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汽車訂單已排到 6 個月之后!
2 月 14 日,在 2025 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分享了小米的發展情況,其中小米汽車的相關消息備受關注。
15 年前,小米從北京北四環一個小辦公室起步,十來個人喝碗小米粥就開啟了創業之路,誰能想到如今它已成長為全球科技巨頭。雷軍特別指出,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去年產品上市以來,僅僅 9 個月,小米就交付了超過 13.5 萬輛電動汽車,這成績在行業里相當矚目。然而現在如果訂車,得排 6 到 7 個月,訂單積壓的情況反映出市場對小米汽車的需求極為旺盛。
小米的發展并非一路坦途。2022 年和 2023 年,小米連續兩年負增長,面臨著巨大的內外壓力。好在有海淀區委、區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小米在去年恢復了高速增長,增速超過 30%,并且預計今年還能保持 30% 以上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小米的股價自去年以來持續上漲,累計漲幅近 190%,市值已站上 11000 億港元。
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大量的研發投入。2021 至 2025 年這 5 年間,小米投入 1050 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2025 年一年的科研投入預計就達 300 億元。巨額投入顯著提升了小米的競爭力,使得無論小米發布哪一款產品,都能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
就拿小米 SU7 來說,自 2024 年推出后,憑借自身優勢吸引了眾多消費者。2024 年 10 月,單月銷量達到 20726 輛,拿下新勢力轎車、20 萬以上轎車以及中大型純電轎車三個銷冠;2025 年 1 月,又以 22897 輛的銷量再次稱霸國內中大型轎車零售銷量榜 。
不過銷量太好也帶來了問題,訂單太多導致交付周期變長,現在訂標準版 SU7 起碼要等 27 - 30 周,Max 版本也要等 22 - 25 周。雖然小米汽車生產線效率較高,平均 76 秒就能生產一臺車,但目前月產能在 2 萬 - 2.5 萬臺,難以滿足訂單需求。目前小米汽車二期工廠正在加緊建設,投產后產能有望大幅提升,或許到時候交付周期就能大大縮短。
總的來說,小米汽車現在發展得很不錯,但產能不足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等二期工廠投產后,產能提升了,說不定能給市場帶來更多驚喜。大家也可以一起期待小米汽車未來的表現,看看它還能給消費者帶來哪些新的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