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豐碑,永遠鐫刻在人民的心中。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以其堅定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氣,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事件,這一壯舉不僅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民族尊嚴,也開啟了近代中國反抗外國侵略的序幕。1985年,正值林則徐誕生200周年之際,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我國發行了一套兩枚的紀念郵票,生動再現了林則徐的光輝形象和虎門銷煙的歷史場景。
郵票的第一枚,以一幅細膩寫實的林則徐肖像畫為主圖。這幅畫收藏于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畫面中的林則徐身著灰藍色便服,面容和藹可親,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與從容。盡管他的一生經歷了宦海的浮沉,寵辱不驚,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豁達的風度,這種風度在他面對國家危難時顯得尤為突出。背景中襯以林則徐的手跡“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這句話不僅是對林則徐一生忠誠報國、勇于擔當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對所有愛國者的鞭策和激勵。
J115林則徐誕生二百周年
林則徐,這位出生于1785年的福建人,自幼聰穎好學,仕途順暢。然而,真正讓他名垂青史的,卻是他在道光年間擔任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的那段歷史。1838年,面對日益嚴重的鴉片問題,道光帝痛下決心,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嚴查鴉片走私。林則徐深知此行的艱難與重要,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廣東的征程。
抵達廣州后,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禎的配合下,迅速展開了禁煙行動。他深知,要想徹底根除鴉片問題,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嚴令外商繳出鴉片,并保證以后不再販賣。面對林則徐的嚴正態度,鴉片商人和英國代表起初都持觀望態度,試圖尋找逃脫制裁的縫隙。然而,林則徐并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他一面派兵監視洋館,封銷廣州、澳門之間的交通線,一面曉諭英商,從理、法、情、勢等多個角度闡述禁煙的必要性,最終迫使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遞交了繳煙函。
從1839年4月12日至5月21日,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林則徐共收繳鴉片19187袋,這些鴉片堆積如山,令人觸目驚心。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公開焚毀了這些鴉片,這一壯舉震驚了中外,也點燃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熊熊烈火?;㈤T銷煙不僅是對數十年來外商販運鴉片的嚴正抗議和堅決打擊,更是對中華民族尊嚴的捍衛和對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意志的彰顯。
郵票的第二枚,則采用了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東側的浮雕《虎門銷煙》作為主圖。這幅浮雕生動再現了當時群眾在虎門銷毀鴉片的壯觀場面。畫面上,憤怒的人民激昂慷慨,他們手持標語、揮舞旗幟,前后呼應,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在人民的簇擁下,林則徐站在高處,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正在指揮著這場偉大的歷史行動。整個畫面充滿了力量與激情,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定決心和英勇無畏的精神風貌。
虎門銷煙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兩百年,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卻永遠不會褪色。林則徐以他的智慧和勇氣,為中國人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他告訴我們,面對外敵的侵略和壓迫,我們絕不能退縮和屈服,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捍衛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
這套紀念郵票的發行,不僅是對林則徐這位偉大民族英雄的緬懷和敬仰,更是對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的偉大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在今天這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里,我們或許已經遠離了硝煙和戰火,但林則徐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他那種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奉獻精神、那種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定不移的勇氣和決心、那種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責任感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急需的寶貴品質。讓我們以林則徐為榜樣,攜手共進,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鴻郵藝術品拍賣會 德國1974年 為減少事故搶救傷員獻血:血滴 救護車 成交價3.6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