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是人間一個永恒的命題
作者/孫樹恒
一
情人,被誤解的古老稱號。
今天是“洋人”的情人節,鮮花、巧克力和甜言蜜語充斥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情人節——七夕節,一個關于牛郎織女美麗傳說的日子。然而,不論是西方的情人節還是中國的七夕節,情人這個詞匯,在當今社會,似乎已經被污名化,成為了一個帶著貶義色彩的稱呼。這不禁讓人感到悲哀,因為情人,原本是一個如此美麗、如此神圣的稱號。
情人,這個詞匯幾乎和女神的使者一起降臨于人間,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美麗的幾個古老標簽之一。它源于靈的高處,是最空靈的聲音,帶著人類最古老的神示和語言,蘊含著人類最原始的智慧和激情。情人,幾乎誕生在一切思想之前,它不是思想、情感、智慧的累積,而是這些美好品質的原核。因此,情人代表著世間一切人類情愫和美好的愛情,這是世界各個地域和民族幾乎都以愛情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共同證明。
愛情,作為最重要的人類精神之一,一直延展著文明的根脈。情人,幾乎是以對神的虔誠來維護愛情的榮耀和神圣。然而,我們卻無情地看到,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國人已經把情人這個詞匯污名化了。它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相提并論,使得女人像躲避瘟疫一樣回避情人這個詞。我們只是把愛情供奉在殿堂里,以及少數有靈魂契合者的柔弱心田里。
二
我們跨越千年,卻走進了愛情的泥淖和物質欲望構成的現實里。當喧嘩與騷動的世界滾滾而來,愛情在今天顯得如此孱弱和無力。自古以來,“窕窕淑女,君子好逑”,走向婚姻乃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是人類的歸宿。然而,現在有那么多的少男少女,他們抬高了人類精神飛行的高度,不再執著于鳳求凰的浪漫,也不再死纏爛打地追求愛情。他們想開了,“自己過也很好”,這可愁壞了父母。這是社會進步的背面,是他們沒有緣分,不想湊合,也是生活自立、減少壓力、現實而真實的一面。
情人節,這個原本象征著愛情的節日,在今天卻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對自以為是的愛情精神信心的象征。人們在情人節里尋找愛情的感覺,但卻沒有失去人的榮耀和尊嚴,唯獨保留了獨立性。他們只把愛情當成奢侈品,當成生命的一種美容形式。今天的人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已經與其原本的內涵相去甚遠。他們穿越社會的各個層面,卻唯獨不穿越情人這個詞匯,恐怕與現實中的廝混、茍且和色鬼的“情人”沾染上關系。
這個時代已經容忍了人們獨來獨往的精神,而沒有那些虛偽的謙謙君子以丑態百出為本領而炫耀。我不相信人間有無欲無求的人,那是與人性相悖理的。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是否還能保持對愛情的敬畏和追求?是否還能找回情人這個詞匯原本的美好和神圣!
三
自古以來,情人和愛情就是文人不朽的命題。我從不回避寫情人的詩歌,用情人的情感方式來保持自己對文字的不疲倦和對愛情的敬畏。這種情感方式讓我保持了一種神秘感和不衰的激情,害怕自己的文字隨波逐流,與現實同流合污,成為一種同構的思維方式。這樣,我就會變得勤奮、機靈、聰明,變得熱情高漲,融合在我的文章里。
情人與愛情的關系,是面對世界和現實的關系。對待情人和愛情的本真和人的品質一樣重要。我們在愛情里養生,有情人、有愛情的境界,會讓生命延長一些。有情人終成眷屬,愛情的無限以及生命的無限,都會隨著有情人生命的有限而消失。然而,情人其實就是生命的建構和價值觀的體現。我越來越感到,越古老的事物越是有生命力。因此,即便孤獨,哪怕這個世界情人與我無關,我也依然會堅守對愛情的信仰和追求。
情人,這個被誤解的古老稱號,它原本代表著世間一切美好的情愫和愛情。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中,它卻被污名化,成為了一個帶著貶義色彩的詞匯。這不禁讓人感到悲哀和無奈。但愿我們能夠重新審視情人這個詞匯,找回它原本的美好和神圣,讓愛情在人間繼續綻放它的光芒。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內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