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內(nèi)容已開通全網(wǎng)維權(quán),嚴禁抄襲、復制或搬運,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必追責。
哈爾濱,坐落于北國之疆的冰城,承載著深厚且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遙溯往昔,哈爾濱本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所,女真、契丹等族先后在此繁衍生息。
其飲食,初時多受游牧、漁獵生活影響,以肉食、奶制品為主,恰如《魏書?勿吉傳》所記“其俗好養(yǎng)豬,食其肉,衣其皮”,彼時百姓善用簡單炙烤之法,將獵獲的獸肉烹熟,以解腹餒,雖做法質(zhì)樸,卻滿含生存智慧,亦為日后飲食發(fā)展奠下基石。
及近代,中東鐵路修筑,哈爾濱仿若東方快車停靠的夢幻站點,八方來客、異域風情紛至沓來。俄式飲食如潮水般涌入,大列巴面包,外皮硬脆,內(nèi)瓤松軟,麥香四溢,宛如異域奏響的味覺華章;紅腸色澤暗紅,肉質(zhì)緊實,蒜香與煙熏味交織,一口咬下,唇齒留香,此皆成哈爾濱飲食不可或缺之亮色。
與此同時,本地傳統(tǒng)飲食亦未固步自封,鍋包肉應運而生,里脊肉切片裹糊油炸,再佐以酸甜醬汁,外酥里嫩,恰似金縷玉衣裹鮮嫩瓊漿,這道融合東北烹飪技法與俄式酸甜口味的佳肴,瞬間風靡街巷,成為冰城美食名片。
時至今日,哈爾濱飲食文化已蔚為大觀。
冬日寒天,鐵鍋燉大鵝堪稱一絕,大鵝與土豆、粉條等同鍋燉煮,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親朋好友圍坐鍋邊,大快朵頤,盡享東北人的豪爽熱情;街頭巷尾,馬迭爾冰棍傲立寒風,奶味醇厚,冰爽甘甜,無論霜雪紛飛,食客照吃不誤,盡顯冰城浪漫風情。
哈爾濱飲食,既藏往昔崢嶸歲月的痕跡,又展今朝海納百川的胸懷,它扎根黑土,以食為媒,向世人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悠悠往事與蓬勃今朝。
漫步哈爾濱街頭,食肆林立,煙火升騰,每一道美食皆似一部史書,翻開便是一段動人故事。從古老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創(chuàng)新,飲食文化一脈相承,它宛如松花江之水,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流淌在每個哈爾濱人的血脈之中,也吸引著四方賓朋,前來品味這獨特的北國風味,沉醉于冰城飲食的魅力乾坤。來了哈爾濱才知道,最好吃的不是紅腸,不是大列巴,而是這10種。
1:鍋包肉。據(jù)說,其誕生于清朝末年,由當時黑龍江著名的魯菜廚師鄭興文所創(chuàng)。1907年,鄭興文到哈爾濱濱江道衙門當上了官廚,負責給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由于道臺府里經(jīng)常會宴請國外賓客,尤其是喜歡酸甜口味的俄羅斯客人,杜學瀛便命府內(nèi)廚師變換菜肴口味。
于是,鄭興文將原本咸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良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并采用了脆皮炸制的方式來增加口感。這便是鍋包肉的最初形態(tài)。起初,這道菜名為“鍋爆肉”,但因俄羅斯人發(fā)音的原因,久而久之,“鍋爆肉”便演變成了“鍋包肉”。
鍋包肉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贏得了無數(shù)食客的喜愛。其色澤金黃,芡汁飽滿,讓人一看便食欲大增。外層經(jīng)過油炸,形成了一層金黃酥脆的外皮,而內(nèi)部的豬肉依然保持著嫩滑多汁的口感。
這種酥脆與軟嫩的對比,讓人一口咬下,便能感受到多層次的口感享受。酸甜醬汁由糖、醋、醬油等調(diào)料調(diào)制而成,既保留了醋的酸味,又帶有一絲糖的甜味,恰到好處地中和了肉的油膩感,令人回味無窮。
2:得莫利燉魚。得莫利,滿語意為“渡口”,得莫利村北靠松花江,村民多以打魚為生。據(jù)說,早在一百多年前,得莫利燉魚便已成為村里的特色菜肴。
上世紀80年代初,村里的一對老夫婦在路邊開了家小飯店,將新鮮的活魚與豆腐、寬粉條燉在一起,其鮮美的味道迅速吸引了過往的行人,從此得莫利燉魚的做法便流傳開來。
得莫利燉魚以其獨特的風味和鮮美的口感,成為了外地人來哈爾濱必打卡的美食之一。其特點在于選用新鮮的活魚作為主料,搭配豆腐、粉條、五花肉等食材一同燉制。魚肉鮮嫩,湯汁濃郁,豆腐和粉條充分吸收了魚肉的鮮美,每一口都充滿了東北大地的醇厚與溫暖。
