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第六十二回,寫到是寶玉的生日,巧的是那天也是平兒、寶琴的邢岫煙的生日。為此探春特意說了一番話: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人多了,便這等巧,也有三個一日,兩個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過,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別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爺的生日。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娘兒兩個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璉二哥哥。二月沒人。”
襲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這個記性是怎么了!”寶玉笑指襲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記的。”
這里提到了襲人和黛玉是同一天的生日,都是二月十二。
01
二月十二是非常特殊的一天,這一日是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是百花的生日。
林妹妹上一世本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后來受神瑛侍者的甘露澆灌得以修成仙子,所以她的生日是花神節可以理解。
林妹妹此世的目的也是下凡來還淚,依然是超凡脫俗的仙子一般。她惜花葬花,落花隨流水,她尚且覺得把花遭塌了,要將落花收進絹袋,拿土埋上,日久隨土化了,方為干凈。
何況林妹妹“秉絕代之姿容,具希世之俊美”,以黛玉的風華氣度,她擔得起百花的代表,可以被稱之為花神,因而她出生在花朝節這一天。
可是襲人只是一個丫頭,沒有出色的容貌和才華,甚至還引誘寶玉偷試云雨情。她這樣的出身和行事,哪一樣堪配花神之說呢?
都說襲為釵副,晴為黛影,就算有人配和黛玉同一天生日,那怎么看也應該是晴雯呀。至少晴雯的個性、外貌都有三分林妹妹的影子,何況寶玉也將晴雯視為心中第一等的丫頭。
可是作者為什么偏偏要將襲人的生日寫成和黛玉是同一天?
問題就在于襲人和寶玉有過云雨之情一事。
02
雖然表面上看,襲人和黛玉像是八輩子也扯不到一塊的人,但實際上她們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
襲人和黛玉同辰,她們與寶玉都有最深的緣分,一個是俗緣,一個是仙緣。
在寶玉心中,黛玉是他精神上的妻子,是他精神世界里獨一無二的知音。而襲人卻是肉體上的,是他生活中親密無間的依賴者。因為襲人和他有過實實在在的關系。
縱觀全書,明寫了的只有襲人,并且襲人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因此襲人在寶玉心中是有著特殊位置和意義的。至少肉體上,他是相當依賴襲人的。在生活的照料上,他也離不開襲人。
在寶玉最初的設想中,他的妻妾人選就是黛玉和襲人。
書中曾寫到過這樣一句話:
寶玉心想:“縱生煩惱,也無濟于事。不如還找黛玉去,相伴一時,回來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
晴雯死了,芳官被攆走了,寶釵搬走了,迎春即將出嫁,大觀園中的鶯鶯燕燕不久都要消散了。
“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此時寶玉覺得或許還可以和襲人黛玉相伴一生,也算一種安慰。
03
可惜,寶玉是這樣想的,襲人卻不是如此打算的。
她通過身體控制住了寶玉,也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不出意外的話她將來就是寶玉的妾。
但是,襲人支持的是金玉良緣,而不是木石前盟。襲人一直站隊寶釵和王夫人這邊。
特別是第三十二回,寶玉本想向黛玉吐露心聲,卻不巧被襲人聽到。襲人清楚的得知了寶玉對黛玉的情意后,她心中就做出了選擇。
她每每在寶玉和湘云面前詆毀黛玉,也在王夫人透露一些對黛玉不利的信息,卻異常熱情的抬高寶釵的聲譽,目的不過就是為了促成金玉良緣。
因為襲人清楚自己在寶玉心中的地位,也清楚寶玉對黛玉和寶釵是怎樣的感情。寶玉雖然寶姐姐長寶姐姐短的叫,但其實他心中并無寶釵。
若寶玉未來的妻子是寶釵,那襲人將會繼續占據寶玉的心。可如果寶玉將來娶了黛玉,那寶玉心中再無襲人的位置。
哪怕襲人依然可以通過身體拿捏寶玉,但這畢竟是一時的,不是長久之計。只要起身離開了她,寶玉唯一在意的人就只有黛玉。
所以襲人排斥黛玉,費勁心思在寶玉面前說寶釵的好,希望能動搖寶玉的心意。
寶玉因與她的關系不同于旁人,也沒有責怪她,但心中對襲人卻慢慢的有了防備。
以前,他出門不在家,他會對襲人說,“你們也別悶死在這屋里,長和林妹妹一處去頑笑著才好。”那時,他希望襲人可以和黛玉好好相處,因為她倆將來會是陪伴他一生的人。
但后來他對襲人生了警惕之心,第三十三回挨打后想讓丫頭到瀟湘館一下,都要避著襲人。
因心下記掛著黛玉,滿心里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里去借書。
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來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問我,只說我好了。”
特別是晴雯被攆出去后,寶玉對襲人的不信任達到了頂峰: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
04
縱然襲人不再是當初的襲人,可是寶玉還是念著兩人曾經的情分,他還是希望可以守著黛玉、襲人麝月這幾個人過完一生。
可是,襲人既然和黛玉同一天生日,她們自然也會有相似的命運。
王夫人暗中許了襲人姨娘之位,但是她最終的結局卻是嫁給了戲子蔣玉菡,并沒有一輩子留在寶玉身邊。——“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而黛玉的命運呢,也很清楚——“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回看一下藕官、菂官、蕊官三人之間的關系和情意,便清楚寶黛釵的結局了。
藕官是生,菂官是旦,藕官和菂官,兩人曾經假扮夫妻。菂官死了,藕官又跟蕊官扮夫妻。
這三人的戲份,隱喻的正是寶黛釵三人的結局。
藕官和菂官扮夫妻,說明寶玉和黛玉已定下了名分。只是后來黛玉病死了,“藕官又跟蕊官扮夫妻”,說明寶玉續娶了寶釵。
這就如藕官說的:
“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寶玉當初聽了藕官的這篇呆話,卻“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
如今一語成讖,寶玉用行動實踐了藕官的話。
結語
回到文章的主題,襲人和黛玉同一天的生日,在花神節這一天。
因為黛玉是花神,所以她的生日是這一天,理所當然。
而襲人呢,襲人姓花,寶玉用“花氣襲人知驟暖”的典故,給她改名為襲人。賈政曾將寶玉的行為斥為“濃詞艷曲”。
從這我們可以推測,花襲人帶有花香誘惑人的意味,她象征著風月寶鑒的正面。她的任務是對已入凡塵的寶玉進行極致誘惑,讓寶玉與她體驗云雨之事。
所以前面就說了,襲人與寶玉的云雨情極為關鍵,這是他的俗緣。
黛玉是上輩子的舊識,是下凡還淚的,與他只有仙緣,沒有塵緣。
那石頭入得紅塵溫柔富貴鄉,自然要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才明白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襲人、黛玉都是陪他歷劫之人,一俗一仙,肉體與精神結合,才算圓滿。基于這個設定,襲人和黛玉同辰也不為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