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結局之前,一場婆媳之間的官司成為了全劇的焦點。
這一切,都要從極限運動愛好者袁剛說起。
和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一樣,袁剛熱情奔放、追求刺激,他熱愛登山、醉心潛水,上能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對于極限運動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挑戰自我,最大的危險在于挑戰失敗。某一次深海潛水之后,袁剛出現了意外,成為了腦死亡的植物人。
在此后的半年里,人在病房、躺在病床,他既無法進食,也不能自主排便,需要他人定期翻身,每天借助機器吸痰。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之后,袁剛的妻子李沅決定放棄治療,讓老公體面地離開人世。
然而,李沅棄療的想法遭到了婆婆崔為真的堅決反對。作為袁剛的母親,崔為真始終認為,只要兒子一息尚存、心跳正常,就不應該放棄治療。畢竟,在醫學發達的當代,奇跡每天都在上演。
對此,李沅卻有自己的說辭。她說袁剛生前就是個注重形象、自尊心強的人。在腦死亡之后,他雖然人未離去,但卻像行尸走肉一般,這樣的日子,沒有生活質量、沒有尊嚴體面。因此,她堅持要放棄治療,讓老公體面地與世界告別。
婆媳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為了保住兒子的生命,婆婆只能一紙訴狀、對簿公堂。在陳碩的幫助下,崔為真兩次勝訴,拿回了袁剛的監護權,也駁回了李沅的離婚請求。
在離婚被駁回后,作為李沅的律師,羅英子曾經說,根據她多年的經驗,只要李沅繼續堅持訴訟,法院就會判決雙方離婚。
病房里的袁剛奄奄一息,病房外的婆媳徹底鬧翻。故事講到這里,最終的結局已經肉眼可見。
令人意外的是,這對冤家婆媳最終卻意外地達成了和解。
前一秒婆媳還在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下一秒雙方卻握手言和、相依為命。這突如其來的反轉,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從表面上看,崔為真與和李沅的和解,是因為她在兒媳婦的身上看到了愛情。
在李沅離婚訴訟被駁回后,袁剛又一次因為窒息導致了心臟驟停。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醫生拋出了那個經典的問題,“救還是不救?”
在靈魂拷問面前,婆媳一時間陷入了沉思。最終,猶豫片刻過后,李沅擲地有聲地給出了回答,“救”。
就是這個“救”字,又一次把袁剛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也是這個“救”字,讓崔為真看到了李沅對兒子的深情。雖然李沅曾經無數次說過,要學會放手、不再做毫無意義的掙扎,但是當愛人的生命即將消失時,她還是無法平靜地面對。
生死看淡,從來都是一句謊言。袁剛曾是她同床共枕、志趣相投的靈魂伴侶,他們在一起有過無數難忘的日子、無數幸福的瞬間,當真正的生離死別到來時,誰又能夠坦然面對?
李沅的堅定,讓崔為真理解了她。
但是,這并不是婆媳和解的關鍵。在這場極限的拉扯中,堅持放手的人是李沅,拼命挽留的人則是崔為真。自從婆媳對簿公堂后,崔為真看似接連勝訴,但是正如羅英子說的那樣,只要李沅繼續起訴,法院總有判決離婚的那一天。
崔為真的勝訴,看似奪回了主動權,但是保質期卻極短。只要李沅堅持不懈,最終照顧袁剛的重任依然會落在婆婆的身上。
在袁剛再次病危之前,崔為真曾對李沅說過這樣一段話,“你想跟他離婚,不就是用這個手段,來逼我放棄我兒子嗎?你明明知道,光靠我一個人照顧他不行,必須得有你幫忙。”
嘴硬的婆婆,雖然之前曾反復說,自己的兒子自己能照顧。但是,她的心里卻很清楚,長年累月地照顧一個腦死亡的病人,無論是耐心還是精力,都遠非常人能夠想象。
崔為真之所以要把兒媳婦留在身邊、困在病房,就是因為她很明白,婆媳兩人照顧袁剛一人還能輪流換班、勉強應付。一旦失去了兒媳的幫助,她就無法獨自一人撐下去。
如今,我們再去看醫生詢問救與不救時的鏡頭,就會驚奇地發現,在袁剛生死極速的時刻,向來堅持不放棄、一心救兒子的崔為真居然猶豫了。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崔為真必然會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要求搶救,然而現實卻完全相反。在決定兒子生死的那一秒,崔為真卻沒有了往日的果斷和堅持。
婆媳的和解,不是崔為真選擇了放下,學會了釋懷,而是現實將她逼到了墻角。她雖然不愿意兒子就此離去,但又無力獨自照顧袁剛。所以,在眼神交換的一瞬間,她把決定權交給了李沅。
親手簽下和解的協議,親眼目睹兒子的離開,崔為真的放手,沒有釋懷、只有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