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即1885年9月5日,晚清重臣左宗棠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病逝,享年73歲?;蛟S上天也為失去了一位偉大人物而悲傷,左宗棠病逝當天福州天降大雨。
左宗棠一生戰功赫赫,他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管理兵部事務兼總理衙門行走、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其中他率軍收復新疆立下了不世之功。當時為了振奮士氣,左宗棠命人抬著他的棺材走在大軍的最前方。
左宗棠
左宗棠病逝前,他躺在病床上口授遺折,由次子左孝寬負責記錄,最后再交給福州將軍穆圖善、閩浙總督楊昌轉奏清廷。這封遺折全文如下:
“伏念臣以一介書生,蒙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屢奉三朝,累承重寄,內參樞密,外總師干,雖馬革裹尸,亦復何恨!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末大申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渥蒙皇太后、皇上恩禮之隆,叩辭闕廷,甫及一載,竟無由再覲天顏。犬馬之報,猶待來生。禽鳥之鳴,哀則將死!
方今西域初安,東洋思逞,歐洲各國,環視眈眈。若不并力補牢,再有釁隙,愈弱愈甚,振奮愈難,求之今日而不可!臺灣孤注大洋,為七省門戶,關系全局。且物產富饒,自然之利,不可因循廢棄。臣以為臺灣建為行省,以求大治。歷次與洋夷交戰,我之失利,多失于海上。伏愿皇太后、皇上專設海防大臣,全權管理海軍事務,駐扎長江,南控閩越,北衛畿輔。凡鐵路、礦務、船炮各政,及早舉行,以策富強之效。
然居心為萬事之本,尤愿皇上益勤典學,無怠萬機,日近正人,廣納讜論。移不急之費,以充軍食;節有用之財,以濟時艱;上下一心,實事求是。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
慈禧太后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左宗棠表達了對外敵入侵的擔憂。左宗棠病逝消息傳開后,整個大清國震驚了,福州城更是哭聲一片,“全城百姓聞宮保噩耗,無不扼腕深嗟,皆謂朝廷失一良將,吾閩失一長城。”
左宗棠病逝消息和遺折被以最快速度送到北京,慈禧看了遺折后泣不成聲。清廷立即發布上諭,追贈左宗棠為太子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予謚文襄,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并命于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專祠,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國史館立傳。
左宗棠墓地
左宗棠能有這樣的待遇,這在晚清所有重臣中是罕見的。當年10月14日,左宗棠靈柩從福州發運湖南家鄉下葬。11月1日,左宗棠靈柩運抵長沙,暫時停靈在北城外史家坡其父母墓地享堂。
左宗棠生前曾表示,要跟夫人周氏合作,還表示可以葬在史家坡祖塋、長沙岳麓山等地,但直至臨終沒有定下墓地的具體位置。1886年12月10日,左宗棠靈柩正式下葬于善化縣八都楊梅河柏竹塘之陽(今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
左宗棠墓地
左宗棠墓地起初規模很大,占地約10畝,其規格也很高,地面有石碑、神道、墓廬享堂等,頗為奢華。同時,清廷還安排了守墓人。然而,上世紀70年代左宗棠墓地遭到嚴重破壞,包括墳冢、神道、墓廬、牌坊、石道、御碑亭等,均蕩然無存,而且被開棺暴尸。
當時遠在新疆的王震將領獲悉后大怒,立即下令要以最快速度重建墓地,讓左宗棠安息。據資料,1986年左宗棠墓地修建完畢。重新后左宗棠墓地墳冢前樹立了兩根華表,上書16個字:漢業唐規西陲永固,秦川隴道塞柳長青。
左宗棠墳冢
這16個字寓意深刻,再次體現了左宗棠豐功偉績,也表達出收復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耀眼的時刻。如今的左宗棠墓地早已成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守墓人是黃志清,他的家族已經給左宗棠守墓至今138年。
黃志清說:“爺爺黃梓輝守墓時,左宗棠墓是完整的,很氣派。從墓冢筆直下去,麻石臺階一直延伸到河畔。進入墓園主道設御碑亭,大黿馱白玉石御碑,墓道有御賜神道碑,兩側石翁仲將相各一,石獸獅馬各一。”
黃志清
如今黃志清每天天一亮,他就拿著掃把將墓地打掃一遍,即便沒有人參觀,在天黑前也要再打掃一次。黃志清說:“我要保證左大人墓地隨時都是干凈整潔的樣子?!?/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