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春節、電影票
2025年春節,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好開頭。
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5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為95.10億元,同比增長18.6%,觀影人次達1.87億,同比增長14.7%,雙雙刷新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
首先,今年春節檔電影全部為大IP電影續作或改編作品,觀眾觀影期待很高。而且,還出現了高人氣爆款。截止到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成為中國影史首部票房破100億的電影,全球票房市場,也達到了17名的高位,而且,這還不是最終結果,排位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有自身的偶然因素,也有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必然因素。
2024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勢頭非常好。根據國家電影局2025年1月1日發布數據,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達425.02億元,觀影總人次為10.1億。
?截至2024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放映市場。根據國家電影局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達到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此外,普華永道預測,中國將在2024~2025年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變得更大,是因為影院逐步增加。
2022年以來,我國影院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增加,2023年、2024年,我國影院相關企業注冊量分別同比增加38.0%、38.5%至813家、1126家,其中2024年全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創近十年新高。
這種增加,也是結構性的。
2022年,三線城市就已經成為新建影院的主要增長點,全年新增影院數量達到342家,其次是二線城市,新增影院數量為183家。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的新建影院數量僅占全年新建影院數量的6.9%。
這個趨勢一直在持續。2024年,全國新建影院1026家,年度凈增銀幕4658塊。有716家位于三四五線城市,占新建總數的近七成。
從地域上看,西南地區年新增影院124家,西北地區85家,同比分別增長12.73%和26.87%。終端建設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提升,布局下沉市場成為投資者的普遍策略。
不僅是二、三線城市,縣級影院也在增加。截至2023年底,我國縣級影院已達2784家、銀幕12830塊,分別占比19.34%、14.86%;鄉鎮影院數量為2619家、銀幕12706塊,分別占比18.19%、14.72%。
城鄉觀影差距日益縮小。
電影院的分布的改變,帶來了票房結構的改變,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進一步提升,從2016年的不足30%至2024年的40%。
今年春節期間,根據燈塔研究院發布的《2025春節檔市場洞察報告》的數據,全國三、四線城市的總票房達48.8億元,占全國的51%。該比重已經比2019年上升了5%。而且,影片在三、四線城市的占比,與新用戶占比具有相關性。所以,下沉市場的觀影消費,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國票房的重要來源。
以安徽阜陽的萬達影城為例,春節期間其票房總收入高達400萬元,位居全國影院第五,比許多一線城市的影院表現還要好。春節期間該影城觀影人數高達5.7萬,而整個阜陽2022年的城市總人口也才剛過百萬。
影院的分布結構性改變,也帶來了影片的結構性改變。低線城市、縣域觀眾,總體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外國影片接受度更低,而更喜歡國產影片。
所以,國產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的占比,也開始顯著提升,例如2023年中國內地票房中,國產影片占比高達83.77%。這反過來將更多中國觀眾拉進了影院。
影院的分布,影片的國產化,都促成了“春節看電影”成為一種新民俗。三、四線城市對于“闔家歡”的電影更加青睞,而“闔家歡”類型的電影,觀影都是群體性的,購票往往好幾人一同入場。所以,這種儀式性的群體行為,極大地刺激了春節期間的電影消費。
中國電影市場潛力票倉在于“輕頻”觀影人群,影院的下沉讓更多觀眾進入影院,養成觀影習慣,讓看電影變得不再是“年輕人的事”,所以,拉新用戶,讓那些鮮有觀影習慣、不僅因熱門檔期某一部影片走進影院的觀眾,變為經常觀影、培養觀眾觀影習慣、提升觀影黏性,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
電影是一個非剛需消費,情緒的培養非常重要。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培育,一個春節檔顯然太少了,中國電影需要更多的圣誕檔、國慶檔、賀歲檔等等。但很多事情,也在電影院之外。
2024年的12月,在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圣誕氛圍彌漫商場,是近幾年來最濃厚的。往年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不過圣誕的倡議,甚至禁令。但2024年底,這些現象少了很多。相反,還有商場、物業主動叫商家布置圣誕裝飾的新聞。
不過,雖然商場圣誕氛圍濃了,但電影院線卻顯得異常冷清。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4年的圣誕檔期(12月24日至25日)票房(含預售)僅為7724萬元,其中平安夜單日票房3846.74萬元,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低紀錄。
圣誕檔期不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電影,放棄了圣誕檔期,把目光盯向了賀歲檔和跨年檔。
圣誕檔期缺乏重量級大片,進而導致票房表現不佳。過平安夜和圣誕節的人,更多的是年輕人,所以,圣誕節一般適合面向情侶的愛情電影和喜劇電影,但2024年并沒有此類重點新片上映。
相比之下,2015年平安夜上映的《惡棍天使》和《老炮兒》等影片曾為市場帶來顯著增量。當然,春節檔也不負眾望,再創新高。
某種程度上,沒有適應圣誕的電影供給,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圣誕檔不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心改變了。人心是要慢慢攢的,大家都覺得圣誕節,應該早點下班,和朋友家人,和男女朋友去吃一頓好吃的,去逛逛商場,去看場電影。這個氛圍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但近幾年,關于圣誕的謠言很多。所謂市場,就是預期、氛圍,這些無形的東西,對市場的打擊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而是供需兩方都會遭受打擊。
需求方沒有那個興致,而輿論高度敏感,供應方避險,不敢湊熱鬧,怕出問題。供需都沒意愿,圣誕檔自然就涼了。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差異。
計劃經濟具有較強的指令性和計劃性,今年需要多少雙鞋、多少酒、多少部電影,多少輛轎車。總之,需要多少產品,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勞動力,都通過一個線性方程算出來,達成均衡,非常硬。至于消費氛圍,不需要。反正都是剛性消費。再不濟,單位發票,安排需求。
在計劃經濟的思維中,人的需求是純粹理性的。而且,計劃經濟中,往往是短缺的,也不需要市場促銷。但市場經濟,某種程度上,是人心,是情緒化的東西。今天下班了不開心,買個盲盒;明天下班了開心,去看場電影;看到直播間的衣服很好看,就買了。到了圣誕節想看一部電影。市場經濟不是短缺經濟,它需要一種氛圍來促進消費。
所以,中國電影需要一個更寬松的氛圍,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電影才能更多。
作者 劉遠舉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后臺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己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于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