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工業挺脊梁,科技強支撐。2月15日,南昌市深化實施“8810”行動計劃暨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召開,釋放大抓先進制造、大抓科技創新的鮮明信號,動員各級干部積極踐行干字當頭、奮發有為的工作要求,奏響省會引領、輻射帶動的時代強音。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贛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李紅軍出席并講話。
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應炯到會指導。市長高世文主持。贛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王萬征,李鎮發、肖玉文等南昌市四套班子領導,羅進、許斌等贛江新區領導,南昌市法檢“兩長”以及部分重點企業、在昌高校、研發機構、金融機構代表出席。
會上,與會人員集中觀看了《創新引領 制造支撐 南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宣傳片。2024年,南昌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8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三項高質量發展核心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排名全國省會城市前列。贛江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8億元。深入實施“8810”和“6510”行動計劃,南昌8條、贛江新區2條重點產業鏈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南昌已經形成3個千億級產業鏈,電子信息產業鏈營收突破270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0%,年營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機構應建盡建全覆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到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54家。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陸續建成,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提升,高標準辦好系列重大活動,城市知名度、影響力、吸引力不斷增強。
企業坐“C位”,服務享“C位”,發展爭“C位”。大會會場氣氛莊重而熱烈,坐在前三排“C位”的是我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企業代表、科技創新單位代表。會議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于表揚2024年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優強企業(科技創新優強單位)的通報》,表彰了100家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優強企業和科技創新優強單位。李紅軍、宋德雄、應炯、高世文、王萬征、李鎮發、肖玉文等領導為獲獎的企業、單位代表一一頒獎,并同他們親切握手、表示祝賀。全場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對廣大企業扎根南昌、專心發展的熱切期望,釋放出南昌上下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禮遇企業家,與企業家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鮮明信號。
會議解讀了《關于深化落實“8810”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從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能級躍升、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生態優化等四大工程13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方法路徑。
南昌經開區、南昌高新區、小藍經開區等科技創新主戰場、產業發展主力軍在會上發言,立下“軍令狀”,吹響“沖鋒號”;南昌華勤電子、江鈴汽車集團、雙胞胎集團、南昌海立、南昌欣旺達、同濟大學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企業和研究院作交流發言,彰顯了推動企業發展、深化科技創新的信心決心。大家紛紛表示,要以“自信、發奮、齊心”的精神狀態和“勤不言苦、行不畏難”的奮進姿態,在各自行業守正創新、尋求更大突破,為南昌全面落實省會引領戰略、深入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紅軍在講話中指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南昌市和贛江新區抱定“堅定去做,就能成就事業;執著去走,就能闖出路子”的樸實信念,一件事一件事認真辦、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經濟活力持續釋放,產業實力更加雄厚,創新動力不斷增強,發展潛力日益凸顯。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鞏固拓展良好發展態勢,加快構建更具特色和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李紅軍強調,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主體,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支撐。我們要深化實施“8810”“6510”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提升省會綜合實力和發展能級。
——要支持“鏈主”企業發展壯大。鼓勵企業通過增資擴產、創新升級、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強化金融、人才、技術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動企業產值倍增、能級躍升。鼓勵“鏈主”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幫助上下游企業改進工藝流程、規范標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期望各產業鏈“鏈主”企業立足自身優勢,發揮紐帶作用,吸引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南昌,共享南昌發展新機遇,共繪繁榮發展新圖景。
——要深耕產業鏈條廣闊空間。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圍繞重點產業鏈繪好產業圖譜,提升產業鏈招商實效,推動更多關聯企業加速集聚。打好延鏈補鏈強鏈“組合拳”,推動各產業鏈向上下游拓展、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強化跨區域產業鏈協同,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和穩定性。各級產業鏈鏈長要切實負起責任,分級分類抓好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項目,以專業素養、整體合力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要助力科技企業茁壯成長。一手抓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領軍企業,一手抓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科技領軍企業挺立拔尖、科技型中小企業青苗遍野的發展格局。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前沿技術,努力在行業領域形成領跑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競相發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加大獨角獸、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培育力度,讓小企業干出“大名堂”、“小巨人”迸發大能量。
——要構建集群發展良好生態。立足產業比較優勢,引導關聯企業縱向配套、橫向協作,鼓勵企業共享技術、市場和供應鏈資源,推動制造業企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集聚發展,形成“研發-制造-服務”一體化產業集群發展生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千項技改、萬企升級”行動,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組織實施企業出海行動,支持一批中小企業抱團出海、擴大優勢產品出口,讓更多南昌制造走向世界。
——要激發科技創新強勁動能。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年營收5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應建盡建,實現科技、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太行國家實驗室江西創新中心、南昌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推動更多研發平臺向瑤湖科學島、未來科學城集聚,打造中部地區創新高地。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讓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
——要吸引各類人才競相匯聚。持續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迭代人才政策、創新引才舉措、優化人才服務,健全完善10萬人才引進常態化機制,充實高層次人才隊伍;依托本土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引進更多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熱忱歡迎廣大科技人才、行業精英、有志青年來英雄城追夢、逐夢、圓夢。
——要提升開發園區承載能級。強力推動“4+4”產業發展平臺動力再造、活力迸發、實力躍升,一體推進機構改革、人事薪酬、基層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推動開發區集中精力抓好主責主業。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積極盤活閑置土地、廠房、設備等資源,切實提升開發區的承載力、貢獻度。立足各自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技術要素,因地制宜選準未來產業細分賽道,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建設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
——要厚植營商環境肥沃土壤。始終對照“凡是大灣區、長三角能做到的,省會南昌要率先做到”的要求,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區域性標桿城市。持續提供“媽媽式”服務,深入推進“企業安靜日”制度,著力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讓國企更敢干、民企更敢闖、外企更敢投。持續提升“數字政府”效能,讓每位創業者、企業家都能擁有更好的舒適感、獲得感和歸屬感,讓“洪城宜商”“南事好辦”成為吸引投資、促進發展的金字招牌。
李紅軍強調,各相關部門要錨定目標任務,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領導干部既要當好指揮員、還要當好戰斗員,努力為企業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各縣區(開發區、管理局)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比較優勢,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找定位,形成不甘落后、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良好局面。希望廣大企業家堅定信心,扎根南昌,深耕南昌,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持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爭創更加輝煌新業績,實現企業發展與城市繁榮的互相成就。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攻關核心技術,在關鍵領域實現新突破,在前沿領域取得新成果,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共同建設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南昌。
高世文在主持時指出,要挺起先進制造“硬脊梁”,以深化???????落實“8810”行動計劃為重點,讓傳統產業“發新芽”,讓新興產業“長成林”,讓未來產業“快生根”,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緊握科技創新“金鑰匙”,提升創新平臺能級,高標準推進未來科學城、瑤湖科學島建設;夯實企業主體地位,推動年營收5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應建盡建;強化人才集聚水平,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唱響“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品牌。要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大服務供給力度,增強企業、科研機構各類主體投資興業、創新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當好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要練就貫徹落實“鐵肩膀”,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大力踐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走進車間,調查研究、把脈問診,現場辦公、解決問題,著力推行10%工作法,強化時間和效率意識,持續增強工作執行力,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萬能/文 馬悅/圖 侯欣偉 馮楷文/視頻
編輯:梁瓊 二審:萬依柳 終審:毛學文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