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從上映以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的熱度、口碑一路升高。
其中,哪吒和敖丙的“雙男主”設定,成為影片的一大特色,他們鮮明的性格特點也是吸引觀眾的一大亮點。
哪吒的性格大大咧咧、天真無邪,即使遇到困境也能保持樂觀;叛逆又勇敢,即使因魔丸轉世而被世人排斥,卻始終不認命、不服輸;盡管外表玩世不恭,卻重情重義,對待朋友極為忠誠。
相比較之下,敖丙作為靈珠轉世的龍族太子,從小就被賦予了“完美”的標簽。他聰明、乖巧,舉止儒雅,但高冷、內斂,內心藏著深深的孤獨。因為從小就背負著為龍族爭光的使命,這種壓力就像一座大山,壓制著他。
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就像兩個“別人家的孩子”,都收獲了大批觀眾的喜愛。
圖片來源:123RF
但在現實中,大部分家長往往更喜歡敖丙這樣的乖孩子。就連電影里,眾多神仙也態度鮮明,對敖丙附身的“靈珠版哪吒”贊不絕口,太乙真人都忍不住說“這個才像正版的嘛”,而對變回原狀的哪吒一臉嫌棄。
不過,此前也有這樣的說法——大人眼中的“乖巧懂事”,對孩子來說并不一定是好事。還有人說,和“不太乖”的孩子相比,過于乖巧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那么,今天不妨開個腦洞——哪吒和敖丙,誰更容易得抑郁癥呢?
(注: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僅為科普需要,望大家多包涵。還沒看過電影又不想被劇透的朋友們也可以先收藏~)
1. 過分乖巧的人,其實讓人心疼
(1)“太乖的孩子”可能在壓抑、隱藏自己
一個乖巧的孩子,通常被認為是遵守規則、用心傾聽長輩的話、避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孩子。
雖然這些特征表明乖孩子具有良好的教養,也懂得遵守紀律,但他們也可能隱藏了自己內心的情感。
以下是可能導致乖孩子情緒不佳的一些原因:
圖片來源:123RF
壓抑情緒。一貫表現良好的孩子,可能會不自覺地壓抑情緒以避免沖突,即使內心不贊同的時候,也會壓抑自己不表達,或采取隱形攻擊(比如不主動表達“不想上學”的想法,但會故意遲到)。這類乖巧的孩子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感受,時間久了內心可能會積壓一定的情緒,這或許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害怕沖突。乖孩子或許更害怕一旦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后,會引發不好的后果。比如擔心表達了真實的想法后,不但得不到長輩的認可或采納,反而會被責罰,這種恐懼心理會讓他們在表達前產生掙扎和矛盾的心理,長此以往就可能導致抑郁或焦慮。
尋求認可。孩子努力地表現得體,可能是為了獲得成年人的接納和認可。也就是說,這種行為是由“不斷尋求外部認可”的需求來驅動的,只有被認可,他們才覺得自己有價值,一旦不被認可就自信崩塌,這可能會阻礙孩子培養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能力。
(2)正常表達情緒才是安全感的體現
近十幾年來,“和孩子做朋友”的育兒理念逐漸流傳開來。在這一理念下,越來越多父母不再像前幾代的父母那樣,對孩子嚴厲地發號施令或懲罰,反而會平等地與孩子對話,讓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也正因為這樣,更多像哪吒一樣的孩子出現了,他們在成年人身邊會感覺更自在,但也更愿意挑戰成年人,比如直接對家長大聲喊:“你怎么還在看手機啊,快放下手機陪我玩!”
