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們買房的時機并不好。
不僅買在了最高峰,買完后沒過多久還發生了口罩事件,接著又是經濟下行。
可即便大環境這么難,房貸壓力又這么重,過去6年里,我們仍然一邊還著房貸一邊存下過82w。
我們并沒有特別的存錢妙招,收入甚至比買房前還下跌了不少。
這些錢,說實話,都是用最笨的方法存下來的,是用很多人瞧不上的方法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
1)永遠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控力。
哪怕我已經是一個很自律的人了,我依然不敢太信任自己的自控力。
所以,我不會把錢放在任何容易花的地方。
像銀行卡活期,手機支付平臺的余額等,我很少會放超過1000元的金額。
不是單個平臺不超過1000元,是所有方便花錢的平臺加起來都不超過1000元。
說起來,我年輕時就是太信任自己了。
每次發完工資,我都把錢留在卡里,美名其曰,身邊總要留點錢,萬一要用呢。
結果每個月都有萬一,每個月都很難有剩余。
而這些錢,大部分都不是買大件揮霍掉的,而是不知不覺悄悄地就花完了。
所以,下決心存錢后,我不再把錢放在容易花的地方。
除了日常開支,剩下的錢我都放在了特定的賬戶。
這個賬戶沒有綁定任何支付平臺,需要特意去轉出來才能花。
雖然有些麻煩,但越麻煩才越有可能存下錢呀。
2)本金的增長比利息的增長更重要。
什么樣的特定賬戶,最適合用來存錢?
我至今仍然覺得是銀行定期。
每次往定期里存下一筆錢,我心里都會給自己設限:沒有特殊情況,絕對不動用這筆錢。
所以,我存錢之后,很少會為了買漂亮的衣服或者其他消費品而把錢取出來。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歡存定期,他們覺得利率太低了,跑不贏通脹。
但其實,對于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存下錢,如何存下更多本金。
只有本金越來越多,談收益才有意義。
之前朋友很開心地跟我分享,她的投資收益有30%這么高。
可聽說她的本金只有3000元時,我就沉默了。
這么點本金,30%又如何呢?
所以呀,本金的增長比利息的增長更重要。
在我看來,等我存夠100w再來考慮抗通脹的事情也不遲。
3)不要因為有意外事件的打擾就半途而廢。
曾經有人在我的文章下面說,每次存錢存到一半,一會兒孩子興趣班要交錢,一會兒保險要繳費,總是半途而廢。
這就跟我們做計劃是一樣的,明明做什么都安排好了,結果卻跑出來很多其他不可控的因素,直接把節奏打亂了。
很多人在遇到混亂時,或者是意外時,都會選擇自暴自棄——
做計劃是沒有用的,所以我不做計劃了。
一存錢就有窟窿等著,所以我不存錢了。
但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不是去逃避,而是去復盤。
根據我的觀察,所謂被意外事件打斷存錢節奏,其實那些都不能算是意外。
孩子興趣班,這個是可以預知的。
交保險費,也是一早就確定了的。
只是這些錢不是每個月都要花,所以我們常常忘記了它們的實際存在。
這里就要說到記賬的好處了。
我們可以通過記賬去掌握,一年中哪些月份會因為某些事情而多花錢,提前就把這筆錢規劃好。
我們對自己要花的錢越了解,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或自己家庭的預算和存錢計劃。
就算偶爾真的被一些不可控的事情打斷了,也不必氣餒。
整理一下,重新起航唄!
人生的過程不就是打怪的過程嗎?
4)能不能存下錢,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
經常有人說,有足夠的余錢才能存下錢啊。
但其實,有沒有余錢,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
很多人收入少也照樣可以存下錢來。
我們的父母輩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也有很多人收入高仍然存不下錢。
就比方說,你收入1w,卻租了個8000的房子,那這個錢肯定是余不下來的。
有句俗語說“看菜吃飯”。
花錢也是一樣的,應該看能力花錢。
我們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生活,即生活水平應該保持在收入水平之下。
如果收入1w就去過8000的生活,余下來2000就可以存起來了。
如果你收入1w卻過1.2w的生活,那你就要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賺到1.4w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