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至17日,達州市進入“兩會”時間,各行業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為新一年發展獻計獻策。四川日報達州全媒體中心推出兩會“圓桌”欄目,關注熱點話題。
主持人:
川觀新聞達州頻道 徐洋
圓桌嘉賓:
黃 濤市政協委員、四川文理學院黨委書記
陳國斌市政協委員、萬源市政協主席
鄧輝洪市政協委員、開江縣林業科研所副所長
“堅持以糧食生產為重點,持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繪就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畫卷?!痹诮衲赀_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農業”“現代農業”“糧食”等成為高頻詞。
2024年達州“三農”工作成績亮眼:糧食生產實現播面852.3萬畝、總產330萬噸,成功奪取糧食產量全省“十二連冠”。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勢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
如何持續擦亮農業大市金字招牌?2025年達州市兩會期間,不少委員聚焦這一熱詞,紛紛獻出“金點子”。
關鍵詞:發展丘陵山區無人機裝備研發
黃濤調查研究發現,川東北丘陵山區農業生產受地形地貌限制,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較低,嚴重制約糧食生產效率與質量。
為此,他建議研發及應用針對性的無人機裝備系統,突破地形制約農業生產的瓶頸,提升農業生產效能。
黃濤認為,現有涉農政策未充分滿足丘陵山區特殊地形與農業生產需求,在農機購置補貼、土地整治等方面缺乏專項細則,無法充分有效引導農業科技應用與產業升級?!敖ㄗh修訂農機補貼政策,將適配丘陵山區的無人機及配套設備納入重點補貼范疇,提高農戶購置積極性?!?/p>
同時,黃濤建議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梁,促成四川文理學院等當地高校、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與無人機企業深度合作,共建研發中心與產業聯盟,聯合攻克關鍵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關鍵詞:科技創新助推達州農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智慧農業,鄧輝洪也有看法,“科技創新作為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是達州鞏固全省第一產糧大市地位、實現農業強市跨越目標的必由之路?!?/p>
據不完全統計,達州農業科技貢獻率僅為55%。近年來,達州農業存在高素質創新人才匱乏致農業科技貢獻率較低;農村三產融合度不夠制約農業產業增值空間與發展潛力。
破局突圍,鄧輝洪建議,達州發展現代農業應聚焦新品種、新農機、新能源等資源要素應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生物制造、生物育種等領域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搶占未來農業高地;著力品種培育、裝備制造、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健全現代農業體系。
針對達州丘陵地形,他鼓勵本地農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丘區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小型化、多功能農機具;整合全市農機資源,推廣“共享農機”模式,搭建農機共享服務平臺,在三年內使全市農機裝備水平提高20%,農機使用效率與普及率提升至60%以上。
關鍵詞:聚力品牌建設 擦亮金字招牌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
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抓手。近年來,達州圍繞“建設大園區、培育大企業、塑造大品牌”發展思路,聚焦糧油、畜禽、水產、茶果等主導產業,培育出“巴山食薈”“巴山青”“舊院黑雞”等500余個“達”字號農產品品牌,初步構建起區域農業品牌體系。
然而,面對品牌強農目標,達州“巴山食薈”區域品牌及達州脆李、蜀宣花牛、萬源富硒茶等行業品牌特色不足夠亮。
為此,陳國斌建議,達州應建強區域公共品牌銷售矩陣,打通線上平臺銷售渠道,并設立直營店;依托行業協會,建立“一標一碼”質量追溯體系,實現農特產品從種植到加工全鏈條標準化生產。
同時,他還建議聚焦產業升級與資源整合,提高品牌核心競爭力。聚焦米城大米、舊院黑雞、蜀宣花牛等達州獨有的特色農產品資源,通過創新產品形式、開發衍生產品、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將潛在優勢轉化為實際的品牌價值和經濟效益;支持企業成立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產學研推用”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延長產業鏈。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黃云嬌
審核:楊柳 梁艷 尹亮 李美林
終審:何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