再比如《哪吒2》中,在升仙考試前的關鍵時刻,哪吒反倒像大人一樣訓斥太乙真人:“哪有個師父的樣,站這兒給我好好反省反省,想不出辦法不準吃飯!一點兒都不讓人省心。”
實際上,這是孩子感覺到被愛和安全感的體現,也是對父母和師長更信任的體現。因為只有當孩子感覺到安全和被愛時,才更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渴望、發出內心的聲音,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那為什么哪吒和敖丙會形成這樣截然相反的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與他們經歷的教養方式密不可分。
2. 教養方式包括兩個維度、四種類型
教養方式是指父母養育孩子所采用的策略和模式,包括兩個維度、四種類型。
兩個維度包括:
響應性:指父母及時回應、協調、支持和默許孩子的要求與感受,通過溫暖地安慰、支持和理性表達等方式,支持孩子的個性和自主性的發展。
要求性:指父母通過行為控制、直接對抗、嚴格要求和監督孩子的活動等,期望孩子達到世俗意義上的“好孩子”標準。
教養方式的四種類型包括專制型、權威型、放任型和不參與型。
專制型教養方式:父母通常會為孩子設定嚴格的規則。在這種模式下,孩子往往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父母也很少向孩子充分解釋規則的合理性,溝通往往是單向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控制程度較高,要求孩子嚴格遵守既定規則,一旦違反,孩子可能會面臨嚴厲的懲罰。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表現出較低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由于缺乏對孩子內心積壓情緒的適當引導,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不易察覺且難以控制的攻擊性。
權威型教養方式: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明確且合理,并愿意向孩子解釋規則背后的原因,與孩子的關系通常較為融洽。規則的制定更多地被用作激勵而非懲罰手段,這有助于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開放、頻繁的溝通,同時為孩子提供清晰的期望和目標指引。這種方式能培養出自信、行為良好、自律性強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學校中往往表現更佳,因為他們被鼓勵追求高度的獨立性,從而更好地實現個人目標。
放任型教養方式:父母通常給孩子較高的自主權和接受度,但對孩子的期望值較低。在這種教養方式下,親子溝通較為開放,父母傾向于讓孩子自主解決問題。因此,家庭的規則往往較為寬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像朋友。這種養育方式往往會培養出社交能力強且自信的孩子,但過度的自主權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可能會變得沖動、自負,甚至難以管束。此外,孩子缺乏約束還可能導致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不參與型教養方式:低接受度、低參與度以及較低的行為和心理控制水平,可能導致父母對孩子成長過程的忽視。父母通常會給孩子較大的獨立空間,僅在滿足基本需求時與孩子接觸,幾乎不采用任何養育技巧,也不提供明確的養育指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相對較低,甚至缺失。雖然這種養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可能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父母的長期缺位,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往往較差。這使得他們在學校難以取得優異成績,也難以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
圖片來源:123RF
3. 哪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癥?
雖然兒童、青少年患抑郁癥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童年創傷、父母糾紛、同齡人沖突或親子關系問題等,但目前的研究發現,教養方式在兒童抑郁癥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比如,由父母自主照顧的孩子患抑郁癥的風險較低,而父母冷漠且不參與照顧的孩子患抑郁癥的風險更高;與溫暖和積極的教養方式相比,敵意和消極的教養方式更可能導致兒童抑郁。
有研究發現,父母的批評(包括不贊成、侮辱、責備或過度的批評行為)和親子沖突(包括敵意或憤怒的爆發)會增加孩子患抑郁癥的幾率。
但當父母表現出更加支持孩子時,孩子患抑郁癥的幾率就會降低。對孩子發出認可的評論和表揚、回應孩子的情緒并使用適當社交線索(比如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口頭語言等方式表達互動),這些都是父母支持孩子、表現出較高響應水平的表現。
還有研究發現,如果父母采用高度控制孩子心理和行為的養育方式(即專制型教養),兒童患抑郁和焦慮的風險就會增加。父母的控制包括:限制孩子的思維、控制他們的情緒和表情以及塑造他們的行為。
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如果父母采用嚴厲的養育方式,會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然而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同樣是嚴厲的教養,“嚴父慈母”也比“嚴母慈父”好很多——父親嚴厲的養育方式可能會增進父子關系,而母親嚴厲的養育方式則可能增加孩子罹患相關心理障礙的風險。
再看哪吒和敖丙,誰接受的是專制型教養,答案一目了然。
哪吒,雖然天生叛逆、性格暴戾、吊兒郎當,剛出生就把母親的手咬出血,母親卻絲毫沒有生氣,反而繼續護著哪吒,哪吒的目光瞬間變得溫柔;雖然父母立了規矩不放他出門,但母親有空就在家陪他踢毽子,哪怕被力大無窮的哪吒踢到受傷;父親發現哪吒被冤枉的真相,特意抓來鬧出誤會的妖怪,打算在全城百姓面前還他一個真相;父親求得換命符、愿與哪吒換命受天劫;母親說從沒在乎過,不管他在別人眼中是什么樣,不管是仙是魔都愛他;即使犯了錯誤,師父太乙真人也只是略微教導,但堅定地站在他這邊,對外人只說一句“莫怪莫怪,我這個徒弟粗鄙得很”。這些細節都體現出,父母既設立了規矩、又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自信,給了他無條件的愛和安全感,所以哪吒是在權威型和放任型混合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
之所以說也像放任型,主要是父母對他的期望值較低,因為早已知道天劫詛咒,知道哪吒活不過三歲,只希望他能平安快樂地度過這三年時光。所以除了限制活動范圍、不能惹事,其他管束并不是太多,也是他形成自負、沖動性格的一部分原因。好在父母和師父正義感很強,以身作則,沒有影響他真誠善良的本性。
