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此書系統闡述了袁枚的詩歌理論及審美傾向,其內容多記當代詩壇趣聞逸事,也有對古今詩人詩作的議論品評,集中闡發性靈說。反對擬古和矯飾,倡導抒寫性靈,寫真性情,重“真”“活”“新”。
袁枚從辭官后開始編撰此書,書名取自他卜居的隨園。隨園,原為曹寅所建,建于1706年前后,后歸江寧織造隋赫德所有,后又為袁枚所有。地點位于金陵小倉山(今南京市廣州路西側)。隨園是當時江南最大的園林。原屬曹家,曹家被抄家后,轉到隋赫德手里,后隋赫德又被抄家,園子被袁枚買下,取名隨園。
隨園或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摘自《隨園詩話·卷四》
解釋:美人和著名的將領都是命運多舛的,能夠壽終正寢的機會很小。
感悟:自古紅顏多薄命,而功高蓋主的將軍也往往會被猜忌,此句感慨生命的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唏噓人生的飄忽和短暫。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
摘自《隨園詩話·卷十六》
解釋:一雙冷眼看世上的一切是非;可是滿腔熱血豪情,卻隨時準備用來報答知己的知遇恩情。
感悟:孤傲的詩人總是以不問世事,與世無爭自居,但內心深處卻滿懷熱血,知恩圖報,是古代讀書人的古道俠義。
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三》
解釋:自己用清澄的秋水把眼睛擦洗明亮,一生都不受古人欺騙。
感悟:要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不可全信書中所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
摘自《隨園詩話·卷三》
解釋:如果讀懂書的要義,精神就會首先領悟;如果像宋人楊時那樣做到程門立雪,尊敬師長,治世之道即可以廣傳天下。
感悟:閱讀、學習非常重要,通過讀書人們可以獲取智慧和啟示,使心智更加開闊。
-5-
不食人間煙火。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九》
解釋: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只有傳說中的神仙,此句比喻人有出世之意,后也比喻詩畫之意高超,不同凡俗。
-6-
讀書如吃飯,
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摘自《隨園詩話·卷十三》
解釋:讀書就像吃飯一樣,善于吃飯的人精神飽滿,不善于吃飯的人會生出病癥腫瘤。
感悟:讀書比作吃飯,妙趣橫生,說明了讀書的益處。
-7-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摘自《隨園詩話·卷九》
解釋:大風刮倒了梧桐樹,自然有人會對這件事情發表看法,議論其是非。
感悟:發生了不尋常的事情,自然會有人議論紛紛。
-8-
死棋腹中有仙著。
摘自《隨園詩話·卷三》
解釋:比喻在困境時不要絕望,一定有轉變局面的方法。
感悟:這句詩以棋局為喻,表達了困境中仍有轉機、絕處逢生的哲理。
-9-
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飛來的蝴蝶,因風而飄忽有致,寫出風的曲線;人去樓空,獨留一輪蒼白的月,何其無聊!
感悟:既寫月無人賞的落寞,也暗有月有人賞之歡欣,也有人月輝映的空靈寥廓。
-10-
細認雙瞳點秋水,依然竹馬識君初。
摘自《隨園詩話·卷七》
解釋:仔細地凝視你清澈明亮的雙眼,你還是如當初我認識你之時一樣。
感悟: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描寫了故人重逢的情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共鳴感。
-1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一》
解釋:此句形容讀書多,社會閱歷豐富。
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有知識層面,又有實踐,因為這兩者能增長知識和能力,使人開闊眼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踐就是把知識化為力量的關鍵。
-12-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
人所難言,我易言之:
詩便不俗。
摘自《隨園詩話·卷四》
解釋:別人輕易就說出來的話,我就不要再說了;別人很不容易說出來的話,我一下子說出來了:這樣寫出的詩才不會落入俗套。
感悟:創作需要仔細思考,處處與眾不同,才能不俗。
-13-
多情昨夜樓頭雨,吹出滿墻紅杏花。
摘自《隨園詩話·卷七》
解釋:多情的是昨夜樓上雨,催開了滿墻紅色的杏花。
-14-
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
摘自《隨園詩話·卷四》
解釋:做人貴在有正直的精神,而創作詩文貴在能夠曲折。
-15-
臨水種花知有意,一枝化作兩枝看。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在臨近溪水邊的地方種花就知道其中的意蘊,花開時水面倒映著花朵,一枝便成兩枝了。
-16-
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
摘自《隨園詩話·卷五》
解釋:為求詩中一字一句寫得更為妥帖,就能忍受大半夜的寒冷,方有所收獲。
感悟:此句寫吟詩作文之苦,表現詩人在遣詞用字的慎重謹慎。
-17-
問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誰為濟世才。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捫心自問我們都是幸運被提拔的人,屈指一算,誰又是真正的濟世之才呢?
