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梢詮碾娨暽峡吹竭@樣的橋段:行走江湖的大俠們在客棧里吃完飯后大手一揮,留下不知道多少的銀兩揚長而去,而店小二也很少會數銀兩的多少,可能最多就是用牙咬一咬。那么以前的店小二,是怎么區分銀兩的金額呢?又是如何確定銀兩是否足夠呢?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真金白銀都是很珍貴的,黃金就不必說了,那是只有皇家和非常有地位的大臣家或者富貴的商賈才會有,尋常平民百姓可能一生都不會用到。白銀雖然早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成為通用貨幣之一,但可以說是除黃金外最貴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是很少用到的,能隨意拿出銀兩的人必定是身份地位很高的豪強。平常百姓多用銅錢交易,而且在客棧里吃喝一般是消費不到銀兩這么高的貨幣單位,可能一頓飯錢最多幾十文錢,而一兩銀子就可以兌換一千文錢,就算是散碎銀子也綽綽有余了。
其實在古代的真實生活中,老百姓們一般的消費用的都是銅錢,并串成串掛在身上,就像我們現在社會中用的硬幣一樣,雖然方便但是太重,所以出趟遠門還是會帶幾兩銀子的。而用到銀子的時候,店小二也不是像電視劇中表現在的那么草率,用嘴咬一下就能判定銀兩的真偽,而是要用來一種很準確的稱量工具“戥子”來稱量那些成塊的銀兩,而能用銀子的地方,當然也是比較像樣的酒樓、茶館等。那些隨意給出的碎銀子其實是將大塊的銀元寶直接用利器剪開,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進行交易,碎銀子只是為了交易的時候方便而用的。而且這些碎銀子就像我們用現在的一百元現金買六七十元錢的東西,只能是多給不會少給了,圖個攜帶方便,不用找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