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暉 來源 | 首席品牌觀察
如今的品牌為了討好年輕人,都開始爭著玩抽象了。
前幾天我剛寫了 一篇 的推文,已經讓人覺得很癲了,沒想到,麥當勞又傳出了更炸裂的消息。
而且,為了能比肯德基還抽象,麥當勞這次找來了一個盟友——杜蕾斯。
一個是跨國連鎖快餐品牌,一個是知名兩性健康品牌,麥當勞和杜蕾斯能玩出什么新花樣?
雖然聯名產品還沒有露出廬山真面目,網友的期待值已經拉滿了。
麥當勞x杜蕾斯,情人節組CP?
消息是從外網傳來的。
有國外網友表示,在即將到來的2月14日情人節,麥當勞和杜蕾斯將展開一次新合作,其他并沒有過多信息透露。
△ 圖源:@Drop Pop
正所謂“字數越少,新聞越大”,這一尚未被官方證實的消息傳到國內,很快讓人浮想聯翩了。
各種天賦型玩梗選手,更是讓這一猛料多了不少笑料。
一個快餐,一個套套,這兩個品牌組CP,以后再也不能直視“套餐”這個詞了。
“吃一套做一套”這樣的黃色笑話,無論呼應杜蕾斯的品牌調性,還是麥當勞的Logo顏色,都毫無違和感。
而一向熱衷在兒童餐上整活的麥當勞,讓它和杜蕾斯的合作顯得陰間了。
至于雙方要推出的聯名周邊,如果是避孕套,無論麥旋風口味還是麥辣雞翅味、番茄醬味,大概都能為小情侶的情人節帶來別樣的情趣。
但如果是杜蕾斯口味的麥當勞炸雞,真的是下不去嘴。
此前,麥當勞由于不提供一次性手套被網友大規模吐槽,所以有人猜測,和杜蕾斯聯名也可以彌補遺憾,挽回口碑。
不過,也有人提到了杜蕾斯曾經179億美元收購美贊臣的往事,當時被調侃為“要么今天用我家套套,要么10個月后喝我家奶粉”。
足見,雖然被稱為“小孩嗝屁袋”,但杜蕾斯還是很關心小朋友成長的。
與麥當勞合作,大概是希望體現品牌呵護兒童安全的人性化主張,用一種錯位的營銷創意拉一波品牌好感度。
其實,在此前的愚人節營銷中,就傳出過杜蕾斯和麥當勞合作的消息,雖然是開玩笑,但也能看出這對CP還是有很多人期待的。
△ 圖源:@Campaign Asia
強扭的瓜,還是天生一對?
提及跨界營銷,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深究兩個品牌之間的關聯度,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以佐證其聯名的專業性和趣味性。
但麥當勞和杜蕾斯看起來屬實八竿子打不著,就好像把火鍋和瑜伽墊捆綁在一起銷售,強行拉郎配。
那么,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這對組合呢?聽我好好給你分 (xia) 析 (bian) 。
首先,作為快餐品牌,麥當勞也有杜蕾斯污的一面。
泰國麥當勞就推出過一系列讓人臉紅心跳的情人節海報。
乍眼一看,海報上是一對即將接吻的小情侶,正處于熱戀期。仔細瞧,其實是一個人沉醉于麥當勞漢堡的美味中,想要一口將其吃掉。
△ 圖源:麥當勞
攝影師利用光影效果,將漢堡的輪廓與人臉來了個轉換,相當巧妙,這種一語雙關展現愛意的創意,一直是杜蕾斯的拿手絕活。
△ 圖源:麥當勞
而近幾年,在社交平臺上引發廣泛討論的麥當勞制服誘惑,尤其是一套出圈的“小粉制服”,某種程度上也是通過兩性關系吸引大眾對品牌的關注與喜愛。
△ 圖源:小紅書@Aa小瑩醬
其次,杜蕾斯和美食有著不解之緣。
去年圣誕節,杜蕾斯就腦洞大開,把甜品和避孕套來了個跨界混搭,推出了「杜杜奶酪蛋糕」和「杜杜巧克力」系列。
雖然所謂的奶酪蛋糕和巧克力只是產品的包裝盒子,而非可以吃的美食,但憑借著“高級污”的操作,杜蕾斯還是賺足了眼球。
△ 圖源:@杜蕾斯官方微博
此外,杜蕾斯還打造過一組美食海報,通過各種“有內涵”的文案,讓水蜜桃、甘蔗、綠舌頭、番茄熱狗、原味酸奶等各種食物與性愛元素掛鉤,走心走胃也走腎,大膽又隱晦的輸出了品牌調性。
△ 圖源:@杜蕾斯官方微博
俗話說,食色,性也。 貪戀美食和貪戀美色一樣,都是人的本性使然。
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麥當勞和杜蕾斯兩個毫不相關的品牌,在營銷時可以做到殊途同歸。
而如果兩個品牌的情人節聯名成真,也算是珠聯璧合、雙向奔赴了。
麥當勞,我勸你謹慎
只是,在這場看似1+1大于2的聯名背后,我們也不能忽視負面危機的存在。
正如有麥門已經痛心疾首表示,為什么麥當勞要和計生品牌沾邊?
前車之鑒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我們依然無法忘記2019年杜蕾斯和喜茶奶茶引發眾怒的跨界合作。
在4月19日,這樣一個被賦予“一夜情”的時間節點,雙方的合作文案“今夜,一滴都不許剩”沒有帶給消費者不眠夜,而是讓雙方的品牌公關部亂了手腳。
△ 圖源:@杜蕾斯官方微博/喜茶
事實上,當時也杜蕾斯合作推出“開車文案”的還有氣味圖書館、餓了么、淘票票等品牌,卻唯獨喜茶被罵得狗血淋頭,就因為喜茶是入口的飲品,而文案又過于露骨,會給人一種臟臟的、有食品安全問題的感知,產生生理不適。
這種不適,很可能是有延續性的。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曾指出,一個刺激和另一個帶有獎賞或懲罰的無條件刺激多次聯結,可使個體學會在單獨呈現該一刺激時,也能引發類似無條件反應的條件反應。
換句話說,當與兩性品牌關聯的營銷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反感情緒,久而久之,即使營銷結束,消費者在看到品牌時,這種情緒依然會涌上心頭。
特別是喜茶、麥當勞這樣的食品飲料品牌,人們更希望從中獲得的是滿足、愉悅的情感體驗,一旦讓人反胃,ptsd了,這樣的營銷方式,就顯得過火了。
所以,我勸麥當勞市場部還是小心玩聯名,“出圈”還是“出殯”,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說了算,別被肯德基派來的間諜給坑了。
不過,廣大麥門也不必過于為麥當勞擔心。
因為和杜蕾斯聯名的“M”可能不是麥當勞,而是化妝品品牌MAC魅可,雙方已經在官微暗送秋波了。
△ 圖源:@杜蕾斯官方微博
而且,由于MAC魅可過去有形容產品“更大更持久”的擦邊戰績,與杜蕾斯似乎更像天生一對,這邊建議鎖死。
至于麥當勞,還是聽聽廣大麥門的呼聲,好好炸薯條,開發兒童玩具,遠離這種捆綁杜蕾斯的危險游戲。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編排 | lan 審核 | free
本文首發于首席品牌觀察(ID: pinpaigcbao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