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張,干了二十多年記者,最近在基層走訪時碰到個事兒,讓我挺上心。
一位大爺跟我說,他天天把吃不完的飯菜放冰箱,第二頓熱熱就接著吃。聽著省錢,可這事兒真不太妥當。我就這個話題采訪了好幾位專家,發現問題還真不少。
科學調查顯示的問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張研究員給我看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城市家庭中有65%的人習慣二次加熱剩飯剩菜,農村這個比例更高,達到了78%。
“大家都想省著點,這心情可以理解?!睆堁芯繂T說,“但有些食物二次加熱真的會帶來健康隱患?!?/p>
這些食物二次加熱要不得
海鮮類食物的隱藏風險
廣州市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的數據讓人吃驚。二次加熱的海鮮,組胺含量比新鮮海鮮高出3-5倍。這個組胺,說白了就是一種過敏源。
李教授給我解釋:“海鮮的蛋白質結構很脆弱,加熱一次就會發生變化,要是再加熱一次,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不說,還容易引起過敏反應?!?/p>
我問李教授:“那海鮮到底該咋吃?”
“新鮮海鮮最好現買現做,做多少吃多少。要是實在吃不完,放冰箱也別超過12小時,而且最好別再加熱了?!?/p>
菠菜的“變臉”歷程
農業部質檢中心去年做了個實驗,結果顯示菠菜二次加熱后,亞硝酸鹽含量比第一次加熱高出8-10倍。
中科院營養研究所的王教授說:“菠菜本身含有硝酸鹽,這個不可怕。但二次加熱會讓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這就麻煩了?!?/p>
采訪中我遇到個營養師,她告訴我:“菠菜最好一次做一次吃,想保存的話,建議生菠菜洗凈瀝干后放冰箱,現炒現吃?!?/p>
蘑菇的二次加熱隱患
食品科學院的最新研究報告提到,蘑菇二次加熱后,某些有害物質的含量會激增。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市場看到的一幕:有攤主在賣隔夜的炒蘑菇。
“蘑菇二次加熱會產生什么問題?”我問專家。
“蘑菇含有的蛋白質在二次加熱過程中會分解,產生對肝臟有害的物質。而且,蘑菇本身就容易滋生細菌,加熱兩次風險更大?!睂<艺f。
土豆的“加熱禁忌”
說起土豆,李教授給我講了個細節:“土豆二次加熱時容易產生丙烯酰胺,這種物質對人體不太友好?!?/p>
國際食品安全組織的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在高溫下形成的概率更高。土豆加熱兩次,這種物質的含量會顯著增加。
大米飯的細菌困擾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實驗室里,我看到了讓人吃驚的數據:室溫下放置4小時的米飯,細菌數量能增加上百倍。
“米飯最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蔽⑸飳W家告訴我,“這種細菌產生的毒素,加熱也殺不死?!?/p>
安全食用建議
通過走訪調研,我總結了幾點建議:
- 1. 采購食材要適量
- ? 根據家庭人數購買
- ? 現買現吃最安全
- ? 別貪圖便宜囤太多
- 2. 儲存方法要講究
- ? 剩菜及時冷藏
- ? 生熟分開存放
- ? 密封保鮮很重要
- 3. 加熱要注意
- ? 溫度要夠高
- ? 時間要充足
- ? 最好一次加熱就吃完
- 4. 特殊食材要當心
- ? 海鮮類別放太久
- ? 葉類蔬菜現炒現吃
- ? 菌類食物別存放
節約也要講究方法
最近我在社區做了個小調查,發現很多人擔心浪費,所以不管什么菜都留著吃。
一位社區營養師給出建議:“節約很好,但要講究方法。比如可以把食材分小包儲存,每次取用現炒。這樣既省錢又安全?!?/p>
給大家的建議
這些年跑新聞,我看到很多人為了省錢,把不該二次加熱的食物熱了又熱。省錢是好事,但咱得算明白這筆賬。
花幾十塊錢買的菜,省下來了,要是吃出毛病,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我建議大家:
- ? 做飯要適量
- ? 儲存要科學
- ? 安全第一,健康至上
記住一句話:省錢不能省健康,安全比節約更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要是實在吃不完的飯菜,寧可倒掉,也不要拿健康開玩笑。咱們過日子,精打細算沒錯,但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