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初春,重慶鴻恩寺森林公園以一場“粉色暴擊”強勢出圈。從2月初開始,園內(nèi)600余株紅梅次第盛放,尤其是西北角江北圖書館鴻恩寺館周圍的106株梅樹,如粉色云霞般環(huán)繞建筑,形成“窗含千秋書,門掩萬樹花”的絕美奇景。
趁著周末空閑,渝帆日前也與家人去打了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鴻恩閣前梅花林,真的是人山人海,排隊拍照的隊伍蜿蜒上百米,用一位游客的話說“好多人呀,像到了洪崖洞一般!”
鴻恩寺的爆火絕非偶然。山頂?shù)镍櫠鏖w高聳入云,七層仿古建筑與盛放的紅梅相映成趣,無人機(jī)視角下,梅林如緋色絲帶纏繞樓閣,遠(yuǎn)處則是錯落的城市天際線。這種“古典美學(xué)與現(xiàn)代都市”的碰撞,被網(wǎng)友稱為“重慶限定版《妖貓傳》場景”。
為捕捉絕美瞬間,攝影達(dá)人們各顯神通:有人用長焦鏡頭虛化人潮,定格梅枝與雕花窗欞的細(xì)節(jié);有人低角度仰拍,讓花瓣與藍(lán)天構(gòu)成漫畫般的畫面;更有漢服愛好者穿梭梅林,衣袂與落英齊飛,仿佛穿越千年。景區(qū)內(nèi)甚至衍生出“拍照攻略”:逆光拍攝突出花瓣的透明感,紅墻青瓦作背景增添國風(fēng)意境,而圖書館窗邊的“書卷與花影”組合,則被贊為“最文藝打卡點”。
對重慶人而言,賞梅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種文化情結(jié)。紅梅承載著紅巖精神的象征意義,《紅梅贊》的旋律深植于城市記憶,而鴻恩寺的梅林則讓這份情懷落地為“推窗可見的春天”。市民王女士帶著孩子邊賞花邊講述江姐的故事:“紅梅不畏嚴(yán)寒,就像重慶人骨子里的韌勁。”
鴻恩寺的走紅,是重慶“公園城市”戰(zhàn)略的縮影。近年來,重慶通過增花添彩工程,將紅梅、櫻花等植物融入城市肌理,鴻恩寺更憑借免費開放、交通便利、景觀層次豐富等優(yōu)勢,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詩意”。
當(dāng)鴻恩寺的梅花點亮山城的春天,重慶再次證明:它不僅是8D魔幻的代名詞,更是一座將歷史、文化與自然之美融進(jìn)市井煙火的“生活美學(xué)之城”。這場賞梅熱潮,或許終會隨花期落幕,但它所喚醒的,是人們對城市的熱愛,對春天的期待,以及對“詩與遠(yuǎn)方就在腳下”的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