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牙牙學語到“會認字”,是一個比較大的關卡,關系著孩子以后是否能跟得上抽象學習的進度。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心盼著孩子能早早認字,學習贏在起跑線上,所以2-3歲就讓孩子學認字。
但如果孩子3歲前就學認字了,那就過早了,不是識字黃金期,所以非但不能讓孩子學習贏在起跑線上,反而有可能會害了孩子。
(一)
3歲前學認字的三大“隱性傷害”
1.可能會抑制孩子的感官統合發展
3歲前的兒童,其實是需要大量觸覺、聽覺、運動覺,來刺激、促進他們神經元連接的。
如果過早讓孩子進行符號認知,會減少他們實物探索時間,反而容易導致他們的前庭覺發育不足,孩子語言能力可能會很弱,上課還集中不了注意力,而且娃的情緒還容易失控。
這就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樣,會害了孩子。
2.會弱化孩子的想象力
腦成像研究顯示,5歲前兒童聽到“蘋果”時,右側大腦(形象思維區)會激活味覺、觸覺記憶。
但如果孩子過早學習文字符號,可能會強化他們的左側大腦(邏輯區)單一符號對應的能力,那么右腦想象能力相對地就會弱化,孩子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都會弱化。
3.容易讓孩子抵觸學習,反而效果不佳
香港大學跟蹤研究發現,3歲前強制認字的孩子,7歲時閱讀理解得分反而比晚識字組低17%。因為孩子過早的挫敗體驗,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潛意識抵觸文字,所以反而上小學后學不好,即使認識了字,也不能深度理解它的意思。
既然3歲前,不能讓孩子識字,那識字黃金期是哪個時間呢?
(二)
這個階段的孩子,識字大爆發
蒙臺梭利提出的孩子敏感期理論表明:3 - 6歲,是孩子語言和符號認知的敏感期。
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一樣,對文字和符號充滿了好奇,你教孩子一兩遍,基本他們就學會了,可以說是學習能力超強的階段。
另外,美國國家早期教育研究所指出,3-6歲是“閱讀萌芽期”,孩子通過接觸圖畫書、聽故事都是學習的過程,就像在為孩子以后正式閱讀打地基一樣。
而且,美國兒科學會、國家早期識字委員會、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等權威機構和專家都一致認為,3-6歲對于孩子識字和語言發展極為關鍵,錯過這個階段,就像錯過了春天播種的最佳時機,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當然在這個階段,咱們也不能強迫孩子機械地學認字,得講究方式方法。
特別是每個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不一樣,有的是4歲,有的是6歲才開始對文字感興趣。
所以家長得需要遵循孩子大腦和心理的發展規律,然后因材施教,才能讓他們打好學習的地基。
(三)
如何抓住孩子黃金認字期,讓他們科學識字呢?
第一,生活場景認字法。
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比硬逼孩子去認字,好太多了,只是需要時間的沉淀,不能著急。
咱們在街道上、公交、地鐵、商場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字。
家長可以先問孩子“這是什么字呀”,孩子說不知道,好奇地看向我們時,再教他們認識這些站名、街道名。
孩子下次出門時,我們還可以考考孩子,這就相當于復習了,認字效果可是杠杠的。
還有買菜、買零食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拿著商品,一字一字地給孩子念名字。
在家里,咱們可以在每個物品下面貼上便利貼,上面寫上“電視機”“電冰箱”“開關”等物品名,這樣隨時隨地把文字融入生活,孩子輕松就能記住好多字。
第二,游戲學認字法。
像漢字猜猜猜、我說你找、詞語接龍、故事創編認字等游戲,家長可以經常跟一起孩子玩,不限時間和地點,孩子玩得開心,認字效果也不錯。
而像字母拼圖、識字飛行棋、漢字翻翻樂等識字游戲,就需要家長提前做道具,然后再和孩子一起玩,這些游戲既能幫孩子認字,還能鍛煉孩子想象力和邏輯思維,一舉多得。
第三,讀書認字法。
3歲后,親子閱讀要由之前的“家長給孩子讀書”,變成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咱們要用手指著字,一字一句慢慢地讀。
當讀到一些簡單重復的字,家長可以停頓一下,讓孩子跟著一起讀,還可以聯系現實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