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即時劉說,作者:即時零售劉老實,原文標題:《從鄉村貨郎到縣城 “胖東來”:這是一部中國縣域零售的逆襲爽文》,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前兩天,我去丈母娘家吃飯。飯后閑聊時,我隨意翻開一本老相冊,忽然,一張泛黃的布票從相冊的夾縫中飄落,像一只迷失在時光里的蝴蝶。這小小的布票,瞬間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岳父岳母記憶深處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一場關于往昔歲月的憶苦思甜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岳父岳母都是七零后,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正是票證統治著購物的年代。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期,糧票、布票、煤票……這些小小的票證,就是人們生活的 “通行證”,承載著一家人的溫飽與溫暖。
岳母回憶起小時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每到過年,母親總會小心翼翼地拿出積攢許久的布票,帶著她去供銷社,只為扯回幾尺布,給孩子們做一身新衣裳。那時候,新衣服的顏色款式都很有限,可對于孩子們來說,那就是新年最珍貴的禮物,穿上新衣服的那一刻,仿佛擁有了全世界。
岳父也在一旁感慨,那時候買糧食,不僅要有錢,更重要的是糧票,缺了這小小的紙片,就算兜里有錢,也只能對著糧店的大門望而興嘆。這些票證,在當時就是生活的 “硬通貨”,人們在購物時,手中的票證和現金一樣重要,甚至有時候,票證比錢更難獲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洶涌而來,糧食供求逐漸市場化,這些曾經不可或缺的票證,漸漸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它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艱難與奮斗,最終在時代的發展中悄然退場,成為了人們記憶深處的一抹舊影。
說起八九十年代的零售,我的記憶也隨之飄遠。聽我媽說,我姥爺曾經是個貨郎,在那個交通不便、物資流通不暢的年代,貨郎就像連接著外界與村莊的紐帶。他總是挑著一副扁擔筐,筐里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物件,針頭線腦、紐扣皮筋、糖果零食……每一件都承載著村民們生活的小需求。他手里的貨郎鼓,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那清脆的 “咚咚” 聲,一響起,就會吸引來村里的孩子們,大家圍在他身邊,眼睛亮晶晶地盯著那些新奇的玩意兒。
不過,我姥爺在 1998 年就因病故去了,如今的我仿佛能看到,姥爺走在蜿蜒的鄉間小道上,陽光灑在他的背上,他的身影在塵土中若隱若現,那聲聲貨郎鼓,打破了鄉村的寧靜,帶來了外面世界的氣息。
我的母親,在嫁給父親之前,也有著自己獨特的 “零售生涯”。她會到周邊的村子走街串巷賣豆芽。那時候,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會起身,將精心培育的豆芽裝進竹籃,然后踏上漫長的售賣之路。她穿梭在各個村子之間,用清脆的嗓音吆喝著:“賣豆芽咯,新鮮的豆芽!” 村民們聽到這熟悉的吆喝聲,就會紛紛出來挑選。所以,當聽說我爸娶的是一個他們 “熟悉” 的人時,我的那些長輩們都夸我爸好命,找了一個勤快能干的姑娘。
到了春天,姥爺家孵小雞,母親又會加入賣小雞的隊伍。那些毛茸茸的小雞,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在向人們宣告著春天的到來。我還記得,小時候我親眼見過兩個舅舅來我們村賣小雞,他們推著一輛裝滿小雞的平板車,車剛一停下,就被村里的孩子們和主婦們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仔細地挑選著,有的為了給家里的雞群增添新成員,有的則是被小雞可愛的模樣吸引。
大姨家因為種菜,也參與到了零售的行列中。她會把現摘的新鮮蔬菜,裝滿一擔籮筐,走街串巷地售賣,如果到了我們村來賣,大姨就會故意留出一些菜送到我們家,隨便留在我們家吃個午飯。
那時候每到夏天,村里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每天都能聽到好幾撥叫賣西瓜的聲音。最開始,賣西瓜的人推著板車,車上堆滿了圓滾滾的西瓜,在炎炎烈日下,艱難地行走在鄉間土路上。后來,他們開上了三輪車,速度快了,能去的地方也更多了。
那時候,買西瓜的方式很特別,不僅能用錢買,還能用糧食換。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西瓜特別便宜,最低四分錢一斤,對于當時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我們家常常一次性買五六個西瓜,抱回家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切開西瓜,那鮮紅的瓜瓤,清甜的汁水,瞬間驅散了夏日的炎熱。而賣西瓜的人,雖然一車西瓜滿滿當當,可因為價格低廉,賣完一車,銷售額往往也不會過百。
在我們鎮上,供銷社曾經是人們購物的核心場所。那是一座略顯陳舊的大房子,里面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貨架上的商品雖然比不上現在豐富多樣,但在當時,那就是村民們心中的 “寶藏之地”。
供銷社里有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售貨員,他們站在柜臺后面,常常一副苦瓜臉,聽到顧客要什么后,他們就直接為顧客們拿取商品,熱情這個詞在他們身上是找不到的。顧客們在供銷社里挑選著自己需要的物品,從生活用品到零食糖果,每一樣都來之不易。在這里,人們不僅能買到東西,還能聽到各種小道消息,供銷社就像一個信息交流中心,哪個村誰家媳婦給誰跑了,承載著全鎮村民們的生活日常。