敖丙,雖然乖巧安靜、循規蹈矩有涵養,附身到哪吒身上后,更是成了人見人夸的“優等生”。但實際上,他背負著來自父親、師父申公豹和龍族的過高期待,無形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作為龍族的領導者,父親敖光態度嚴厲、提出的命令不容置疑、限制他的活動和社交(必須蒙面出門、不能暴露身份,交了朋友都要匯報);申公豹對徒弟、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常把“修煉怎可懈怠,我不說停就不許停”掛在嘴邊;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1》)結尾,一向聽話的敖丙雖然和哪吒是朋友,但仍不敢違逆使命,差點把整個陳塘關淹沒,《哪吒2》的結尾也是先乖乖跟著父親回到海底……這些細節體現出,敖丙是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
圖片來源:123RF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反而是敖丙這樣“乖巧的好孩子”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癥。因為一旦表現得不如人意、沒達到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他就會在心中產生自責或愧疚心理,在關鍵的目標沒達到時,會由于強烈的挫敗感而自暴自棄,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好在,敖丙在哪吒的影響下,心態變得越來越陽光健康。比如關鍵時刻放棄使命、與朋友一起對抗天劫;坦然接納自己的妖族身份并開始抗爭,喊出那句“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在危急時刻感受到了父親不顧一切的深沉父愛;一向嚴格的父親最終給了他選擇的自由,說出“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和朋友一起改變世界。
4. 哪些情況提示兒童或青少年可能患有抑郁癥?
有些人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抑郁”,但事實上,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會患上抑郁癥,而且之前的研究表明,這部分群體患抑郁癥的概率正逐年上升。抑郁癥會嚴重損害兒童和青少年在身體、情感、社交和認知等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及早發現抑郁癥狀至關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各種原因,許多孩子都會有悲傷或沮喪的時候。偶爾一些抑郁情緒,在成長過程中是很正常的,并不能說明這就是抑郁癥。
但是,如果孩子悲傷、易怒或對之前喜歡的事物失去了興趣,并且這種情況在很長時間內持續存在、反復發生,則可能表明他們患有嚴重的情緒障礙,也就是抑郁癥。
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的常見癥狀包括:
· 感覺或看起來沮喪、悲傷、易流淚或易怒;
· 不像以前那樣享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 與朋友相處或參加課后活動的時間減少;
· 食欲和/或體重發生變化;
· 睡眠時間比平時更多或更少;
· 感覺疲倦或精力不足;
· 感覺自己“做什么都可能出錯”,或者“什么都不擅長”;
· 注意力更難以集中;
· 不太關心學校發生的事或在學校表現不佳;
· 有自殺的想法或念頭。
之前的研究發現,患有抑郁癥的兒童可能表現出煩躁,也可能不表現為情緒問題,而是各種身體不適,比如經常頭痛或肚子痛。某些有抑郁癥的青少年還可能會迷戀上酒精、煙草和其他容易成癮的東西,來試圖讓自己感覺更好。
圖片來源:123RF
前面已經提到,有抑郁情緒不等同于患上了抑郁癥。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抑郁情緒,不要疏忽大意,要及時跟他們溝通,嘗試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及是否遇到了困擾。
當然,孩子在情緒低落時,心思會比平時更為敏感,家長在溝通時要掌握說話的技巧。如果聽到孩子說“不高興”或“很難過”,要及時了解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出“活著沒意思、想傷害自己、想自殺”時,更要加以重視,及時帶孩子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因為患有抑郁癥的兒童和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殘風險。
當然,如果只是發現孩子有抑郁情緒并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到醫院的兒童精神心理科或有專業資質的心理機構進行咨詢,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全面評估,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有7種習慣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癥
怎樣鍛煉可以降低抑郁癥風險?
抑郁癥和情感淡漠有什么差別?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健康榨知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抑郁癥
獲取更多相關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1] When good behaviour hides emotional struggles in children. Retrieved Feb 14, 2025, from https://www.counselling-directory.org.uk/articles/when-good-behaviour-hides-emotional-struggles-in-children
[2] Haoxi Yan. (20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You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Politics and Socio-Humanities. DOI: 10.54254/2753-7048/22/20230204
[3] Why Your Kid’s Bad Behavior May Be a Good Thing. Retrieved Feb 14, 2025,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1/12/11/well/family/rude-child-development-behavior.html
[4]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Teens. Retrieved Feb 14, 2025, from https://www.aacap.org/AACAP/Families_and_Youth/Facts_for_Families/FFF-Guide/The-Depressed-Child-004.aspx
免責聲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