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繼續深化。1月2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 <按病種付費醫療保障經辦管理規程(2025版)> 的通知》(以下簡稱《規程》)(全文見閱讀原文鏈接)。
該規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規程》適用于納入按病種付費的本地和異地住院醫療費用的經辦管理工作。其中提到的按病種付費包括病組付費(DRG)和病種分值付費(DIP)兩種形式。
《規程》明確,完善“1+3+N”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下的按病種付費管理,加強按病種付費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集中帶量采購、醫保目錄談判、商業健康保險、基金監管等工作的協同。做好與即時結算、直接結算、同步結算的協同推進。
其中,備受關注的醫保DRG改革,正在全國推廣,引發廣泛關注。
很多不了解的朋友還一臉懵,什么是DRG支付?全面推行以后會對我們醫保報銷有什么影響?今天贏在壽險就一次性給大家說清楚!
醫保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改革是國家醫保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轉變。從過去的“按項目付費”(做多少檢查、治療就付多少錢),變為“按病組付費”。也就是說,
簡單理解就是,
舉個例子:假設X先生因為胃病住院治療,DRG支付給這個病的診療服務預算是5000元。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5000元,醫院不賺也不虧。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6000元,醫院虧損1000元。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4000元,醫院盈余1000元。
對患者來說,醫保報銷待遇基本上沒有發生什么變化,該報的還是能報。
以前看個病動不動要做一堆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存在過度醫療的情況,改革后醫院會更加規范診療行為,控制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有效減輕老百姓看病的負擔。
此外,由于DRG支付的成本控制,更多醫院內的藥品會流入社會藥房,患者的藥品費用負擔會隨之轉移到院外。
看病更便宜了,不用擔心被過度治療,挺好!
但這么一來,想要用好的特效藥也更困難了……
DRG改革對普通人就醫的影響
看病更透明:DRG讓每種病的治療費用標準化,患者知道一個病大概要花多少錢,不容易被醫院亂收費。
減少過度醫療:醫院不會為了多賺醫保的錢,隨便讓患者做一堆沒必要的檢查或治療。
醫保基金更可持續:控制醫保費用增長,保障更多人都能用上醫保。
就醫更高效:醫院為了降低成本,會加快流程,讓病人更快康復、出院。
住院時間可能縮短:為了降低成本,醫院可能會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對于需要更多時間觀察或恢復的患者,住院時長可能不夠充分,可能增加復診或二次住院的風險。
復雜病情患者可能被“挑選”:有些醫院可能優先收治簡單病人,復雜或高風險病人可能被轉診或推遲治療。
可能導致自費增加:如果病情復雜,治療費用超過病組的固定標準,超出的部分需要患者自掏腰包。
治療方案可能受限制:。
復雜病情案例
小張因發熱、咳嗽住院,但癥狀復雜,一時無法確診是肺炎、結核還是其他疾病。醫院先采取基礎對癥治療,但因無法確定具體病組,許多檢查費用未被醫保覆蓋,需自費支付。
此外,部分先進的診斷手段因費用高未被采用,可能會延遲確診時間
在醫保DRG支付時代
普通人如何實現看病自由
擁有更多選擇權呢?