燉魚時加入的干辣椒、八角、桂皮等東北特有香料,更為這道菜增添了幾分香辣與風情。在寒冷的冬日里,圍爐而坐,品嘗一鍋熱氣騰騰的得莫利燉魚,那種溫暖與滿足的感覺,足以讓人忘卻旅途的疲憊。
3:殺豬菜。在過去,每當接近年關(guān),家家戶戶都會殺年豬,以此來慶祝一年的豐收與團圓。而殺豬菜,便是用這頭年豬的各個部位,搭配上酸菜、粉條等食材,精心燉制而成的一道美味佳肴。
殺豬菜的特點在于其原汁原味的鮮美與豐富的口感。新鮮的豬肉經(jīng)過燉煮,肉質(zhì)變得軟爛入味,肥而不膩,尤其是那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更是讓人欲罷不能。而酸菜作為這道菜的靈魂之一,其獨特的酸香不僅中和了豬肉的油膩感,更為整道菜增添了幾分清爽與開胃。
此外,血腸的加入更是點睛之筆,其鮮嫩的口感與爆漿的快感,讓人一試難忘。在燉煮的過程中,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復合口味,既有豬肉的鮮香,又有酸菜的酸爽,還有血腸的鮮美,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誘惑。
4:烤奶汁桂魚。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便隨著逃亡至哈爾濱的沙俄御廚傳入這片黑土地,并迅速在哈爾濱生根發(fā)芽,成為哈爾濱俄式大菜中的經(jīng)典之作。
這道菜肴的誕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群沙俄御廚帶著對美食的執(zhí)著與熱愛,將這道原本服務于貴族的菜肴帶到了哈爾濱。
經(jīng)過百多年的發(fā)展與演變,烤奶汁桂魚已經(jīng)與哈爾濱的城市歷史密不可分,成為具有濃郁哈爾濱味道的俄式大菜代表。其特點在于奶汁的醇厚與桂魚(鱖魚)的鮮美完美融合,色澤金黃誘人,奶香四溢,魚肉鮮嫩無比,入口即化。
尤其在冬季,圍爐而坐,品嘗這道熱氣騰騰的美食,無疑是一種享受。其制作方法雖然精細復雜,但每一步都充滿了匠心與熱情。
從魚肉的腌制、油炸定型,到奶汁的炒制、淋汁烤制,每一個細節(jié)都決定了這道菜肴的最終品質(zhì)。想要在家嘗試制作,可以準備桂魚肉、奶汁(黃油、面粉、牛奶炒制而成)、口蘑、奶酪等食材,按照一定步驟進行腌制、炸制、淋汁、烤制,便能享受這道美味。
不過,要想品嘗到最正宗的烤奶汁桂魚,還是推薦去哈爾濱的俄式西餐館,那里的大廚們會用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jīng)驗,為你呈現(xiàn)一道令人難以忘懷的美食盛宴。
5:熏五香大馬哈魚。大馬哈魚,作為烏蘇里江的特產(chǎn),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是制作這道菜肴的上佳之選。相傳,當?shù)貪O民為了保存大馬哈魚的鮮美,便嘗試用鹽、醬油等調(diào)料腌制,再用煙熏的方式進行處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做法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熏五香大馬哈魚。
它不僅保留了魚肉的原汁原味,更融入了五香的濃郁香氣,成為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這道菜肴色澤紅潤,魚肉外焦里嫩,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五香的濃郁和魚肉的鮮美在口中交織,仿佛將人帶入了烏蘇里江的漁舟唱晚之中。
在哈爾濱,熏五香大馬哈魚的受歡迎程度不言而喻。無論是家庭聚餐還是朋友小酌,這道菜肴總能成為餐桌上的亮點。其制作方法雖看似簡單,實則卻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jīng)驗。
首先,要將大馬哈魚去骨切片,用鹽、醬油、味精、醋、姜、蒜、蔥等調(diào)料腌制入味。然后,將腌好的魚肉蒸熟,再用糖和茶葉熏制,直至魚肉表面呈現(xiàn)出誘人的焦黃色。最后,抹上香油,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熏五香大馬哈魚便大功告成了。
6:賽熊掌。歷史淵源深厚,滿漢全席中的“紅燒熊掌”曾是皇家和達官貴人的專享,但隨著保護野生動物觀念的深入人心,現(xiàn)代廚師們開始尋找替代食材來模擬熊掌的口感和風味,于是“賽熊掌”應運而生。
