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4年的GDP總量為3.10萬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在十強城市中墊底,并被重慶3.22萬億元反超,跌至全國第五位。
廣州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原計劃經濟年均增長6%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5萬億元,但2024年僅完成3.10萬億元,需未來兩年年均增長約6.3%才能達標,挑戰較大。
廣州增速低于全國5.0%平均水平,主要受傳統支柱產業汽車制造業下滑(增加值同比下降18.2%)和工業投資疲軟等因素拖累。
廣州汽車制造業面臨轉型壓力,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僅26%,而重慶同期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0.5%,導致廣州汽車產業競爭力下降。黃埔區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僅26%,廣汽本田等傳統車企轉型較慢。
而重慶、深圳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加速布局,進一步擠壓廣州的產業空間。
另外,2024年廣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0%,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03%,均表現疲軟。
為扭轉頹勢,廣州提出2025年經濟增速目標,各區GDP增速普遍設定在5%以上。
今年的廣州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
主攻“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數智化與綠色化轉型”,重點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6個未來產業。南沙區計劃引進新能源整車項目,黃埔區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提升至40%。
引入星河動力、中科星睿等商業航天企業,建設衛星制造基地和液體火箭試驗中心,填補廣東在航天領域的空白。TCL華星光電、視源股份等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加速擴產,將撬動萬億級市場。
2025年一季度將開工145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124億元,涵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商業航天等領域。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通過南沙深化與港澳合作,推進中新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的科技創新軸建設。依托白云機場、廣州南站的國際交通樞紐和日均在穗2400萬人口流量優勢,挖掘消費潛力。
廣州當前面臨傳統產業轉型陣痛與新興產業培育期的雙重壓力,但通過聚焦“12218”產業體系、擴大有效投資、強化科技創新等舉措,有望逐步實現經濟復蘇。
2025年能否重回高增長軌道,將取決于汽車產業轉型成效、新興產業落地速度及區域協同發展水平。
廣州重奪GDP第四城,真要拼一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