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藥物“卷”入免疫賽道,影響有多大?
AnaptysBio宣布其PD-1激動劑Rosnilimab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2b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引發市場關注。然而,禮來公司此前類似產品未達到預期效果并移出研發管線,表明PD-1藥物在自身免疫領域的發展仍存不確定性。國內藥企布局較少且處于早期階段,金賽藥業獲批的人源化抗PD-1單抗僅開始臨床試驗。業內人士指出,雖然PD-1在自身免疫領域具潛力,但商業邏輯和市場時機對國內企業構成挑戰。
Cell:陳曉亞/高彩霞團隊成功設計出產輔酶Q10作物
近期,中國科學院陳曉亞和高彩霞團隊在《Cell》雜志上發表研究,揭示了植物中輔酶Q形式的進化歷史,并通過基因編輯成功改造水稻和小麥,使其合成CoQ10。這一改造未對作物生長及產量產生負面影響,卻顯著增加了CoQ10含量。發現表明,Coq1基因的第240位氨基酸是決定CoQ側鏈長度的關鍵,相關技術為未來作物營養強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吃飽后還想喝杯奶茶?科學家找到控制糖食欲的大腦機制
近日,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關于糖食欲調控機制的研究。這項研究發現,小鼠在飽腹狀態下仍會對糖產生強烈的渴望,這與大腦中POMC神經元釋放的β-內啡肽有關,該物質作用于丘腦室旁核(PVT),驅動甜食攝取。研究表明,人類也可能存在類似機制。這一發現有助于為開發肥胖和飲食失調的新療法提供潛在靶點。
Nature Plants | 鄧興旺團隊/魏寧團隊揭示生長素劑量與光依賴性調控下胚軸伸長機制
2025年2月14日,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鄧興旺教授與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寧教授團隊在《Nature Plants》發表研究,解析生長素通過質外體酸化調控下胚軸伸長的機制。研究發現,高濃度生長素可抑制細胞延展,與光信號相互作用影響質外體酸化程度,從而決定生長素的生理效應。這一發現為理解生長素的雙重效應和光對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提供了新的視角,并補充了經典的"酸生長理論"。
探索植物輔酶Q10合成新路徑 我國創制水稻新種質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合作,通過引導編輯技術改造水稻基因,提高其輔酶Q10含量。然而,盡管取得進展,目前營養劑輔酶Q10仍難以被人體吸收,而日常食物中此成分含量較低。這一發現表明,雖然新創制的水稻可以增加輔酶Q10的攝入途徑,但其在改善人體健康方面的實際效果仍需進一步驗證。
南京大學董杰/魏繼武:CD8+T細胞與癌癥免疫治療新發現
2025年2月5日,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發表了一項關于CD8+ T細胞的新研究。研究指出,免疫療法激活的CD8+ T細胞會增加腫瘤微環境中多形核MDSC的浸潤,從而導致抗腫瘤耐藥。這一過程涉及脂肪酸合成的上調和脂質運載蛋白-2的表達。研究人員通過開發一種編碼GLP1的重組腺病毒減少了這種負面效應,有望改善胰腺癌免疫治療效果。
Cell | 謝琦/竇巖梅/陳迪團隊發現新型同義突變促進腫瘤發生與進展
近日,西湖大學謝琦、竇巖梅及浙江大學陳迪團隊的研究揭示了一類通過破壞mRNA m6A修飾位點從而促進腫瘤發展的新型同義突變。這些突變被稱為sm6A-DMs,主要影響抑癌基因中的mRNA穩定性,引發基因和蛋白質表達的失調。該發現拓展了對DNA突變與表觀轉錄組之間關系的理解,為精準醫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可能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