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是一種特殊的通信方式載體,由硬紙卡印制而成,其一面常印有紀念圖案。據專家考證,以吉林城風光名勝為圖案內容的明信片出現在上世紀初,多由外國殖民機構、團體發行,其中尤以俄、日發行的居多。到了日偽時期,此類風光名勝明信片激增,除森泰號等機構外,當時為配合旅游開發,還出現了以“觀光協會”為名義發行的明信片。如“觀光都·吉林的風物”“吉林八景”“水都吉林”“山紫水明的吉林風光”等等。
由于技術條件制約,當時發行的風光明信片多為黑白畫面,但是也有彩繪和上色照片出現。今天介紹的這組名為“吉林の風光”明信片,由當時的偽新京“觀光協會”發行,偽新京“東方印刷株式會社”印刷,無郵資。所附畫面為后期上色而成。一覽目前本人看到的其中五張,其上色細膩程度較好,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拍攝之際的吉林山水情況。
第一張為北山上遠眺。拍攝者在北山西峰之上,由陰影判斷,拍攝時間當為正午前后。跟隨拍攝者的鏡頭,可見東峰上的古剎隱現于綠樹叢中,東風下的湖水碧藍,鱗鱗萬屋的吉林城就在湖水之畔。另外在遠景的群山中,可見畫面左側有一處細小突起,疑是吉林舊八景之“德碑夕照”的德碑本尊。
第二張為吉林神社。此神社為在吉日本人的重要活動場所,畫面可見拜殿、鳥居、手水舍、石獻燈、守護獸等建筑物。日本神社主路為黃沙土鋪墊,邊有修建整齊的綠植隔離帶。一切雖然整齊井然,但這種地方祭祀的畢竟是侵略者和殖民者的神鬼,對中國人而言實為莫大侮辱。另該場面為神社早期情況,后來在此拜殿前又增建了一座面積更大的拜殿。
第三張為孔子廟。孔子廟即文廟。由近向遠,畫面中依次可見泮池、狀元橋、欞星門、東官廳、名宦祠、大成門等建筑物。此建筑始建于晚清,屋瓦使用了皇家才能用的黃色琉璃瓦,不知這種色彩“僭越”算不算是當時封建皇權衰微的表現。畫面盡管洋溢著一種輝煌之感,可最前景出現夕陽下的的萋萋荒草,卻符合山河淪喪、異族逞狂之際本土神祗的落寞境況。
第四張為江岸新道路。此道路即今松江中路,畫面前景為道路、綠化帶、甬路、欄桿,遠景可見松花江、天主教堂和巍巍遠山。由于這條道路是日寇為營建良好的殖民環境而對吉林城進行的重點改造工程,故而再整齊秀美的景色,也無非是一種侵略者的炫耀罷了。
第五張為松花江鵜飼,即魚鷹捕魚。解放前,吉林城松花江江段漁產豐饒,江上常見漁船往復行駛,其中不乏有用魚鷹捕魚的漁戶。日本人稱魚鷹為鵜鶘,視其捕魚為奇觀,在整個日偽時期,鵜飼一直算是吉林城極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屢屢出現在各種旅游宣傳之中。
除以上五張外,我還見過上色手法相近的其他版本吉林城的風光明信片,但是從畫面標注上判斷,與上述五張絕非一套。
關于這套“吉林の風光”明信片究竟發行了幾枚,本人尚不知曉,如有朋友知道,還望留言提醒。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