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新周刊》官網等平臺發布《無聲守護<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別玉燕》一文,披露了現年41歲的新周刊審校室副主任吳玉燕近日患上嚴重的甲流合并乙流,已于2025年2月4日離世。
吳玉燕因嚴重流感去世(圖/新周刊)
文章稱,吳玉燕生于1984年,廣東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長女、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家都叫她“玉燕”或“阿燕”。2009年,剛畢業的吳玉燕進入新周刊,一直從事校對工作近16年,生前擔任新周刊審校室副主任。
去年,吳玉燕剛生了二胎,8月休完產假后恢復工作。2025年1月,一場毫無征兆的流感打斷了她如常的生活。她起初打算吃藥緩解,后來反復高燒不退,只能住進醫院。10天后,她被確診為嚴重的甲流合并乙流,轉到ICU。進入ICU第三天,吳玉燕的病情迅速惡化,身體指標驟降。還沒來得及留下什么言語,她便與所有關心她的人匆匆作別。
文章提到,作為新周刊審校室副主任,吳玉燕經常嚴格得讓不熟悉她的編輯記者們感到詫異。《新周刊》每年24期雜志,每期雜志十數萬字;微信公眾號每天共計推送近20篇文章。在如此大的工作量前,她依然保持嚴格要求。很多編輯、記者都曾經被她追著問過話,核對內容細節、討論詞句使用,但凡有一點疑問,她都要抓到人問到底,沒有例外。她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帶著審校室的新人們,將差錯率壓在一個遠遠低于控制標準的超高水平。
延伸閱讀
老人旅游途中感染流感未在當地就醫,回上海后進ICU搶救一個月
近期,“流感”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熱議居高不下。上海仁濟醫院最近就收治了一位66歲的流感重癥患者,出國旅游途中出現流感癥狀,但因種種原因未在當地就醫,回滬時已經雙肺全白。
醫生全力搶救,直至入院1個月,流感病毒核酸檢測才剛剛轉陰。
在這個流感季,仁濟醫院的重癥醫學科收治了7、8位因流感引發的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到現在為止,還有2位在負壓病房進行治療,其中一位是因為去新西蘭旅游,延誤了治療而引發了危重癥的66歲的周老伯。
病床上的周老伯,是今年1月9日進入ICU搶救的。據親屬介紹,去年12月底,周老伯前往新西蘭旅行,不料剛過元旦,就出現了身體發冷、頭疼、渾身無力等癥狀。
患者家屬:“新西蘭飛到北島,去了3天后,他說他有點冷,給他吃了點藥后好一點。那天晚上就說出去看星星,看了回來又不對頭。”
周老伯在ICU
老伯服用的是隨身攜帶的普通感冒藥。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之不熟悉當地醫院,老伯計劃是回滬再就醫。沒想到,這一拖,出現了生命危險。
1月9日旅行結束返程時,老伯出現了氣促、呼吸窘迫的危險癥狀。
患者家屬:“喘喘喘,沒有想到是甲流啊,就大意在這兒,東方航空的人和我一起把他弄到飛機上,后來東方航空的機組服務員和我說,你暫時不要下飛機,到了浦東我給你聯系,然后上去就幫我們推到我女婿車上,護送去了仁濟醫院。”
抵達醫院時,周老伯的氧合指數只有80,遠遠低于300的正常值。重癥醫學科團隊立即為他氣管插管,并配合俯臥位通氣。
抵達醫院時,周老伯的氧合指數只有80
一個月來,在抗感染、呼吸支持、免疫支持和營養支持等各種治療措施下,老伯有所好轉,但流感病毒清除非常困難,直到轉陰。
醫生介紹,其實本輪甲流的危重癥率并不高,周老伯的病情與其基礎疾病和延誤了治療時間都有關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姚立龍:
“考慮因為他既往有肝病病史、肝臟切除的病史、本身還有肝炎,加重了甲流本身發展的過程。”
醫院就診的患者
專家提醒,流感流行期間,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自身情況。如果需要出國旅游,建議準備好流感特效藥和指脈氧儀,如果出現高熱不退、精神不振、特別是“氣促” 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盡早干預,從而減少甚至避免重癥和危重癥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