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深圳)
Deepseek又掀起了城市競爭力的討論,江蘇機關報連發多篇評論反思南京為什么不行。其實這種問法是錯的,家長嫌自家孩子成績不好,這當然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并非南京不及杭州,而是江蘇不及浙江。
有人分析,是因為杭州政策好、補貼多,恕我直言——或許有些偏頗——補貼越多的地方騙子越多。早年有個水變氫的騙局,杭州下屬蕭山區國資被騙了8個多億,這也是杭州。
這些年經濟發展了,地方政府確實有些錢去補。可是補貼一結束,企業馬上搬到其他城市找補貼的案例太多了,到處設個所謂區域總部拿補貼的太多了。
還有人認為是產業規劃好。其實中國各城市的產業規劃千篇一律,二三線城市都要搞人工智能、芯晨大海,如果把城市名字抹掉,能猜出是哪個城市算你贏。比如下面這個規劃是哪個城市?
2024年xx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大盤穩中向好,特色產業勢頭強勁,“九大產業”(綠色工業、數字經濟、文化旅游、金融產業、生態產業......)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五類業態發展區”(數字經濟區、金融商務區、綜合保稅區、市民休閑區、夜間經濟區)齊頭并進,特色優勢產業快速集聚集約集群發展。
數字經濟、金融產業、數字經濟區、金融商務區........這是拉薩。
實際上各城市主政者幾年一換,官員一時北方、一時南方,不存在說哪個官員以前在北方城市一般,突然到了杭州就牛起來的道理。連續多年杭州都表現優秀,真正的原因一定藏在這個城市的底蘊里。
各種原因里,只有杭州政府部門服務態度好、行政效率高,堪堪算一個因素。比如眾所周知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的城市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
杭州的政府服務其實體現了一種良善政府的尊重態度,既不能俯視,也不是什么跪式。而是平等的尊重,尊重企業、尊重群眾。
同樣是電動自行車,廣州和杭州的管理,就是霄壤之別。廣州得不斷出規定,越出越細,連車速、限行都要管起來,最后越搞越復雜,進退兩難。杭州很簡單,很早就尊重現實,規劃好專門的電動自行車通道。
不但南京和杭州沒法比,北上廣(不包括深圳)其實和杭州都沒法比。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個城市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齊聚。我們今天不是做論文,難以嚴密論證和梳理,但有個數據與創新力密切相關,它既是城市發展的綜合結果,也是城市擁有創新力的原因。什么數據呢?就是民營經濟比重。
民營經濟占比高就代表營商環境好、城市活力足。
列舉幾個主要城市的民營經濟占比(GDP增加值比重)如下:
北京 41.4%
上海 28.5%(上海外資比重遠高于其他城市)
廣州 40.6%
深圳 71.6%
杭州 61.3%
南京 46.4%
成都 50.7%
蘇州 53%
天津 37.9%
合肥 54.4%
西安 51.5%
(備注:以上是2022年數據,個別城市是2021、2023,deepseek整理)
可見,南京差杭州可不是一點半點。實際上,江蘇(57.9%)離浙江(67%)有很大距離。浙江下屬每個縣市幾乎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有發達的當地企業家群體,而且不少屬于外貿出口行業,國際商貿緊密。浙江全省為杭州的活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不同城市在同等生態位的前提下(比如同為省會城市),一定是民營經濟越強,創新力越強;一定是民營經濟越發達,穿越經濟周期的韌性越強。
反之,國企比重越高,對要素資源占用越多,就越是依從政府指令和規劃,對創新的壓制便越嚴重。極致情況便是國企比重100%的計劃經濟模式,創新接近于零。
很多城市都熱衷于什么高大上就聲稱搞什么,往往把主要精力都投到領導喜好的產業上,或者幾個有分量、上規模的企業上,但是基礎營商環境又不行,這就導致領導和政府不關注的行業被百般干擾歧視,最后一業興旺百業蕭條。
杭州的優勢并不是善于規劃。在喜歡高大上方面,其實杭州也不例外,各種規劃報告也沒什么新意,沒搞成的也多。譬如也轟轟烈烈搞新能源汽車、搞集成電路、搞高端裝備制造,效果了了。
創新往往多在政府意料之外。好在杭州對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公平、友好。草木興旺,和風細雨,假以時日,自然會長出參天大樹。
阿里巴巴在初期曾經短暫搬到了上海,因為上海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起點,阿里巴巴誓要成為一個國際企業。但阿里巴巴很快又搬回了杭州。因為上海國有資本和外來資本的力量非常強,對待中小企業并不友好。有媒體提到過,當時稅務局、質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門對仍然處于法律灰白地帶的電子商務圍追堵截。上海的優勢是可以讓特斯拉超常規速度投產,但上海的不足是往往等不到阿里巴巴長大。
曾經有領導人在十多年前問過:為什么上海產生不了馬云?快二十多年過去了,上海依然沒有馬云。
今天,當年阿里巴巴面臨的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圍追堵截今天又抬頭了,各地為數據而數據的無效動作日益變形。一邊是把不多的財政資金投入到領導關注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一邊是因為稅收、市場監管等等原因讓關注之外的行業、小企業雞飛狗走。無形中還會助推杭州、深圳躺贏。
如果說真的要抓創新,就是抓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各級政府不要以單純的GDP增長為目標,而是重點關注各城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這樣,目前各地那些只是為了GDP數據而沒有實際經濟價值的無效動作也可以放松下來,反而有助于經濟社會復蘇發展。
理念正確,方向才會正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