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美國國防部長在24小時內連續兩次下達嚴令,要求美軍“絕對禁止與解放軍發生沖突”,并強調“中美沖突并非不可避免”。
這一罕見指令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軍偵察系統,捕捉到中國軍事力量的“異動”。從臺海到南海,從東海到西太平洋,解放軍??樟α?,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展開實戰化演練。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
一、美軍意識到解放軍的實力顯著增加
對于解放軍的實戰演練,美軍印太司令部用一句話做出概括,“這不是常規威懾,而是戰爭預演。”
解放軍近期密集出動了陸基戰斗機、轟炸機、預警機及無人機群,055萬噸驅逐艦編隊穿越菲律賓中部海域,前出至澳大利亞東北部珊瑚海;
075兩棲攻擊艦安徽艦則率特混艦隊,穿越宮古海峽,來到了菲律賓海附近海域。
更令美軍緊張的是,解放軍導彈部隊,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光是東風-26彈道導彈,射程就足以覆蓋關島,直接威脅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支點。
美軍高層焦慮的另一個根源,在于解放軍行動的高度協同性。有美軍官員坦言:“過去美國習慣于將中國軍事行動視為象征性展示,但現在中國展示的是完整的封鎖、反封鎖作戰能力。從空中壓制到海上攔截,再到遠程精確打擊,每一步都直擊美軍軟肋?!?/p>
東風-26導彈
二、赫格塞斯的“矛盾表態”:既要威懾中國,又怕擦槍走火
赫格塞斯的雙重表態,折射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困境。一方面,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前夕宣稱中國“野心勃勃”,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甚至將中國定義為“最嚴峻的挑戰”;
另一方面,赫格塞斯又反復強調“不尋求沖突”,試圖為緊張局勢降溫。這種“既要打壓,又怕失控”的矛盾,實則暴露了美國霸權邏輯的致命缺陷。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正在失效。從殲-20隱身戰機到福建艦電磁彈射技術,從高超音速導彈到量子通信衛星,解放軍已具備“區域拒止、反介入”的核心能力。
美國智庫此前的模擬顯示,若臺海地區爆發沖突,美軍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庫存,可能在一周內耗盡。
更激烈的博弈發生在看不見的戰場。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向AI領域投入5000億美元,聲稱“若不投資,錢將流向中國”。
這背后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尖端領域的白熱化競爭。中國企業的突破性進展,已讓美國科技巨頭感到威脅。
解放軍軍艦
中國的應對策略十分清晰,軍事上堅持“以戰止戰”,科技上推動自主創新,外交上倡導多邊主義。
可以說,赫格塞斯的緊急禁令,本質上是美國霸權衰落的縮影。慕安會報告《多極化》直言,全球權力重心,正加速向新興國家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