這道菜通常采用牛蹄筋、肉皮、豬肉餡等食材混合制作,以模擬熊掌的香滑軟糯。制作時,先將這些原料混合均勻,然后塑形為熊掌狀,經(jīng)過精心烹飪,最后撒上松仁粉等調(diào)料,使其色澤紅潤、形狀逼真、香氣撲鼻。品嘗時,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肉質(zhì)的細膩與鮮美的湯汁在口中交融,仿佛真的品嘗到了熊掌的美味。
7:哈埠大拉皮。據(jù)傳,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時期,當時東北地區(qū)的水利工程發(fā)達,農(nóng)民們?yōu)榱朔奖憬涣髋c合作,便創(chuàng)造了這道筋道爽滑、口感獨特的大拉皮。
哈埠大拉皮以其Q彈有嚼勁的口感而著稱,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獨特的米香和筋道。它的調(diào)料豐富多樣,辣中帶酸,酸中帶甜,再搭配上新鮮的黃瓜絲、胡蘿卜絲等蔬菜,不僅色彩誘人,更是讓人欲罷不能。
在哈爾濱的餐館和小吃店里,大拉皮總是備受食客們的喜愛,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它都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8:酥黃菜。相傳,酥黃菜最早起源于清末哈爾濱關(guān)道,由膳長鄭興文在一次緊急情況下靈機一動所創(chuàng)。當時,他在為道臺宴請官員準備甜品時,不慎將一大塊生肉掉進了即將上桌的冰糖蓮子羹里,使得這道甜品報廢。
為了救急,他利用正在制作沙琪瑪?shù)拿嫫ぃ谐闪庑螇K油炸后掛甜漿,再撒上冰糖末,并配以干果顆粒,匆忙上桌。這道菜因其香甜酥軟的口感而備受贊譽,從此成為了道臺府的招牌甜菜之一。后來,經(jīng)過改良,這道菜逐漸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見的酥黃菜。
酥黃菜以其色澤金黃、口感酥脆、味道甜美而著稱。它的主要原料是雞蛋、面粉和白糖,通過巧妙的烹飪技巧,將雞蛋煎成薄餅后切成小塊,再油炸至酥脆金黃,最后掛上糖漿。
每一口酥黃菜都能讓人感受到那獨特的香甜與酥脆,仿佛是在品嘗一塊金色的甜蜜。它的口感層次分明,先是外層的酥脆,然后是內(nèi)里的綿軟,最后是那淡淡的甜香,讓人回味無窮。
9:香溜雙段。據(jù)說,溜雙段最早是一道魯菜,因老魯菜以“溜”成名。后來,在闖關(guān)東的歷史背景下,這道風味獨特的菜肴被帶到了東北,并逐漸融入了東北的飲食文化,成為了一道地道的東北菜。
香溜雙段以豬里脊和鮮蝦仁為主料,經(jīng)過腌制、上漿、炸制、熘炒而成。菜品外脆內(nèi)軟,鮮香可口,咸鮮的口味中帶著青椒的香氣,回味綿長。尤其是蝦仁和里脊肉都裹著厚厚的面糊,如果能連續(xù)吃到兩個蝦仁,那更是一種令人驚喜的體驗。這道菜不僅口感酥脆,而且肉質(zhì)鮮嫩多汁,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的香氣,讓人欲罷不能。
10:澆汁魚。澆汁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哈爾濱著名的“北平張包鋪”。上世紀30年代,這家飯店便以豐富的美食聲名遠揚,而蟠龍鯉魚(澆汁魚的一種)更是其招牌菜之一,曾一度在美食界嶄露頭角,甚至被載入黑龍江省的首本菜譜。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道美味的澆汁魚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幸運的是,近年來有餐飲愛好者在挖掘哈埠菜歷史的過程中,重新發(fā)現(xiàn)了蟠龍鯉魚的原始菜譜,并在老廚師的指導下成功復原了這道菜,讓它再次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澆汁魚的特點在于其鮮嫩的魚肉與濃郁的醬汁。選用新鮮的鯉魚或鯽魚,經(jīng)過腌制、油炸后,再淋上特制的醬汁,魚肉外酥里嫩,醬汁酸甜適口,令人回味無窮。想象一下,一塊炸得金黃的魚肉,外皮酥脆,內(nèi)里肉質(zhì)鮮嫩多汁,再澆上一層色澤紅亮、酸甜濃郁的醬汁,那滋味,簡直讓人垂涎欲滴。
好了,今天就這樣,我是風煙食錄。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我們要堅守信念與夢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難與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標,為自己書寫精彩人生故事。經(jīng)過風雨洗禮,才能欣賞到彩虹的美麗。陌生人,加油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