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航空數據提供商OAG公布了2024年全球十大繁忙國際機場。
OAG是根據航空公司在各機場投放的國際出港航班的座位數(運力)作為計算標準,進行排名。
第1名:阿聯酋,迪拜機場,6023.6萬個座位,同比增長7%。
第2名: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4835.8萬個座位,同比增長4%。
第3名:韓國,首爾仁川機場,4163.3萬個座位,同比增長24%。
第4名:新加坡,樟宜機場,4153萬個座位,同比增長15%。
第5名: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3999.9萬個座位,同比增長8%。
第6名: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3863.7萬個座位,同比增長8%。
第7名: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3848.2萬個座位,同比增長5%。
第8名:德國,法蘭克福機場,3873.7萬個座位,同比增長7%。
第9名:中國,香港機場,3460.7萬個座位,同比增長40%。
第10名:卡塔爾,多哈機場,3245.6萬個座位,同比增長13%。
迪拜國際機場(DXB)再度登頂,作為中東地區的航空樞紐,迪拜國際機場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設施以及眾多航空公司的航線布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倫敦希思羅機場(LHR)緊隨其后,作為歐洲重要的航空門戶,希思羅機場連接著全球各大洲,為旅客提供了豐富的出行選擇。
首爾仁川國際機場(ICN)從 2023 年的第 7 位躍升至第 3 位,增長幅度高達 24%。這一顯著提升反映了韓國航空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仁川機場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新加坡樟宜機場(SIN),延續了其作為亞洲重要航空樞紐的地位。樟宜機場以優質的服務和多樣化的設施聞名于世,為旅客帶來舒適的出行體驗。
阿姆斯特丹機場(AMS)、伊斯坦布爾機場(IST)、巴黎戴高樂機場(CDG)、法蘭克福國際機場(FRA)、香港國際機場(HKG)和多哈機場(DOH)也憑借各自的優勢躋身前十。
從這份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航空業在逐步復蘇和發展。
各機場通過增加航班運力、優化航線網絡等方式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亞洲地區機場的崛起也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反映了亞洲在全球航空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對于旅客來說,這些機場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和便利。
無論是商務出行還是休閑旅游,都能在這些航空樞紐中找到合適的航班。而對于航空公司和相關從業者來說,這份排名也為他們在航線規劃、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參考依據。
未來,全球航空業將繼續發展變革,這些國際機場也將不斷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讓我們拭目以待,看它們如何在全球航空舞臺上續寫新的輝煌。
十大國際繁忙機場中,東亞3個,中東3個,歐洲4個,幾乎各占1/3。
這個榜單里,美國沒有一座,阿聯酋、英國、新加坡、韓國、土耳其、法國、荷蘭、中國、、德國、卡塔爾各一個。
沒有一個國家有兩座機場進入前十的。
這也說明國際樞紐有一定的競爭性、排他性。
前十名中很多是一國、一城、一機場的情況。
這也就說明了,中美兩國民航業主要是國內需求強,大型機場較多,國際航線并非聚集于一兩座門戶機場。
很多人對這個榜單不以為然,認為進入榜單的大部分是島國、小國,自然國際旅客多了。
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韓國、新加坡,乃至中東這些國際航空樞紐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事實上,許多國人都是經過這些地方進行中轉的。
如果我們再不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很有可能就為他人做了嫁衣。
最為典型的例子:
我國旅客到歐美澳,許多是經由香港、新加坡、首爾、東京中轉的。
到歐洲,許多人選擇中東進行中轉。
我們尚未吃飽,卻被別人分了一杯羹,如之奈何?
加大樞紐建設力度,刻不容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