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開國上將共有57位,大名鼎鼎的“王胡子”王震,是其中之一。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王震的黨政地位有明顯提高。什么算是“明顯提高”呢?當然不是說之前地位不高了。五十年代,王震可是正兵團級的開國上將,還是毛主席生前十分信賴和喜愛的將軍,一直都是人民軍隊的股肱人物。之所以說生涯后期地位突出,是因為他不光連任了兩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中顧委副主任、國家副主席等要職,在開國上將里面,后期履歷是極為突出的一位。
尤其1988年他被選為國家副主席,此前只有一位開國上將有這樣的任職經(jīng)歷,就是蒙古族將軍烏蘭夫。但烏蘭夫是少數(shù)民族出身,他任職有團結各族群眾的特殊作用,跟王震的情況還是有區(qū)別的。實事求是地看,生涯后期王震的總體地位略勝烏蘭夫。要知道,在軍銜更高的十位開國大將中,都沒有一人擔任過國家副主席。之所以七、八十年代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王震在1976年,有比較大的貢獻。偉人病逝前后,國家局面并不穩(wěn)定,華、葉等領導人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局面轉(zhuǎn)危為安。在這個過程中,王震主動表態(tài)支持“雷霆行動”,得到了當時中央首長的信任和好評。尤其當時“8341部隊”是北京的重要武裝和衛(wèi)戍力量,要控制局面,這支部隊太關鍵了。王震與該部隊的實際負責人汪東興是故交,在延安時期關系就非常融洽,76年他作為“聯(lián)絡員”跟汪東興有過多次關鍵溝通,作用很大。所以無論從立場態(tài)度、還是實際執(zhí)行過程來看,王震都是有功之人。在局勢穩(wěn)定后,他得到重用毫不意外。
二是將軍身體硬朗。隨著時間推移,七八十年代有不少開國名將,都已經(jīng)病逝或淡出一線。王震在此前一段時期,基本堅持在重要領導崗位上工作,沒有受到太大沖擊,所以從崗位經(jīng)驗到身心狀態(tài),他還相對處于一個比較好的狀況,能夠在國家形勢穩(wěn)定后迅速發(fā)揮自己的作用。1976年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雖排名不算特別靠前,但王震都屬于中央主要領導人之一,這種情況在開國上將里面算是鳳毛麟角,幾乎沒人能和他比。
三是老將軍革命生涯中飽經(jīng)考驗,無論品質(zhì)還是能力,王震是中央始終信賴的干部。早在紅軍時期,王震是中央紅軍的人,后來組織有需要、他堅決服從,被調(diào)到紅六軍團工作,成了紅二方面軍的基石人物之一;抗戰(zhàn)時其他將領在前線打仗,他無怨無悔地帶著359旅官兵開墾南泥灣,建國后又在條件艱苦的新疆長期從事農(nóng)業(yè)開發(fā)。這樣一位哪里需要就去哪的名將,文武雙全并且黨性過硬,哪能不受到重用呢?不光毛主席信任,后來的領導也非常放心。
所以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年紀越來越大的老將軍,反而職務、地位還要比先前更高,在同時期主要將領們逐漸淡出時,他還在為國家的事業(yè)操勞著,受到百姓敬仰。1993年春天王震將軍在北京病逝,活到了85歲高齡。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zhàn)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yè)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jié)。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nèi)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wǎng)同步,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