下面的提醒非常重要——
普通人如何應對DRG改革?(重點)1 根據自己的病情,正確選擇醫院
復雜疾病,優先選擇綜合性醫院:對于疑難病癥或復雜情況,盡量選擇醫療水平高、診斷能力強的綜合三甲醫院。它們更有能力在DRG限制下,進行跨學科聯合診斷,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已確診的疾病,選專科強的醫院:如果是特定疾病,選擇專科排名靠前的醫院,確保治療效果。
主動與醫生溝通,了解每項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確保關鍵環節不被忽略。
平衡醫保與自費: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選擇自費藥或者集采藥。能有條件選進口藥的,就選進口藥。
我國醫保的最大優勢是普惠、公平、低價。提供平價的集采用藥,雖然在藥物療效、副作用等方面可能不如進口的原研藥,但是至少通過了上市前的一致性驗證,基本的治療作用,是能夠保障的。
所謂的醫療自由,。
傳統百萬醫療險可考慮切換為“無社保版本的百萬醫療險”,不然無法繞開醫保DRG限制:大多數人在購買傳統百萬醫療險時,投保時大都是選擇“有醫保”的前提身份條件。
在DRG全面實施后,雖然原本社保版的百萬醫療仍然能夠起到補充醫療費用的作用。但
對此,贏在壽險建議有條件的朋友,
也可以自己主動給百萬醫療險做個“升級”,選擇可以支持特需部報銷的產品,因為這些地方看病基本都是自費,不受DRG影響,治療方式、藥品等也更加豐富。
中高端醫療險:通常允許患者在國際部或私立醫院以自費身份就醫,不依賴醫保報銷,從而繞開DRG的限制,選擇真正合適的治療方案和藥物, 中高端醫療,正慢慢變為剛需品。
重疾險:
如果“經濟適用”是首要考慮因素,那么在用藥時,優先使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
如果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更少的副作用,那么進口原研藥更好。
根據自身情況與醫生充分溝通,做對自己最有利的合適選擇。
5 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定期體檢:提前發現健康問題,避免病情復雜化,減少對高成本治療的依賴。
健康生活方式:科學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有助于預防疾病,從源頭上降低醫療需求。
【延伸閱讀】社保五險一金最新報銷規則
社保五險一金,最常用的就是醫療保險(以下簡稱醫保),但關于醫保報銷,各種規則比例限制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要搞懂醫保,只要明白“兩條線、一個項目、一個比例”即可。
今天贏在壽險就帶您一起仔細了解一下。
1、起付線:起付線以下,全部個人承擔
醫保報銷有起付線要求,起付線以下部分均由病人承擔。門診和住院起付線不同;同時,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級別起付線也不同。一般起付線設定在300-1800元不等。
2、封頂線:封頂線以上,全部個人承擔
除了起付線,醫保報銷還有一個限制,即封頂線,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部分也由病人自身承擔。不同地區封頂線不同。同一地區社會保險類別不同,封頂線也不同。住院報銷的一般最高限額30萬,門診報銷一般為2萬。
3、自費項目:全部個人承擔
醫保對藥品藥品和治療項目有嚴格的規定。一些進口藥物、特殊藥物、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項目,社保也不予報銷,全部需要由病人個人承擔。
4、自付比例:個人按比例承擔的醫療費用
扣除了個人全部承擔的自付項目后,在起付線和封頂線之間,個人仍需要承擔一定比例承擔醫療費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社會保險、不同級別醫院,自付比例也不同,一般設定在10%左右。
所以,社保報銷=(封頂線-起付線-自費部分)×(100% - 自付比例)
也就是說,醫保報銷是只承擔下面這張三角圖中間的這一小部分醫療費用。
不難看出,如果罹患嚴重的疾病,社保報銷后,患者仍需要承擔很多醫療費用。
因此,患病特別是患重疾后,想要依靠社保承擔大部分的醫療費用是不太現實的。增加了商業保險后,社保不能報銷的部分,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的補充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減少個人自負的損失:
1、起付線以下的費用:一般門診、意外住院費用較低,不能達到社保起付線要求。因此,可以選擇投保無起付線要求,且包含門診費用、小額住院費用的商業保險產品,就可以輕松覆蓋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支出。
2、封頂線和自費項目:一般是大病或重病會發生封頂線以上的費用和自費項目,因此可以投保健康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一旦確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條件,保險公司即可賠付,彌補患者的經濟損失。
3、自付部分:大部分住院醫療保險包括住院津貼,每天支付患者一定金額以補償,可以幫助患者承擔自付部分的花費。
在此還要特別提醒大家:社保醫療是先治療后報銷,要患者先看病事后才報銷費用。而商業保險特別是重疾險一經確診直接賠付,先賠付后治療,讓患者不再為治療費用發愁。
因此,我們說,社保、商保一個都不能少!
[聲明]素材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本公眾號轉載文章至其他平臺所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