想借著主辦峰會的機會,強行給自己臉上貼金,妄圖在全球科技治理中占據主導地位。在 AI 治理領域牽頭推動國際合作,能增強法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話語權,提升其在歐洲乃至全球的領導地位,打破美國在 AI 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
結語
美英的拒絕簽署,對全球 AI 治理與合作產生了顯著影響。一方面,打擊了全球協同開發與監管人工智能技術的信心,使合作前景變得不明朗。另一方面,《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強調的道德規范和監管要求,與美國科技企業較為寬松的數據收集和算法應用模式存在沖突。美國傾向于較少限制地發展 AI,這容易引發數據隱私泄露、算法歧視等風險。
長遠來看,全球 AI 治理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形成統一規則與標準。美英的拒簽行為,可能促使全球 AI 治理出現 “陣營化” 趨勢,其他國家在推進 AI 合作時,或許會將美英排除,形成新的合作格局。而美英如果持續拒絕參與國際合作,在 AI 技術的國際競爭中,可能會逐步邊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