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患者咳嗽后在家吃了三天的川貝燉梨,但是病情卻越來越嚴重了,到醫院一拍片子發現已經出現支氣管炎了?!?/p>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節目“初春養肺有哪些妙招和禁忌?”中,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呼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得民通過一個真實案例,提醒大家春季養肺一定要避開 4 個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濫用藥膳
雪梨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川貝母入肺、心經,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作用,因此,川貝燉梨適用于風熱咳嗽(以咳痰黃稠、口渴咽痛、身熱、頭疼等為主要癥狀)。
而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大概率屬于風寒咳嗽(以咳嗽痰稀、鼻塞流涕、頭疼、惡寒無汗等為主要癥狀),他再服用川貝燉梨會寒上加寒,甚至會把邪氣冰伏住,所以咳嗽才不易好轉。
誤區二:過度春捂
春季乍暖還寒,早晚氣溫仍較低,有時還會“春寒料峭”,厚衣服不能脫得太早。肺為人體的“華蓋”,外邪侵襲,首先受累的就是肺,所以春季還是要捂,肺氣弱的人群還要戴好口罩,避免外邪入侵。但是,過度春捂也可傷身,如果氣溫高于15攝氏度仍穿羽絨服,核心體溫升高1攝氏度將導致肺通氣量增加20%,反加重心肺負擔。
在氣溫變化大的春季,可以采用“洋蔥式”穿搭,具體來說,貼近身體的內衣是排汗層,其作用是調節體溫,保持身體的舒適干爽;排汗層之上是保暖層,主要的作用是保暖、透氣,例如羊毛背心;再往上則是防風防雨層,選用外衣,提供防風、防水、透氣及防紫外線功能。當然,視具體情況不同,各層可以靈活搭配。
誤區三:過早減衣
過早脫去冬衣,相當于讓剛經歷冬季低代謝狀態的肺臟“裸奔”迎戰倒春寒。中醫強調“肺主皮毛”,體表毛孔在春季逐步舒張,若突遇寒潮侵襲,風寒邪氣可沿足太陽膀胱經(背部脊柱兩側)直中肺俞穴。
建議在前面提到的“洋蔥式”穿搭的基礎上保證“三暖二涼”:即保持頸后大椎穴、腹部神闕穴、足底涌泉穴溫暖,而頭部百會穴、手心勞宮穴適當透氣。若已受寒,可立即艾灸大椎穴3分鐘,配合紫蘇葉6克、生姜3片煮水溫飲,驅散表寒避免入里化熱。
誤區四:補肝過度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天來時,氣血從內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春季第一補,重在補肝。不過也要避免補肝過度,如果肝氣過于旺盛,或者氣郁化火,可能會灼傷肺陰,引起肺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肝木反侮肺金”。
春季過量食用芽類食物(如香椿、豆芽)可能引發肝陽上亢,因此,每日攝入不宜超100克,可搭配豆腐進行烹煮。出現口苦、失眠等肝氣過旺的癥狀時,可以立即用15克夏枯草做代茶飲平肝清肺。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李得民
醫學博士,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呼吸中心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國醫大師晁恩祥教授。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呼吸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青年副主任委員、中國防癆協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分會副秘書長等。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期刊青年編委,《中醫雜志》、《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審稿專家等。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