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告訴別人,書店一年只能掙6000元的時候,知道我們的朋友那真是扼腕慶幸,畢竟如今之時代,書店還能有點利潤,著實不易。
不太了解我們的朋友會在私下交流:
“要不書店老板想不開,要不就是富二代,有錢,書店開著玩的!”
我還真希望我是一個想不開的富二代啊,把自己老爹給我的零花錢全部用來開書店啊!可惜,家父無心創富,一生只愛風花雪夜!
那么,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還要如此癡迷做書店的呢? 諸君呢,書店啊,開久了會上癮,因為它實在是太迷人了!讓人“欲罷不能”。
書店遇見的人,夠我說一輩子的故事。
這些年很多作家學者朋友走進書店,在書店一場又一場沙龍舉辦。如果不是書店,這些作者學者的名字可能只是書上的一個名字。
這些年遇見很多愛書人,他們一次又一次逛書店,用默默地關心支撐起一家小書店的從容。每一次偶遇的閑聊,都給我很多溫暖。
書與人,在書店相遇。人與人,因書店鏈接。他們之間產生的故事隨著時間流逝,會成為傳奇。
許多作家老師對書店厚愛是令人動容的。88歲的蘇州文化學者潘君明老先生每次對我們帶書來簽名都很熱情。對于老先生來說,能幫助書店賣書,是他力所能及且十分愿意的事。
點擊圖片可入手《唐伯虎的傳說》親簽版
文化 學者沈建東老師不僅每次請她活動都非常支持,還經常在線上默默買書。 我說沈老師,別買啊,我送您就好了。 她很認真回我道: 那不行,必須買! 在書店買書我心里高興。 在過去的兩年,我們經常上門,算算她的《知味蘇州》我們已經請她簽了大幾百本了。
學者李冬君和劉剛老師更不必說了,支持書店的那份心宛若書店就是她開的那種。關心生存關心健康關心活動,每次見面聽到我們安好她就特別高興。在慢書房,兩位老師的書是為慢書房讀者特簽,這已經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配套了。
書店的能量總能治愈人心
每個人當然都有失落煩悶的時候,不過當你走進書店,看見那么多書安靜在那里,又正好聽一場很動人的沙龍,感受到讀者澄明的眼神之后,在心中忽然就有一股能量,會讓你變得更有力量應對煩悶的事。這種感覺我感受了整整十二年。
尤其這幾年,形勢那么不好,我能硬撐走到現在,和我做書店有著莫大的關系。正如好些年前,我曾說,正是書店給我們太多善意,讓我們變得如此明朗,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把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2月15日周六下午,作家周榮池分享散文《父恩》。學者王堯、作家房偉、杜懷超一起在書店與讀者交流
書店經常會收到各種禮物,也會收到各地讀者的信。這種默默鏈接的感覺有點古老的意味,人與人之間淡漠的情感在書店變得更親近。想起在不遠處,有一家書店,空暇的時候去看看,和店員老板聊聊天,又或是一整個下午不說話,這樣的體驗也非常令人期待。
我總是相信,只要走進書店,就一定會獲得一種能量,可以治愈人心。
書店永遠有做不完美好之事
基于書店,我們會做很多事,當然,一部分是為了賣書,但另一部分是讓自己的熱愛通過書店呈現。
比如我們做文創,是自己喜歡的產品,袋子、筆、杯子。所謂周邊,都圍繞在我們心邊。
我們選書,書那么多當然選我們更喜歡的。把自己喜歡的書展陳在書店再被讀者買走,這種快樂太美妙了。
書店推出的“星座盲盒”超有趣。點擊圖片可入手
我們還會設計很多衍生產品,它一杯很特別的咖啡,是一份很有趣的盲盒,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服務……總之,在書店,只要你愿意,只要符合書店氣質,永遠有做不完的新鮮事!
所以說,就這以上三點,就足以讓我一直把書店開下去。因為書店之于我們,是心與心的共鳴,我們想不到其他什么可以與之替代。
前幾天,我問DeepSeek,蘇州只推薦一家獨立書店,你會推薦誰,它給我的答案,我很感動,與諸位分享:
就當是我虛榮心爆棚吧,但我還是要說,它的回答,讓我們更有能量持續開書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