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成為新任美國總統已經三個多星期了,今早新聞報道說,14日在德國慕尼黑開幕的安全會議上,中國外交負責人明確表示,如果美方仍要打壓遏制中國,中方別無選擇,必將奉陪到底。
中方外交負責人在世界眾多國家領導人、高級官員參加的一次重要國際安全會議上有這樣的表態,并不是沒有原因。
特朗普執政團隊上臺20多天來,可以說對中國并不友好。甚至開始在拉攏盟友,采取從歐洲收縮的戰略,隱約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對手。
特朗普標志性的針對全球所有國家發起的關稅戰,目前看起來中國是最大的受害者。
不僅中國相比其他國家被多征收了10%的關稅,特朗普針對出口美國的鋼鐵、鋁新征25%的關稅中國也未能豁免。而且特朗普正在發起的針對全球所有國家的“對等關稅”,中國也很大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因為特朗普實施的“對等關稅”最主要目的是要讓美國“減少龐大且持續的商品貿易逆差”。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對外貿易中最大的“商品貿易逆差”國,每年中國對美國商品貿易保持順差超過3000億美元,最高峰時達到4000多億美元。
特朗普實施“對等關稅”,要減少美國的“商品貿易逆差”,如果要達到目的,中國勢必要成為最大的受沖擊國家。
另外在政治外交軍事方面,特朗普上臺后極力拉攏日本、印度這兩個中國的鄰國,同時從歐洲戰略性撤退,力圖犧牲烏克蘭的利益終結已血戰三年的俄烏戰爭。
日本首相、印度總理是特朗普上臺后少有的到華盛頓與其面談的外國領導人。
日本、印度與中國關系怎樣有目共睹。而且這兩個國家不僅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還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軍事戰爭。
特朗普上臺后不邀請歐美傳統盟友去訪問,反而立即邀請與中國關系并不好的日本、印度作為首批訪美國家,由此顯露出制衡中國的外交意圖不言而喻。
甚至日美領導人在會談結束后,還發布了統一雙方立場,一致針對中國的日美聯合聲明。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特別為此約見日本駐華使館首席公使橫地晃,向其表達了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
在軍事方面,特朗普也很快派出兩艘軍艦由北向南穿越臺灣海峽,挑戰中國的主權。
同時,美印太司令部近日稱,美將部署在菲呂宋島拉瓦格機場的戰略進攻性武器“堤豐”中導系統遷至該島另一處地點,幫助菲律賓在南海對抗中國。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為此抨擊菲律賓,菲方一再自食其言,迎合美方引入該系統,完全是開門揖盜、為虎作倀之舉。
此外,特朗普上臺后,還強勢打壓巴拿馬,針對中國,逼迫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協定,拆解巴拿馬與中國的關系。
而這幾天最讓輿論關注的是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的表態,以及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巴黎AI峰會上的講話,都暗含著對華的敵意。
赫格塞斯明確向北約各國國防部長喊話,俄烏戰爭“必須結束”。烏克蘭收復所有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包括2014年前邊界)的目標并不現實,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很小,任何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都不包括派遣美國軍隊。
這代表著特朗普政府想在歐洲進行戰略性的收縮,準備將主要軍事力量放在亞太地區。而亞太地區美國最主要的對手就是中國。
美國逼迫烏克蘭放棄領土結束俄烏戰爭,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已經陷入戰爭三年的俄羅斯。
以至于俄羅斯通訊社塔斯社的記者最近針對局勢的劇變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問,最近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有一些未來可能改善雙邊關系的跡象,這是否會在一些方面上影響到俄中合作的現狀?
現在特朗普代表的美國新政府不想管歐洲和烏克蘭的閑事,不愿意把美軍的資源放在歐洲繼續和俄羅斯對抗,那么由此美國騰出的軍事資源如果重點放在亞太地區,中國未來面臨美軍類似不斷穿越臺灣海峽的挑釁可能就會越來越多。
近一個月來,特朗普團隊上臺后與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國進行了密切的互動,唯獨忘了中國。
從公開信息看,雙方高層級的領導人在特朗普上臺后還沒有見過面,也沒有進行過什么深入的交流。
這樣的行為本身,預示著雙方未來在特朗普任期內出現奉陪到底的沖突概率很大。(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