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S離開人世以來,圍繞著她的各種信息撲面而來。說句實話,我是很喜歡大S的,雖然看她的作品不多,唯一看過的電影就是《劍雨》,她扮演美女殺手葉綻青。
懷念她的人也挺多的,最近紐約時代廣場大屏上也有人花了巨資登了許多她年輕時候的照片。她死后,沒有任何恐怖的氣息,這是她的人生力量。
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的天梭牌手表就是因為看了大S做的廣告。今年春節初四、初五在紐約街頭,莫名其妙地兩次路過不同的天梭表專賣店,兩次都沒有走進去。
萬萬沒想到的是,初六立春節氣,看到了她在日本病逝的消息,真是令人驚訝而傷感。
上周日看到水姐的《》,第一時間給她留了言:看到大S不幸離世的消息,首先是驚訝,再是震驚,三是真心不愿相信,四是想到了幾個中國人心里深處的忌諱,一是她以前說過的關于死亡的話,一語成讖;二是自古紅顏多薄命,三是自古美人是非多,四是美人的婚姻最要命,五是最是本命無法藏,六是中國文化藏密語。此六者不可大意也!
記得小時候女兒有時不小心說錯話,或者說了對自己不利的話,她媽媽總是讓她趕緊說“呸呸呸,烏鴉嘴”,現在想起來,這樣做和現在的熱詞“避讖”差不多。她媽媽的意思還是讓她“慎行”先從“謹言”開始。
中國的文字和語言里面藏著因果信息,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觀念。如此觀念和中國文化的源頭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易傳·系辭》言曰:“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作為一個君子,他的言行,有善有不善,必當思慮之。若思之不精,慮之不深,則言之不善矣。善與不善,皆動之于天地也。在古人看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可不謹之又謹,慎之又慎。
在浩瀚的漢字海洋中,每一個字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讖”指的是一種預言或征兆,往往會通過某種神秘的方式傳遞出來,或者說,一句不好聽、不吉利的話被人說中了。
“一語成讖”,這是一個成語,說的是一句無心的話,竟然變成預言且應驗了,而且結果往往是好的不靈壞的靈,尤其是在預示自己或者他人吉兇的語境當中。
記得電影《裸山》中就有這樣一個讖語的情節。俞美麗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因為長了一臉的“克夫斑”,一直嫁不出去。在一次去集市賣羊途中,俞美麗遇到礦工大慶。起初俞美麗并不看好大慶,然而大慶的淳樸和真誠逐漸感染了俞美麗,兩人情投意合,但因為大慶的工作常年下井遭到了俞父的反對。俞父不同意這門親事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女兒將來會成為寡婦。當俞父終于認可大慶的時候,大慶卻死于了意外。一語成讖,真的是不可思議。
所謂避讖,說的是在一些場合當中,避開一些不吉利的話題。管子曰,言不周密,反傷其身。當一個人亂說話時,不好的事情都會找到自己;這些負面的表達,或許在冥冥之中都對應著未來應驗的災禍。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粗鄙的話語一出口就反映出內心的浮躁與缺乏修養,注定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能阻礙個人運勢的提升;你散發出什么能量,就會感召來什么樣的運勢。
我們一定不要說自己不好,或是對別人不好的評價。西方心理學中有一個墨菲定律,說的是你越怕的事越有可能發生。如果充滿負能量,還總是從言語上諷刺挖苦自己,那么你說什么樣的話就會吸引來什么樣的后果。
有些人把惡口作為宣泄負能量的一種方式,結果不吉利的話說多了,不幸的事就會到來,有時候會特別靈驗。
從量子糾纏的角度來講,一個人說出去的話,會帶著力量飛速地從嘴巴里跑出去,和其他的力量糾纏在一起,牽動了冥冥之中命運的轉動。
李叔同說:“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古話說:“瓜熟蒂落是因果,起心動念亦是因果。”
言語是一種能量的釋放,能夠影響個人及周圍環境的氣場。語言是載體,為準確傳遞和交流信息。詞匯表達概念、觀念,須精準,應規范。
語音是有色彩的,它通過詞匯表達出觀念的維度;語音是有品格的,它借助聲調標示出主體的價值取向;語音更是有規范的,不可以產生歧義。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言。人的語言是有能量的,我們要敬畏語言的能力,人運勢高漲時,尚且不容易受到負面磁場干擾,但是到了運勢低谷時就不一定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隨口說什么“煩死了,累死了,難過死了”,有時候言語會凝固命運,多說一句好話,就能多為自己積一分福氣。所謂的謹身慎行,即管住嘴,邁開腿,既修心,又健康。
“讖”,指的是將要應驗的預言、預兆,是古代巫師或方士以讖術制作的一種隱語或預言,作為吉兇的符驗或征兆,又稱讖語、符讖、符命、圖讖。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中,關于讖語的應用是常有的表現手法。《紅樓夢》的讖語是曹雪芹獨創的、最獨特的手法之一,脂硯齋曾有這樣的批注語:“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這種手法有點像《詩經》中的“興”,表面看似“言他物”,真實的目的則是為了“引起所詠之詞也”。《紅樓夢》中的“讖”法種類很多,有詩讖、語讖、謎讖、戲讖、畫讖。
古代歷史上的讖言非常多,最被人耳熟能詳的有陳勝吳廣起義時的魚腹藏書“大楚興,陳勝王”,以及黃巾起義時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等都是后來得以印證的讖言。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讖言有時又帶有一種神秘主義色彩。神秘主義是人類社會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佛教中有“末劫說”,基督教中有“末日審判說”。
自周秦時代的“弧箕服,實亡周國”“亡秦者胡也”,直至元明時期的“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十八子,主神器”,幾乎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如民眾起義、王朝更迭,都有神秘主義讖言的出現。
