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盤后,感覺市場情緒非常熱烈,周一怕不是又要懟一個大高開。
年前想去寫一下今年市場的幾個預期差,發現沒時間,春節期間沒電腦也沒心思,今天在飛機上,結合近期行情,想隨手寫幾點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
元旦時候寫了一篇年度產品的文章《》,不知道最近被誰轉發了,閱讀量大增,發現大家還是比較喜歡看盤點類的文章的,尤其愛看產品類的盤點。
但涉及產品有時候也不敢多寫,產品表現好,人家也許記不住,我作為全網最早發現安信民穩、永贏鑫欣的博主,大家似乎也不會有多感謝我,反而會記住我曾經定投了某產品后來業績變得極差。
我今天還回頭看了下自己曾經高點跳車的兩個網紅產品,還是有點感慨的。
回顧歷史,我在網紅產品上沒吃過什么虧。雖然,也沒賺到什么大錢。
之前在螞蟻的評論區看到一句話,大意是:權益類的產品,有浮盈的話,發現不對勁,看不懂了,哪怕是頂著1.5%的贖回費也要跑。
投權益類的產品體驗像過山車,其實年輕人可以多試試,因為學費晚點交不如早點交。
接下來聊下我個人看到的幾點預期差。
第一,今年紅利指數可能會跑輸大市。
市場的風險偏好在極速提升,而紅利從21年開始連續跑贏后,去年7月份基本上熄火??蛻粢膊幌矚g了,不信你問問我評論區的銀行產品經理,現在有人去分行推紅利,你還理他嗎?
說到這不得不提自由現金流指數。又刷到有博主提到自由現金流指數的缺點,我覺得還是中肯的,尤其是過擬合風險。
我此前就提到過,自由現金流按照因子拆分,可能底層是紅利+質量(見《》)。如果你只看截止到去年4月的業績,你不會想買自由現金流指數的。如果過去10年業績,自由現金流指數回撤竟然大于同期滬深300(為16年創下最大回撤)。
相比較而言,我更愿意相信用自由現金流思維做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見《》)。
這兩年主動基金經理卑微到塵埃里面了,今年請爭氣,打個漂亮翻身仗。
研究創造價值是常識,均值回歸也是常識。
我迭代一下認知:自由現金流是一種好的投資思維和范式,但自由現金流指數可能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美好。
市場都是有周期的,18年大家都盯著紅利低波,因為回測三年的因子,最好的就是紅利+低波,最后那批產品大多數都清盤了,反而是逆勢布局的成長風格成功了。
第二,滬深300指數今年將會顯著跑輸偏股混合基金指數。
偏股混合基金指數的本質是去掉銀行的滬深300指數,所以19~21年初,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吊打滬深300,因為銀行一直趴著不動。而過去兩年,銀行大象起舞,低配銀行股的公募基金經理們,自然就大幅跑輸了。
不是看空銀行,我只是相信均值回歸更勝于線性外推。
第三,今年轉債資產可能會階段性領跑股票市場。
轉債今年有幾個邏輯是很難被擊倒的。第一是很多大盤轉債要到期退市,那些規模比較大的固收+基金經理都沒有填倉的品種了,而新發轉債跟不上,會出現類似2015年的行情,被動抬高轉債估值中樞。第二是純債的票息下滑,資本利得空間也沒了,今年久期也拉不動了,必須要向風險資產要收益。第三是今年是固收+大年,去年四季度固收+規模還是下滑的,但一季度很多渠道反饋固收+都在上量,這是被動配置的邏輯。
此外,中小盤可能也會跑贏大盤。
當然,可能會錯得離譜,我建議這篇文章分三篇發,總能蒙對一個?
最后,現在還有人看空嗎?
有人說現在像18年,年底開了企業家座談會。也有人說現在像15年,當時三去一降一補提振經濟,不斷降息降準。但是這次不一樣的是,建國同志還沒有真正出招,所以要預留足夠的政策空間。
應該說,對基本面不看好的人可能還有,但是對市場不看好的人已經不多了。
今天沒忍住買了一丟丟恒生科技(天天好像出了個新功能,只能直接篩選綜合費率最低的指數),主要是致敬下周的會議,不作為投資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