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霸凌新聞一出,總會引起各種關注。只不過,對于最終的結果,往往因為年齡的限制而讓人無奈。
作為家有兩娃的老母親,家中老大曾經在小學期間遭受過一場小小的霸凌事件,實在了解其中的無奈。
無奈的同時,一直關注霸凌的話題。看過分析霸凌者的相關書籍,也看過如何教孩子識別霸凌的書籍,唯獨沒看過受害者角度的書籍。
所以,當看到受害者角度的書籍——《沉默的十三歲》,毫不猶豫地翻開閱讀。
《沉默的十三歲》是法國兒童文學作家塞西爾·阿利克斯,描寫十三歲少年呂多是如何從被欺凌的狀態中,擁有勇氣重獲新生的故事。
如此細膩的描寫
看《沉默的十三歲》看得眼眶濕潤,也實在沒想到。
書中對于呂多的心理描寫,細膩得讓人感同身受。雖然我們無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讀《沉默的十三歲》的過程中,確實有被作者塞西爾·阿利克斯的文字描述給驚訝到,當然這樣的文字表達,也離不開徐穎、謝逢蓓兩位譯者的文學功底。
當老母親把這本《沉默的十三歲》分享給13歲的老大時,老大的第一反應是“描寫很細膩?怎么可能出版呢?”
等她讀完這本書,也承認書中對于呂多的心理描寫很生動。
是一部勇氣之書
《沉默的十三歲》講述受欺凌的十三歲呂多,是如何一步步從不肯開口承認自己被霸凌,到終于說出口的過程。
整個故事,如果濃縮成兩個字,那就是:勇氣。
這份“勇氣”,對于曾經深陷被欺凌困境中的孩子們來說過于沉重。小說的結局是好的,呂多最終走出困境,開始新的生活。
但現實呢?
很難很難。看完《沉默的十三歲》,我家老大提出了現實層面的疑問:那些霸凌者真的不會再出現嗎?
對于孩子的這個問題,老母親給不了肯定的答案。
當孩子遭受霸凌,讓他們有“勇氣”面對、有“勇氣”說出真相,這份“勇氣”來自哪里?
來自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來自身邊朋友的支持、來自家庭的支持,來自學校、社會各方面支持。只有支持的力量足夠強大,才能把深陷困境的孩子一步步拉出來。就像《沉默的十三歲》中的呂多一樣,他的勇氣來源,少不了老師、朋友、家人。
一點點開始努力
書籍有治愈的力量。
曾經受過霸凌的孩子,閱讀《沉默的十三歲》,也許會與呂多產生一些共鳴。看呂多的心路歷程,也許能給他們帶去一些力量。
未曾受過霸凌的孩子,閱讀《沉默的十三歲》,也許會被呂多的經歷而觸動。當下次遇到相似的場景,他們可能會站出來,會及時制止。
大人們閱讀《沉默的十三歲》,能更理解受霸凌孩子的心路歷程,給孩子們多一些心理支持。
當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校園霸凌,每個人都做出一點努力,也許,孩子們的世界,會少一些惡。
寫在結尾的話
電影也好,新聞也罷,看過太多關于校園霸凌的內容,讓人忍不住問:孩子們的世界怎么了?
如果一本《沉默的十三歲》,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校園霸凌,那也是好的。
畢竟,十三歲的天空,不該因為校園霸凌而沉默。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