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都2025年了,還有令人如此作嘔之事。
實在太荒謬了。
2月11日,有網友在廣東清遠逛一座廟宇時,看到門口掛著一則告示:
“女士如遇月事請勿入殿堂參拜,以防褻瀆神明。”
網友覺得這是在歧視女性,一氣之下錄了個視頻發到網上。
這條帖子很快登上熱門,引發無數網友爭議。
次日,在記者的連線中,這座名為“三嘉北帝廟”的工作人員回應道:
“來例假的女性可以進道觀外圍參觀,但是不可以上香,擔心來例假女子會帶走不干凈的東西。”
工作人員還說了,立牌內容沒有恐嚇針對之意,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
你沒有來例假,可以正常參觀。
啊這…
立個牌子說不讓入殿,電話中又遮遮掩掩說讓進,但是不讓上香。
如果這都不叫針對,那什么叫針對?
還是說神明晚上給你們托夢了,女性來月事進殿參拜是一種褻瀆?
網友們紛紛調侃。
我看到其中最經典的一條:
“媽祖來了都要被請出去7天。”
簡直是一派胡言。
神明才沒有這個意思。
咱就明說吧,我之所以寫個事,就是因為神明昨天夜里跟我托夢,說有些信徒吃飽了沒事干,到處敗壞ta的名聲。
智障
讓我來手撕一下這群。
智障
不信?
那你自己去問問ta吧。
女性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
古廟作為一個文化傳承的場所,應傳播積極健康的文化內涵,萬萬沒想到,都現代文明社會了,還光明正大搞封建歧視那一套。
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實則充滿著封建思想的糟粕。
其實不只是道觀,有些佛寺也是如此。
有網友見過更離譜的。
新疆大佛寺,禁止女義工上供祭品和擦拭佛像,無論有無例假都不行。
那些說女性來月經不干凈的人有沒有想過,沒有月經,怎么生小孩?
如果女性都“干凈”地活著,不來月經,不生小孩,那人類不就滅種了嗎?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只要求女性,不要求男性,神明豈不是落了個“性別歧視”的罵名?
這些荒唐的規則,本質上是對女性的歧視,而非神明直接意志。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年前的衛生巾集體塌房事件。
起初是有網友測量發現,多款衛生巾的實際長度與標示長度完全不一樣。
一夜用款的410mm實際測量只有367mm,420mm實際只有378mm。
有博主不死心,打算測個紅黑榜。
結果根本沒法測評,全是黑榜。
市面上常見的十幾款衛生巾,沒有一個是達標的。
有網友氣憤不已,打客服電話投訴。
結果對方竟然來了句:不喜歡可以不買。
雖然最后創始人出來道歉了,但還是遮不住傲慢的本質。
有的商家比較聰明,說這叫合理誤差,還拿國家標準背書。
現行的衛生巾“國標”規定衛生巾的全長可偏差“±4%”。
令人無語的是,大多數品牌都踩著下限“-4%”生產。
把衛生巾生產到正常范圍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嗎?
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叫誤差,不客氣點就是偷工減料。
偷工減料還不是最過分的。
更過分的是,很多衛生巾的ph值,都是很低的標準。
這家使用黑心棉,那家熒光劑超標。
很多女性網友表示:
“每次生理期都覺得私處不適,原來不是自己衛生沒搞好,而是衛生巾不達標!”
“以前一直以為只要買大牌子的衛生巾就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是沒想到很多大牌衛生巾也不合格。”
衛生巾是每個月經期使用的東西。
經期本身就是容易被細菌侵入的時期,如果衛生巾不合格,可想而知危害有多大。
說句天塌了也絲毫不為過。
更離譜的是,就在行業陷入信任危機三個月后,一些品牌推出的“比基尼安睡褲”再次刷新了認知——
本應追求全包裹不側漏的安睡褲,被設計成了蕾絲花邊的比基尼。
它們的廣告詞是這樣的:
“絲滑比基尼,經期也要時刻性感呀!”
大哥大姐,你們是做安睡褲的,連安全問題和全包裹不側漏都沒有琢磨明白,就性感上了?
網友更是大無語:
“我穿安睡褲是因為嫌棄夜用衛生巾不夠性感嗎???”
“哪個天才設計的?只要是來過月經的,都不會這樣設計。”
女性每個月都要來一次月經,每個月最少也要買兩三包。
作為一個如此剛需且巨大銷量的行業,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內卷之下一定會誕生許多物美價廉又質量過關的商品。
可賣衛生巾的商家,都給消費者提供了什么?
全是不合格的產品。
想起之前,電商平臺上售賣的雜牌散裝衛生巾。
二十多塊錢,就可以買100片。
這些散裝衛生巾通常是品牌衛生巾的破損件或者淘汰品,液體吸收能力極其差。
拆解后,能看到里面含有大量粉塵。
有網友建議,還是買有牌子的吧。
“這種連個牌子都沒有的三無產品,你還真敢用?”
買家答復:生活難、我有難處。
當我們在感慨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優越的條件時,猛然發現,自己的狀況似乎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現狀不是便宜沒好貨,而是昂貴你也買不到好貨。
市面上的這些衛生巾:
要么是又便宜又差,要么是又貴又差。
曾經在看《破產姐妹》時,其中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當老板阿憨把廁所的衛生棉條漲價,麥克斯和卡洛琳全力阻止,并提出一個觀點:
“在人們的緊急需求下,某些東西是絕對不應該漲價的。”
“如果男人也來月經,那棉條就會像狂歡節上的彩珠一樣,從花車上免費撒下。”
接著,麥克斯把衛生棉條放在吧臺上,免費為女性提供。
老板無法理解,指責道:
“這不是吸管,你不應該放在這兒,麥克斯你有沒有羞恥心呀?”
麥克斯臉不紅氣不喘地說:
“沒有。”
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在場所有女生記住,來月經只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恥。
月經是自然現象,為何很多女性會感到羞恥?
當作為文化傳承的古廟貼出遇月事請勿入殿堂參拜,以防褻瀆神明的時候;
當大佛寺,禁止女義工上供祭品和擦拭佛像的時候;
當女性的日常需求被視為污穢被整個社會排斥的時候,就注定了今天這個局面。
月經羞恥的現象本不是個人所導致的,而是一個群體,甚至整個社會導致的。
又想到購買時總是會被裝進黑色袋子的記憶、廣告中的經血永遠是藍色、還有現在穿個安睡褲也要追求性感美麗…
社會對月經的污名化(如“不潔”“禁忌”),導致女性需求被邊緣化,認同感降低。
當女性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無法安全、有尊嚴地滿足時,所謂的“男女平等”便成空談。
女性群體占據這個星球一半的人口,客觀公正的用平常心去對待她們,怎么就這么難?
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應該大膽站出來,抵制這種惡臭行為。
你的無底線容忍和沉默,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
只有正視這些客觀事實,抵制不良風氣,才能讓那些“垃圾”逐漸退縮,乃至消失不見。
很多時候,道理是教不會人的,但懲罰一定可以。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不會再有月經歧視。
而這一天的到來,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發聲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