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科技集團正式成立,今年將推5款新車
極氪科技集團已完成與領克的股權交割并正式成立,面臨挑戰包括新技術推廣中的自動駕駛功能。即將推出的自研浩瀚智駕L3級自動駕駛系統目前處于測試階段,并計劃在上海車展中亮相。盡管目標是實現2025年總銷量突破4.2萬輛,但這仍依賴于其技術創新與市場接受度之間的平衡。今年底前具備量產能力的新車能否成功推出,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年度銷售目標及整體增長率。
比亞迪“掀桌”全民智駕,業界大佬紛紛發聲
比亞迪在2025年2月10日的發布會上宣布,將其自研的"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應用于全系車型,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批評比亞迪混淆智能駕駛概念,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強調智能駕駛需注重實際需求與安全性。與此同時,小鵬汽車表示歡迎頭部車企推動智駕普及,但也在努力通過技術差異化保持競爭優勢。此舉標志著汽車行業在智能化轉型上的激烈競爭,同時也對傳統高價智駕模式構成挑戰。
2月14日,小米宣布其SU7 Ultra車型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以2分9秒944刷新了量產車圈速紀錄,成為該賽道的最快量產車。這一成就標志著小米在汽車行業邁出了重要一步,并為其高端化戰略增加了新的亮點。CEO雷軍表示,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跨越,預示著新傳奇的開始。然而,此次突破也令小米面臨更高的市場期望和競爭壓力,尤其是針對全年銷量設定的高目標。
合并計劃僅持續一個半月,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夢碎
本田與日產的合并計劃在短短一個半月后宣告破裂。雙方于2024年12月23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已被撤回,合并談判正式終止。這一合并原計劃通過整合雙方資源和技術來應對市場壓力,但因本田希望完全掌控日產而導致談判失敗,日產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業內認為,這一事件凸顯了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全球競爭背景下,面對合作與整合所遇到的復雜挑戰。
力帆科技更名千里科技,“AI+車”劍指全球智能出行高地
重慶老牌車企力帆科技更名為千里科技,旨在徹底轉型為智能科技公司。然而,公司2023年營收下滑22%、歸母凈利潤下滑84%,顯示僅靠傳統模式難以翻身。力帆科技曾經歷破產重整,依賴吉利集團參與重整獲得新生,但仍面臨財務困境。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的加盟被視為關鍵,然而能否帶來實質改善尚待觀察。
日媒預測智能化成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焦點
近期,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重心正從電動化轉向智能化。麥肯錫咨詢公司警告稱,在未來一兩年內無法推出智能電動汽車的廠商將難以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外資車企因技術和品牌優勢逐漸喪失,面臨挑戰,預計其市場份額將在2025年下降至30%左右。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制造商通過快速研發和市場投放,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麥肯錫分析指出,這種趨勢可能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國車企或將在2030年前占據半數全球銷量前十名席位。
最新!成都車市周榜:奧迪傲視群雄、理想霸榜雙榜、比亞迪持續衛冕
成都車市2月3日至2月9日的銷量數據顯示,整體銷量較春節前明顯下滑。盡管如此,比亞迪仍以414輛的銷量位居新能源品牌銷量榜首,連續多次占據榜首的位置。此外,騰勢跌出新勢力品牌銷量榜,而阿維塔重新上榜。這些趨勢顯示出部分品牌在市場上的波動,以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日系三巨頭“抱團”失敗:一場未戰先怯的電動化突圍
日產、本田和三菱三大日本車企宣布終止原計劃的合作聯盟,反映了在電動化轉型中的戰略搖擺。不同技術路線和利益分配的深層矛盾導致合作破裂。這場聯盟的解體標志著日本汽車業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下降的背景下。這一事件也揭示出日系車企在應對中美歐電動化競爭時的策略困境,它們正嘗試在東南亞市場尋求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