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排喜劇大賽》于2月14日播出了第十期總決賽,姚堯經過第九期的波折,終于還是獲得了冠軍席位,由于排名第一,還成為第一個C6廠牌的主理人。蛇年作為她的本命年,還是很給力的,不但獲得綜藝節目的冠軍,還和李大腦門(C6成員之一)一起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蛇精”這個造型,其實和之前“林黛玉”角色的內核是一樣的。因為看過姚堯表演的人,知道林黛玉放在正劇里,她的表現是沒有問題的,她是適合飾演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但是作為喜劇自然要有反差感,所以我們看到做直播的“林黛玉”骨子里就是總決賽舞臺上的這個蛇精角色,兩個看似不同的角色,其實是一脈相承的,背后的俏皮和不安分是一樣的。
而蛇的意象,和姚堯是有緣的,2025年是蛇年,她和自己的親妹妹也都屬蛇,所以這個機緣是逃不掉的。就像今年春晚舞臺上的小婉和管樂,也是因為在喜劇大賽的舞臺上創作過白蛇青蛇的故事,才有了更多機會,登上包括央視在內的不止一臺春晚的舞臺。
所以說這個蛇,是她“命里注定”的一個角色,不但助力她在單排喜劇大賽的舞臺上最終奪冠,也讓觀眾看到林黛玉之外,她在表演上的更多可能性。
就作品本身而言,這個角度也有意思,想要冬眠的響尾蛇,總是被打擾,總是有人來敲門找她的麻煩,然后那些觀眾熟知的與蛇精有關的角色都找上門來,比如葫蘆娃和法海,而意外中的角色還是印度爺爺這些,可以看出是以單人角色玩了sketch喜劇的升番。
不得不說,這個蛇精的角色成功地戰勝了之前的林黛玉人設。在這個作品開始時,還交代了這條蛇蛻皮的設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姚堯本人的一次蛻變。當然,接下來的演藝之路怎么走,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因為年輕時成名,對演員的考驗是非常大的。
C6這個團體的誕生,也包含著幾個姐妹的緣分,通過節目的表現,也能看出來李大腦門,還有徐不氣都和姚堯關系不錯,而她們都是單排喜劇大賽這一季C6團體的成員。而徐不氣作品里女性話題的表達,也為決賽的舞臺增添更多價值與光彩。
李大腦門在她們當中的性格更活躍,不怯場,雖然也有脫口秀和其他喜劇形式的表演,但在這個舞臺上,她還是盡力表現舞蹈肢體動作帶來的喜劇效果,決賽的舞臺上,也成功說服了發起團的成員們。因為上次就提到作品雖成熟,但缺少笑點的建議。而決賽舞臺的這個呈現,已經說明她在肢體層面找笑點的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如果說姚堯的特點是林黛玉人設,李大腦門的特點是舞蹈和肢體語言,那么徐不氣就是音樂脫口秀。這個賽道有代表人物王勉(總決賽發起團嘉賓之一)的支持,相信音樂喜劇的發展還是會得到更多助力的。決賽的舞臺自然是更加發力,也打破了單排喜劇個人表演的局限,讓三位飾演“大灰狼”的喜人兄弟們上臺以樂隊形式助演。
其實這檔節目本身雖然叫單排喜劇,但本質上和其他喜劇綜藝一樣,讓大家體會到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大家是互幫互助的團體,節目組就是喜人們共同成長的訓練營。
徐不氣這個表演里的女性話題,讓朱丹和趙昭儀在Talking環節都含淚表達,因為在這個創作的文本當中,有提到媽媽和外婆,在收尾時也提到了小紅帽、大紅帽和老紅帽,會讓女性觀眾產生共情,是在表達無論哪個年齡的女性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為家庭而犧牲。
還有一層意思,徐不氣自己說得不錯,意思是說不想把大灰狼這個對立面寫成男人,這個對立面應該是壞人。畢竟在創作這個女性題材時,大灰狼多少會帶有“色狼”的意味,但是壞人不等同于男人,不應該以性別來劃分。所以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到一些年輕創作者更加理性的創作理念,而不是硬打所謂女權話題。
好巧不巧的是,徐不氣在表演的亢奮階段,在臺上摔了一跤,雖然本身是意外事故,但卻摔得恰到好處。這是一個天意的創作戲碼,如徐不氣自己所說,在成長的人生道路上,總會有跌倒的時候,當然,也總會爬起來繼續面對新的生活。
最后再說一個C6席位中的女性成員,那就是獲得亞軍的郭大寶。參與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她,基本上就是一輪游的狀態,當初看到她,也覺得不太適合做喜劇。而之后的《喜劇大會》和《單排喜劇大賽》的舞臺,她已經成為“久經沙場”的老大姐一樣的存在。
這樣看來,如果沒有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確就會被埋沒,只有參加更多綜藝來磨煉自己,才有可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機會。這樣對比,姚堯就要幸運很多,她在《喜劇大會》給人的感覺也是一副沒有經驗的小白模樣,但是在《單排喜劇大賽》,卻以林黛玉形象一鳴驚人。
郭大寶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帶來了一個類似其他喜劇綜藝的“頒獎環節”,她的作品就是把這一季節目中最煽情的場面通過大屏幕展現出來,其實已經完全沒有了比賽的感覺,更像是在這個節目的“年會”上,對往昔一年工作的回顧,有點兒討巧,但也很聰明,總比小白上一期直接發巧克力更能深入人心。
在上一期半決賽,郭大寶變身“美少女壯(戰)士”表達年齡焦慮和職場困境的時,透露自己36歲了,這和網上1990年出生的信息多少有些偏差,不知道她指的是不是虛歲。主要是,如果是確定的36歲,那么她也應該是屬蛇的本命年才對,當然這是屬于八卦的部分,無關緊要。
雖然這檔綜藝沒有什么人氣,但我自己也像這些喜劇創作者一樣,有始有終地追了下來。想起作家阿城先生提到的“素讀”態度,本來是從讀書的角度來說,不要先入為主,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閱讀,要拋開成見的去看一些以為不會太好的作品,也許還會有其他收獲。
那么對待其他文藝作品也應該持有類似的態度,這一路看下來,總會記住一些有意思有價值的表達,也會記住有特點的演員們。這對一個觀眾來說,已經足夠。就像我自己,也完全是出于興趣寫了相關的感受,沒有誰要求你這么做,也沒有人找我約稿,這個梳理的過程,只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