感悟:運氣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作詩,不可以無我。
摘自《隨園詩話·卷七》
解釋:寫詩作詩,不能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十》
解釋:只讀書而不懂其中的道理,還不如把書束之高閣。
感悟:只會讀書,卻不能消化其中的知識,不能運用,讀再多的書,都沒有用。
天上若無難走路,世間那個不成仙?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九》
解釋:上天的道路如果不是非常難走,那么世間的人都上天做神仙了。
感悟:成功是一條非常難的事,沒有能力、耐力和運氣,是無法成功的。
-21-
宮娥不識中書令,問是誰家美少年。
摘自《隨園詩話·卷三》
解釋:宮女不認識這位中書令,詢問別人這是哪家的美少年?
-22-
文章當自出機杼,
成一家風骨,不可寄人籬下。
摘自《隨園詩話·卷七》
解釋:做文章應該保持自己獨特的構思,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不能一味模仿他人或跟隨大眾。
-23-
炊煙卓午散輕絲,十萬人家飯熟時。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裊裊炊煙如輕絲飄散在中午的天空,正是家家戶戶飯菜煮熟的時候。
-24-
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拿鏡子看自己,感到自己將要老了,打開門卻看到春草還未長出。
感悟: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有再開日,人無再少年!
-25-
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看來到四十歲的時候已經這樣了,那么老到百歲時也可想而知。
-26-
問訊何年招濟火,斜陽滿樹武鄉祠。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詢問何時才能招來濟世救民的焰火,只見透過樹葉間隙的夕陽照徹武侯祠。
-27-
當路莫栽荊棘草,他年免掛子孫衣。
摘自《隨園詩話·卷四》
解釋:路的中間不要栽種荊棘草,免得若干年后掛住子孫的衣服。
-28-
柳陰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柳蔭下的一灣春水曲曲折折地流淌著,重重疊疊的山巒旁百花爭奇斗艷。
-29-
葉底花開人不見,一雙蝴蝶已先知。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葉底下開放的花朵人雖然看不見,但飛舞的一雙蝴蝶早已經知道了。
-30-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摘自《隨園詩話·卷九》
解釋:晚飯不要吃得過飽,對身體有好處。
感悟:健康飲食對健康生活非常重要,體現出飲食有節、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
-31-
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
格律不在性情外。
摘自《隨園詩話·卷一》
解釋:要知道有了性情便有了格律,格律不會在性情之外出現。
-32-
蠹魚爾何如?終日會糟粕。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十》
解釋:那些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們怎么樣?不過是在吞食那些無用的糟粕罷了。
感悟:機械地、僵化地閱讀書本知識,缺乏靈活性、實踐性和思考深度?。過分依賴書本,忽視實際操作和實踐,只關注知識的記憶,而不關心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讀再多的書又有什么用呢?
-33-
凡作詩文者,
寧可如野馬,不可如疲驢。
摘自《隨園詩話·補遺 卷九》
解釋:凡事創作文章的人,要像野馬狂奔一樣富有生機,而不要像那疲憊的驢子一樣呆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