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第一聲啼哭起
就與這個世界的所有人建立了聯系
前段時間,一位老干部找我幫忙,說幾十年前報紙上有很多關于他的報道,想找齊了做進家傳,也幫助他回憶一些事情。
我們家傳編輯部朱子一老師曾經做過20年媒體,他說有個朋友,以前在報社搞技術的,后來開發了一套全國性的媒體查詢數據庫,倒可以幫助。
我托他一查,還真是。
朱子一說:「不知道我出生那天發生了什么事,世界用怎樣的姿態迎接我的到來。」
一查,確實很有趣,他出生那天,離毛主席去世不到一個月了,頭版頭條新聞是,全國都在忙著批鄧。
翻到第二版,整版都是批鄧。
也是,看起來這些遠在皇城的事與我們不沾邊,但實際上,我們一半輩子都生活在這些事件的背景下,無人能例外。
我再查了下家傳聯合創始人韓馨兒出生那天的報紙,發現了兩則有趣的新聞,一則是浙江網民高達1.8萬人,半年翻了一番,如今AI都來了。
另一則是中石油、中石化成立。隨著汽車普及,誰能不跟他們打交道呀:
我讓Deepseek感慨了一下:
親愛的時光旅人:
你可曾想過,在你第一聲啼哭劃破產房的那一刻——
窗外的世界正上演著怎樣的故事?
頭版頭條在記錄哪段歷史?
街角的奶糖賣多少錢一顆?
鄰家的孩童在哼唱什么童謠?
回頭當天的報紙,你聽見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聲音
生命最動人的巧合,莫過于當你奮力奔跑時
我們幫你朝花夕拾
我覺得這個確實令人心動,那么,我跟數據庫商量了一下, 今天加我文末微信的前50名讀者,每人都可免費獲得一份生日當天的報紙頭版電子版,包括高精度所在版面、重點報道。
超過的,看著給些辛苦費,比如19元行不行?
如果要查詢有關自己家人或單位的報道,那就要另外付費了,這是人家的收費項目。 10份以下100元一篇(含高精度所在版面、報道本身,如果有圖片還會有高精度圖片),超過10份30元一篇。
父親積攢了一生的照片,總不能扔了吧?家傳APP是一款專業的家庭照片整理平臺,可永久保存,全家共同維護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出身居多;個別平民家庭出身的,則通過讀書、從軍等方式,升華出家族新命運、家風新基因。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通過家庭記憶傳承,孩子汲取父輩記憶和智慧、經驗、教訓的力量,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積累的二傳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而記憶的中斷,便是文明傳承的斷裂。
講述關于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