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是一種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方式,比筆試更能考查考生的綜合素養。很多筆試成績優異的考生,因面試準備不充分而最終敗北,甚是可惜!面試成績不理想的因素有哪些,簡單來說,主要有自信心不足、題型不熟、答題措施偏少、措施針對性不夠等。具體如下:
一、自信心不足
面試考場上時經常碰到這類考生,內容方面明明回答的挺好,但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答題時缺乏底氣,不敢與考官進行有效眼神交流,造成無形中的失分。
其實仔細想想,筆試都能過關,面試水平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1:3或1:5的比例,就這么小的范圍,誰又會比誰弱多少?既然這樣,那就不如放手一搏,自信大膽的去講就是了。
二、題型不熟
題型不熟是很要命的一個問題,因為你不熟悉題型,答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針對考官手里的評分要點答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答得亂七八糟,沒有邏輯性,考官聽起來也感覺很吃力,分數自然不可能高。
熟悉題型,自己可以多讀多看多總結,從諸多的題目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寫下來反復修訂完善,直至較為全面完整,最終形成自己的答題思維。
三、答題措施偏少
大多數考生社會閱歷不多,回答問題時可想到的措施一般都很少,兩三句或三五句話就講完了,而且還屬于小標題性質的,沒有展開。
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并非易事,需要考生在平時多總結,特別是針對一些熱點事件多提煉政府或有關部門的做法,然后再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四、措施針對性不強
考場上所有面試考生的不足都可以用措施針對性不強來概括,具體到每一道題的每一個措施而言,就是看你的措施能不能有效的解決題干中存在的相應的問題。好的措施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解決問題的一個或幾個方面。對閱歷不多的考生而言,這太有難度了。
解決措施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單靠自己,只能多總結、多思考,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總的來說,上述問題可以反映出是一個人的整體素養。要想做好,需要大家在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事,多思考事情的前有后果,多總結事情的處理方法,做到博學多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除了上面談到的幾個問題,還有一些比如表達能力、舉止儀表等,也需要考生留意。
此外,還有兩個不得不提的、較為糟糕的,特別要命的問題,一是一些輔導機構、一些所謂的教材對題型的分類不準確甚至錯誤,具體體現就是與測評要素差異大,與考官手中的評分標準不同。二是給你培訓的老師,他自己可能都沒有參加過公考面試,哪怕參加過考的分數也不理想,也沒有從事過公考面試工作,沒有見過真正的公考面試評分標準,他對公考面試如何打分沒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全面的、系統的認識,這種情況下培訓出來的學員,和不培訓又有什么區別?甚至還可能誤導學員!
面對這樣的情況怎么辦?還是擦亮自己的雙眼,找準專業老師進行專業輔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