到了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我剛記事的時候,我們村迎來了第一家小賣部。那是一間在村口的土路上蓋的小小的土屋,甚至小賣部都沒有一個名字,當時它就相當于我們村的華爾街。小賣部的出現,讓村民們的購物變得更加便捷。
孩子們放學后,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到小賣部,用積攢已久的零花錢,用五分錢買上一顆糖果或者一包辣條,那滿足的神情,仿佛擁有了全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此后的十年間,我們這個擁有 3000 左右人口的村莊,像雨后春筍般,最多時發展出了 15 家小賣部。這些小賣部分布在村子的各個角落,成為了村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時代的車輪無情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曾經熱鬧的村莊,如今只剩下老弱病殘,常住人口不足 1000 人。與之對應的是,村里的小賣部也在不斷減少,現在只剩下 5 家。隔壁舅舅的村子,和我們村規模差不多,如今更是只剩下 1 家小賣部。那些曾經熱鬧非凡的小賣部,有的已經關門大吉,大門緊鎖,門前長滿了雜草;有的雖然還在勉強支撐,但生意也大不如前,貨架上的商品不再像以前那樣琳瑯滿目,顧客也是寥寥無幾。
而我們村最早的那家小賣部不僅依然在,而且仍然是村里的銷冠,更是唯一一家連續營業三十多年的小賣部,當然現在已經不僅有了名字,而且也叫作“超市”了。這家超市的老板,如果按照輩分我該叫一聲爺爺,他也是從二十出頭一直干到了奔七十歲,只是相對于別家營業一整天,他們家十二點前就早早關門,老板要去享受休息的老年生活。憑借老板做生意童叟無欺的良好風評,這家超市不僅吸引了我們村大多數的消費者,甚至連周邊幾個鄰村都會騎著電動車跑到他們家來購物。
十歲之前,我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到甚至沒有見過二層以上的建筑,更不知道商場為何物。第一次聽說電梯,還是發小跟我說他去鎮上趕集時看到的。他說得眉飛色舞,我聽得一臉茫然,想象不出那個能讓人上下移動的神奇玩意兒到底是什么樣子。直到上了初中,我才有機會第一次去縣城。當我站在縣城的土地上,看到那一座座二層以上的樓房時,心中充滿了震撼,而彼時我們縣城最高的建筑也不過。
而縣城里的綜合性商超 ——“百貨大樓”,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那是我們那個小縣城當年最高端、最頂級的購物中心,大樓里燈火輝煌,商品應有盡有。從漂亮的衣服到精致的文具,從美味的零食到實用的家電,每一件商品都散發著誘人的氣息。我小心翼翼地在里面走著,眼睛不停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仿佛走進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時光荏苒,如今,那個曾經讓我驚嘆不已的百貨大樓還在,只是它的對面,已經建起了一個更新、更大、更現代的綜合購物廣場。新的購物廣場里,裝修豪華,設施齊全,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商店,還有電影院、餐廳等娛樂休閑場所。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里面坐落著我們縣最大的超市,它竟進行了胖東來式的自我調改,煥發出別樣的活力。
走進這家超市,仿佛踏入了一個零售新次元。超市里,從新鮮的蔬果到精美的家居用品,從琳瑯滿目的零食到日化產品,隨處可見胖東來自營品牌的產品。而超市里其他的商品也以其優質的品質、精美的包裝,能迅速抓住顧客的眼球。就拿蔬果區來說,每一顆蔬菜都被精心打理,鮮嫩欲滴,上面還貼心地標注著產地、采摘時間,讓顧客吃得放心。而那些零食,口感獨特,包裝設計充滿創意,在其他地方根本難以尋覓。
超市的服務更是令人贊不絕口,甚至遠超我在現在定居的青島所去過的所有超市。一進門,便能看到面帶真誠微笑的導購員,主動上前詢問需求,耐心引導顧客前往相應區域。購物途中,若是對某件商品有疑問,工作人員會詳細解答,從產品特點到使用方法,講解得細致入微。
在生鮮區,還提供免費的食材處理服務,無論是幫忙切塊、切絲,還是處理海鮮,工作人員都熱情滿滿,手法嫻熟。超市里還設有專門的休息區,擺放著舒適的沙發和桌椅,供逛累的顧客小憩,旁邊還貼心地準備了免費的飲用水和充電設備。
用心經營使得超市的生意火爆得夸張。每次我回老家,只要踏入這家超市,便能看到里面人流如織,熱鬧非凡。顧客們推著滿滿當當的購物車,穿梭在貨架之間,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結賬處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可大家都不顯得急躁,因為工作人員的效率極高,還會不時與顧客聊天打趣,緩解等待的枯燥。
若不仔細看超市的招牌,真的會讓人誤以為置身于大名鼎鼎的胖東來購物。它已然成為了縣城的一張商業新名片,吸引著周邊鄉鎮的居民也慕名而來,在提升人們購物體驗的同時,也為家鄉的商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我岳父岳母出生的 70 年代,到 83 版《射雕》伴我出生和成長的 80~90 年代,再到如今的 2025 年。我人生的這三十多年里,每一個零售形態的出現與消失,都有著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那些曾經的零售方式,雖然已經逐漸遠去,但它們所承載的記憶,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了歲月長河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即時劉說,作者:即時零售劉老實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