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他拉著那位剛剛救了汝南王一命的長身大漢的手,炫耀般地給大家介紹道:“這位,劉淵,劉元海,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這個時候,眾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位匈奴人身上。
匈奴大漢劉淵年近五十,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有余。特別惹人注目的是,長長須髯正中間,有紅色毫毛三根,長三尺多,在夕陽下赫然閃爍光澤。
匈奴人劉淵與晉人打扮最大的區別是,他左耳朵上穿洞,吊著一個粗大的純金耳環。
劉淵把手中長劍遞給楚王司馬瑋。楚王臉一紅,還劍入鞘。
楚王司馬瑋 畫像
原來,劉淵的這把救命劍,乃混亂中從司馬瑋腰間拔出。
吊客當中,無人佩戴武器,只有楚王身上帶的是真家伙。在刺客行刺的那一刻,劉淵正和老朋友石崇、王彌在一起說話。
如此情急智生,劉淵給眾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匈奴人整理衣冠,快步趨前,跪地向汝南王司馬亮行拜禮。
“英雄請起。”見司馬亮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示,他身后的成都王司馬穎俯身,攙扶起劉淵……
劉淵 畫像
汝南王司馬亮離開墓地前,坐在車上,讓從人把石崇喚來,問:
“劉淵何等人也,此人年近五十,怎么筋骨還如此強健?他何時當了匈奴五部大都督?”
“劉元海,乃冒頓單于之后。當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賜予冒頓單于為妻,約為兄弟,所以,匈奴在后漢時期衰落后,其子孫就冒姓劉氏。漢朝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烏珠留若鞮單于的兒子右奧鞬日自立為南單于,入居西河美稷,即現在的離石左國城。代代相傳,中平年間(185-189年),羌渠單于派兒子于扶羅率兵幫助漢朝討平黃巾軍。其間,羌渠單于為國人所殺,于扶羅就在漢地自立為單于。于扶羅死,其弟呼廚泉為單于,就以于扶羅的兒子劉豹為左賢王――那位劉豹,就是劉淵的父親了。當時,魏武帝曹操為弱其勢力,分塞內的匈奴部眾為五部,以劉豹為左部帥,其余部帥皆以匈奴貴種劉氏為之。我大晉太康年間(280-289年),匈奴五部首領改稱為‘都尉’,左部居太原茲氏,右部居祁地,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興,中部居大陵。劉淵乃人中之杰,非常好學,他少年時代師從上黨的名士崔游,學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等,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精研深習,至于《史》《漢》、諸子,無不綜覽……”石崇如數家珍,津津樂道。
石崇 畫像
為了夸耀自己的朋友不同凡響以給汝南王深刻印象,石崇接著說:
“早在咸熙(曹魏的末帝曹奐的年號,公元264-265年)年間開始,劉淵就作為匈奴左部的任子(匈奴等少數民族首領為了博取中央政府的信任,往往派子弟到首都當人質,稱為“質子”或“任子”。)長期呆在洛陽,與王渾、王濟父子情同鄉里,交友長久。楊駿秉政后,為收買人心而大肆封賞,所以劉淵被封為五部大都督。其實呢,他本人與楊駿一黨并無瓜葛。他妻子家室均在洛陽,每隔數月,他必定回返洛陽……”
汝南王臉色陰沉,點點頭,若有所思的樣子。
深秋時節,天黑得早,落日的余暉鮮紅似血,紫霞一抹,映在不遠處的池塘中,伴隨著料峭寒意。
西斜的陽光,照到汝南王所乘車子窗口上,停留在格欞之間,被分割成一束束、一條條碎金。耀眼的斜光,使得老王爺的臉如同染了層紅顏料一樣怪異。
汝南王司馬亮 畫像
一陣罡風吹過,遠處驚起一群烏鴉。它們撲撲地飛到遠處后,重新落下。
白堊堊的天空,襯托得秋日樹林更加蒼涼、清幽。
刺客的尸體被拖走。風刮過,吹起死人的衣裳。這個人僵硬慘白的左邊踝骨上,露出一個玉佩大小的刺青狼頭。
這一幕,恰被石崇看到。不過,他并未吭聲,只是暗自嘿嘿一笑,意味深長地仔細看了看自己身邊一臉忠憨的劉淵。
散去的人群中,太子太傅王戎和他的堂弟、時為中庶子的王衍交頭接耳,低聲討論剛才驚險的一幕。
“劉淵此人,輕財好施,傾心接物。我聽說,他在并州匈奴人的聚居地一帶,很能收買人心,不僅匈奴五部豪杰紛紛投奔,就連幽冀等地的名儒也多往歸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人日后,或許是我們大晉朝的心腹大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