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美國連續公布了兩個極差的核心經濟數據,拜登不出意外地留給了川普一個爛攤子。
首先是價格。一月份,美國的通脹重回3字頭,已經從去年九月2.4%的最低點,連漲了4個月,并且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還要更高,為3.3%,已經大半年沒有降過了。
川普為何能在選舉中大敗哈里斯,根本原因就是過去幾年的高通脹,美國中產的購買力被節節走高的物價不斷蠶食,失去了這一龐大中間群體的支持,民主黨必然要落敗,跟人選其實無關。
有多夸張呢?拜登任期的21~24年里,美國的平均通脹依次為4.7%、8.0%、4.1%和2.9%,即以21年為基準,過去4年,美國的物價總共上漲了21%,除了硅谷和華爾街外,有幾個普通人遭得住。
換言之,要是未來四年,通脹再次失控,甚至不用高到8%,只要穩定在4%以上,共和黨也得下臺。
而且,已經有一些不好的征兆了。比如,在1月份的數據里,占CPI約1/3權重的住房價格同比漲了3.9%,占約15%的交通運輸漲了8.3%,這些有著極強價格黏性的分項,漲幅要遠高于總體。
就這川普還要搞事。本來美國通脹已經重回上升通道,如果再對其最大的三個進口國--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分別征收25%、25%和加征60%的關稅,那幾乎可以肯定,高物價不可避免。
沒有人比他更懂關稅
其次是消費。眾所周知,發達國家的GDP構成中,消費占絕大頭,比例通常在70%左右。比如,24年美國GDP29.18萬億美元,其中消費者貢獻了19.83萬億,占比68%。
因此,完全可以說,經濟成敗取決于消費,而衡量消費強弱最重要的指標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去年,美國這一數字為8.52萬億美元,占總消費的43%、GDP的29%。
同樣,1月份,美國社零出人意料的環比下降了0.9%,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已經是過去一年最大的單月降幅了。事實上,整個24年,這一數字只有三個月份在下降,最多的6月也只降了0.3%。
一方面,說明美國人確實敢花錢,導致數據一月比一月高。可以用中國做個對比,去年我國的社零為48.79萬億元(6.85萬億美元),只有美國的77%,換言之,在消費上,一個美國人要頂5個中國人。
另一方面,也確實說明,美國人漸漸不敢花錢了。兩個擔憂:1.物價在重新走高;2.股市的財富效應隨時會消失,這些都致使中產們要重新審視收支,為將來的不測留下儲蓄。
不過,正如經典的囚徒困境所揭示的,個人的最優解往往是群體的最差選擇。要是所有人都收緊支出,美國的社零和消費只會降得更快,最終導致GDP下降、經濟陷入蕭條。
以上,便是滯脹的所有含義,即在物價上漲的同時、經濟也面臨收縮,也即美國正在進入的時期。
滯脹為何難解,就是因為它的形成違背了經濟學基本規律,政府的有形之手干預得太多了。
通常,在3-5年的短期里,通脹和就業是相互替代的,即物價越高、經濟就越容易擴張,比如過去4年拜登任內的情況;反過來,經濟萎靡、物價就不可能升高,比如過去30年日本的情況,這才是常態。
拜登成功留給了川普一個爛攤子
參考半個世紀前美國解決滯脹的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獨立且強硬的央行,「善意忽略」掉GDP目標,通過持續加息先把價格打下來,再兼顧兩者。
不用說,過程充滿了艱辛:美國的聯邦基準利率最高升到20%、失業率一度突破10%、經濟最多時下降了近2%。而且,還有運氣加持:到80年代中互聯網革命興起,技術進步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現在的川普政府都不一定承認滯脹存在,更不要說治理了。
很多人將川普視為美國的救世主,要我看接盤俠才更為恰當,21世紀一定不是美國的世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