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5年2月16日
預計閱讀
3分鐘
晚安栗子
經濟走向并不明確之時,正是變局之機。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蘇富比債務問題,隨著阿布扎比主權基金入股,公司組織架構正在發生變化。引發爭議的AI藝術作品版權問題,近日有了首個獲得版權認證的案例。
·蘇富比拍賣董事會重組
·楊泳梁攜“山水”進京
·王宗孚任悉尼機構總監
·AI作品首次獲得版權
·地下遺址發現倫敦起源
·白立方代理松本陽子
·羅帕克代理卡斯蒂爾
·藝術家梅爾·博赫納逝世
蘇富比拍賣董事會重組
2024年年底,阿布扎比主權基金ADQ以10億美元入股蘇富比,為面臨高額債務的后者注入強勁動力。根據最新披露,拍賣行董事會將重組為9人組,阿布扎比方具有專業金融背景的人士占3席,董事會成員對拍行財務決策有投票權,但不參與日常運營,董事會中無藝術專業人士。蘇富比保留一個獨立無投票權、以藏家為中心的國際理事會,為公司發展提供專業建議。
近年來,蘇富比組織架構不斷調整,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新業務線。2025年1月,入職不到一年的筱原真澄接替“太子”洛嘉熙,成為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前者來自奢侈品行業,后者調任至紐約總部;2023年在紐約購入的布勞耶大廈,除了作為新總部,同時計劃開一間高級餐廳。這意味著,蘇富比將持續加大在當下相對穩健的奢侈品板塊的發力。
楊泳梁攜“山水”進京
2月15日至3月22日,白石畫廊北京空間舉辦楊泳梁個展“消失的遠山”,展出藝術家全新油畫創作以及同一時期的數字影像作品,呈現藝術家感性與理智創作之間的一次微妙連接和對話,以及不遺余力重現中國山水畫的嘗試和深刻思考。
藝術家最為人熟知的是以城市建筑影像作為畫筆,以宋代層巒疊嶂的山水風格為藍本的數字影像創作。對他而言,影像一直是較為理智的創作形式,繪畫則是時不時需要發泄一下的感性面。在媒介與形式之外,帶著重現山水的創作主題,藝術家在跨文化語境下感受到的超越時間、空間的強烈關聯和開創性的視角。
自幼成長于中國傳統繪畫浸染中,無論生活在上海還是紐約,無論使用何種媒介,山水畫始終是脫離不了的底色。從早期以經典古畫為底本,到現在構建自己的山水系統,將當代風景融入山水,這是楊泳梁打通中西方媒介壁壘的方式。這種理念貫穿于他所有創作之中。此次展覽呈現的油畫作品,便是一次相對完整的表達和革新嘗試。(圖片:白石畫廊)
王宗孚任悉尼機構總監
近日,悉尼非營利機構Artspace任命王宗孚為新任總監,他將于今年秋天履新。2019年至2025年1月,王宗孚擔任木木美術館常務副館長兼藝術總監,負責管理該機構在北京和成都的運營。此次任命正值Artspace總部完成耗資1920萬美元的翻新工程。在新職位上,他將全面負責策展與公共項目、展覽、工作室項目、國際策展人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聯合委任創作項目。
AI作品首次獲得版權
如何界定AI作品的版權,這是近些年持續討論的話題。近日,美國人工智能平臺Invok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肯特·凱爾西的創作,獲得美國版權局授予的AI作品版權保護。作品《一片美式奶酪》曾多次嘗試申請版權保護,最終通過提供詳細的創作過程和人工編輯記錄,成功爭取到版權。這是首個獲得版權的AI作品,為此后的版權鑒定開了先河。
· 5 ·
地下遺址發現倫敦起源
2月13日消息,英國倫敦金融城建造辦公樓時,在地下發現古羅馬遺址,這一發現由此成為倫敦歷史上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這座長方形會堂是羅馬人稱為“倫底紐姆”的倫敦古城的行政中心,被發現于紀念碑附近的格雷斯徹奇街85號地下,并由倫敦考古博物館進行仔細挖掘。
這座建筑建于羅馬皇帝提圖斯統治時期,目前已經挖掘出了構成長方形會堂基座的部分石墻。建筑原本有兩層半高,部分由肯特石灰石建造,其外部原本是一個前院,設有商店和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公共開放空間。考古學家認為,這座建筑將告訴我們許多關于倫敦起源的信息,倫敦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以及為什么被選為英國的首都。
· 6 ·
白立方代理松本陽子
2月14日,白立方宣布全球代理日本藝術家松本陽子(Yoko Matsumoto,生于1936年)。在長達60年的藝術生涯中,她憑借由直覺驅動的創作方法,創作出超越傳統具象形式的作品,擁抱了色彩的偶然性和奇幻的組合形態。
松本陽子的視覺語言富有表現力,秉承著“僅用顏色和形式進行繪畫”的理念。1970年起,藝術家開始在繪畫中引入粉色色調,這是一種“隱藏在無以言表的思想之下”的色調,粉色成為其創作的核心長達30余年。松本陽子不斷探索新的色彩和技法,并在后期作品中融入了鮮艷的綠色。
· 7 ·
羅帕克代理卡斯蒂爾
近日,英國倫敦羅帕克畫廊宣布與凱西·卡普蘭畫廊共同代理美國藝術家喬丹·卡斯蒂爾(Jordan Casteel,生于1989年)。卡斯蒂爾在當代繪畫界以其非凡的觀察和敏銳度,以及對描繪對象富有同理心的處理方式而脫穎而出。她的繪畫方法充滿張力,以親密的視角捕捉人物的真實存在及內心世界,展現出一種引人入勝的親近感與直接性。她不斷探問“如何被看見”以及“如何再現”,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歸屬感與身份認同。
· 8 ·
藝術家梅爾·博赫納逝世
近日,美國觀念藝術家梅爾·博赫納(Mel Bochner)去世,享年84歲。他是觀念藝術的先驅之一,他的很多觀念和裝置藝術所使用的技巧為年輕藝術家所用。他的作品探索了語言與藝術之間復雜的關系,代表作品包括以測量、數字和文字為主題的創作,挑戰了傳統藝術形式。
博赫納在重新定義繪畫傳統界限方面起到開創性作用,并闡明了藝術家關于連續性、時間性以及文字和圖像之間交集的想法。他的作品主要探討了色彩和語言之間的關系,并運用不起眼的材料創作新的價值體系。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