毋庸諱言,讖言在它扭曲的形式下隱藏著某種“合理”的價值傾向,透過非理性的神秘主義,體現了一種對新世界的憧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民心的向背。
讖緯之學,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預言,是一種神學,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在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世人再輔以河圖洛書的升華、陰陽五行學說,將自然界的偶然現象神秘化,便誕生了讖緯神學。
自漢哀帝、漢平帝時期開始,帝王便開始提倡和支持讖緯學,加上靠讖言完成改制的王莽,以及以讖言實現中興的劉秀,使得讖緯學說在兩漢期間達到巔峰。
公元56年,光武帝正式“宣布圖讖于天下”,定為功令的必讀書,“言五經者,皆憑讖緯說”,更是將讖緯的地位凌駕于群眾之上。
魏晉之后,讖緯學說開始日漸衰落,南朝劉宋之后讖緯之書一度受到歷朝的查禁。唐朝時期讖緯學說再次開始流行,直到宋朝魏了翁作《九經要義》刪去了讖緯之說后,讖緯才無人信從,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世間輪回,皆由因果;一念相生,一念相寂。所謂因果,皆由人為;有所作為,才有結果。避讖,守住口德,不造口業。
人生來自帶磁場,身有業力。業力造就因果,因果落下報應。一只蝴蝶扇動翅膀,能掀起颶風。有時候,無心的言語很容易成真。言語的力量,往往比你想得更加強大。
老人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所以,一個人要多說好話,多說吉利話。善于說好話的人,也會被老天偏愛。
每個人的身上都自帶氣場。這個氣場就是我們說的氣運。人的氣運不靠天,不靠地,而是靠自己。老天能決定命運的起始,但不能決定人生的結局。
氣運靠人心自己掌控,運氣都在你的手里。心懷善念,起心動念都是善良的人,運氣也會充滿善意,給你帶來福氣。
很多的“讖言”都來自自己的無心而為。做人要懂得修心。修心即觀察自己的內心。察覺心中有邪祟,便要及時破除。心中善念升起,要學會遵從內心行動。
世間生活,需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管住心中的念想,行善莫作惡;管住嘴上的口風,少言別多語。嘴上留德,留條后路給自己;贈人玫瑰,手中留有余香。
人生在世,來去皆有所得,也有所失。得與失,都是小事;大事是在得失之后,收獲經驗。
生命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煉心。人說的話和表達的意思都是有意念的,多說好的、向上的、積極的話會對自己有暗示,才會有好的作用;反之總是說不吉利的話更會應驗了。
語言的能量會帶來特別大的心理暗示,牽引意識雷達跟著變化。《吸引力法則》認為:你說什么話,你的狀態,你的想法都會影響你周圍的磁場,長時間說這樣消極的話,你的磁場也會發生變化,也會走向比較消極或毀滅的狀態。
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一定要給自己做積極正面的心理暗示,不要總說喪氣話,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我們才能越變越好。
我們和自己的意識相處,始終是處于博弈狀態的,做到言行合一確實不容易。我們需要保持清醒,多進行下意識控制的訓練。
記住啊,禍從口出,福禍無門,為人自照,祝你開心,福生無量。
破讖,在此說破,重新開始:凡以前說過任何不吉利的話統統作廢,不吉利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瞬間統統作廢,我說一聲“破”,從此擺脫讖語。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每天與無數信息擦肩而過,卻往往忽略了那些藏在日常言語中的微妙力量。
一語成讖,往往不是空穴來風。避讖之道,讓正能量引領生活。既然讖言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規避其負面影響呢?答案便是“避讖”。
避讖,不僅僅是一種言語上的謹慎,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它要求我們在任何場合下,都要盡量避免提及不吉利、消極的話題,用積極樂觀的語言去塑造我們的世界。
《周易》有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你的言語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你內心的狀態,并吸引著相同頻率的能量。
究竟是定數所為,還是另有玄機呢?王勃曰:“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避讖”不是玄學,他是我們無法進行科學理解的未來科學。
曾幾何時,“出口成臟”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說話經常口無遮攔,這些脫口而出的粗鄙之言,不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讖語的效應”。
冥冥之中,你說過的一些不吉利的話,可能就會誘導我們的命運朝著這些負性的結果靠攏,甚至使得自己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著黑暗陷落。
看透生死是一回事,避讖是另一回事。你想避開它你就等于恐懼它,聽你說話就很沉重。隨時隨地都意識到那種恐懼,你能好好地生活嗎?很久以來,我都習慣說“我出門了”,而不說“我走了”,也希望朋友們都多說好話,越說越好!
中國的文字會通神。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子不語,怪、力、亂、神。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寒從腳起。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嘴巴里有風水,語言是有能量的,是有心理暗示的。一心向善,一路陽光;慎言慎行,且行且珍惜!
No.6206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知止齋主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