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發不發看十八”,正月十八!提醒:1不剪、2要吃、3不做。今天是正月十八,雖然年過完了,但正月里還是有不少講究的。“發不發看十八”是一句流傳于我國部分地區的民間諺語,意指正月十八這天承載著人們對新年運勢的期許。中老年人作為傳統習俗的重要傳承者,在這一天尤其注重遵循老傳統,以求安康順遂。以下是結合民俗與養生智慧的建議:
一、1不剪:不動剪刀,護財納福
民俗寓意:剪刀屬“金”,正月十八動剪刀易“剪斷”財路,尤其忌諱理發、裁衣等行為,認為會破壞新年財運。
養生解讀:中老年人冬季末梢血液循環較慢,剪發易受寒,此時適當減少外出理發,順應“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
二、2要吃:食補應季,滋養元氣
1、吃“發財面”——蕎麥面
民俗:面條象征長壽與財路綿長,薺菜蕎麥面取其“聚財”諧音,且薺菜是早春“報春菜”,寓意迎新納福。
養生:蕎麥富含膳食纖維,幫助調節血糖;薺菜清熱利濕,適合春季養肝,緩解冬季進補后的燥熱。
2、喝“平安粥”——五谷雜糧粥
民俗:以紅豆、小米、紅棗等熬粥,取“五谷豐登”“紅紅火火”之意,祈愿家宅平安。
養生:雜糧粥溫和滋補,富含B族維生素,可健脾養胃,尤其適合中老年人調理腸胃功能。
三、3不做:避忌慎行,守氣養神
1、不爭吵
民俗:“和氣生財”,正月爭執易招晦氣,影響整年人際和諧。
養生:情緒激動易引發血壓波動,保持心境平和符合中醫“靜以養肝”的春季養生之道。
2、不熬夜
民俗:此日早睡象征“收心斂氣”,為新一年蓄力。
養生:春季宜“夜臥早起”,但中老年人需保證子時(23點前)入睡,避免耗損陽氣。
3.、不過勞
民俗:忌過度勞作,尤其避免搬重物、遠行,以防“泄了春氣”。
養生:初春時節陽氣初升,劇烈活動易引發關節勞損,建議選擇散步、太極等舒緩運動。
Lily美食談碎碎念:
傳統智慧與現代啟示:這些習俗看似“老講究”,實則蘊含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活哲學。中老年人通過適度遵循,既能傳承文化,又能調整作息與飲食,實現身心調養。例如,“不動剪刀”減少受寒風險,“吃薺菜粥”符合春季疏肝飲食原則,與現代營養學不謀而合。
正月十八的古老智慧,實為代代相傳的“生活指南”。在尊重傳統的同時,結合科學養生,方能為健康添福,為新歲開個好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