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673字,閱讀時間7分鐘
2025一開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寒意撲面而來。
特斯拉中國1月銷量為63238輛,同比下滑11.5%,環比去年12月下滑32.6%。
鑒于此,深陷圍堵困局的特斯拉,再次舉起了自己的“價格屠刀”。新年開工第一天,特斯拉官方宣布,2月5日至2月28日,Model 3全系車型限時享受8000元保險補貼,并疊加5年0息福利政策及特享充電權益。
但,與以往不同,特斯拉如今的降價已經不再是為了“爭奪行業顛覆者的頭銜”,就目前形勢來看,此大抵只是“保住份額的無奈之舉”。
2025年,“降價成癮”的特斯拉能如愿嗎?
1.特斯拉的價格“過山車”,消費者不敢上了?
特斯拉的開年鉅惠,令其再次沖上了熱搜。不算2025年國家置換補貼的1.5萬元,Model 3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變相降價了近3萬元,創歷史新低。
“算是入手Model3的最佳時機吧,降價加上補貼,性價比一下子就上去了。”
“拋去實打實的價格優惠,5年0息也讓人難以拒絕。”
此起彼伏的討論中,盡管有消費者為特斯拉的低價而心動,但更多還是為特斯拉這種逐漸“常態化”降價表示擔憂,繼而心生觀望。
春節假期一結束,90后王安寧(化名)便前往了特斯拉門店,面對著那輛心儀了很久的Model3,她出了神。“我關注Model 3很久了,原本想著今年過完年一回來就找銷售訂車,結果它又降價了。”
圖/特斯拉Model 3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再三猶豫下,王安寧最終還是選擇擱置自己的買車計劃。“不敢輕易下手,害怕剛買完又降價,那損失可就大了。”
同一時段,身處山東青島的李東(化名)也決定放棄購買特斯拉Model 3。“這波降價力度確實誘人,但誰敢保證明天不會再降?”
上述兩位消費者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2023年11月至今,Model 3已降價了多次,前后不僅差出近3.4萬元,二手車一年保值率也已跌至73%。多名老車主自嘲,“開一年虧三成。”
然而,整個降價事件下,吃了苦頭的不僅老車主,還有那些在1月份購車、提車的數萬位Model 3車主。
“一月初提車的時候,銷售還信誓旦旦跟我說價格很穩定,不會有太大變動,結果新年開工第一天,我這新車還沒捂熱乎,就虧了8000元,感覺自己像個冤大頭。”
圖/Model 3新春禮包8000元補貼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太過分了,我剛剛提車半個月就宣布漲價,特斯拉方面只表示理解,也沒有七天無理由退車一說,2025年開工一天就感受了把來自車企的背刺!”
“在銷售和交付人員的催促下簽訂了貸款、買了汽車保險,結果還沒來得及提車就出了5年0息政策,太不厚道了,妥妥把我們消費者當‘高價接盤俠’。”
有一點需要強調,雖然從市場趨勢來看,價格波動是正常的現象,但當一個企業逐漸在“以價換量”中迷失時,是會讓消費者對品牌失去信任,損害品牌長期發展的。而如今特斯拉Model 3的鉅惠誘惑換來了更多持幣觀望者,便是最好說明。
2.煥新版ModelY的尷尬:消費者寧可買舊也不買新
特斯拉“神話”的褪色,不止體現在Model 3上。
今年1月10日悄然上市的煥新版ModelY,雖然宣稱10天訂單量便已突破10萬,但這都是基于“五年磨一劍”的改款名頭和1000元可退定金的“注水”門檻來看的。
細究“10萬訂單”背后,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出于“占坑不虧”心理交付的定金,畢竟以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普遍定金門檻來看,1000元確實不多。由此,10萬訂單的實際轉化率就存疑了。
更諷刺的是,老款ModelY在去年12月銷量飆升至6.2萬輛后,今年1月仍賣出了超4萬輛,號召力明顯優于同期的煥新版。
特斯拉門店一汽車銷售透露,“ModelY改款上市后進店客戶是明顯增多了,但超一半意向購買者會先問舊款還有沒有現車。”
圖/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北京的孔杰(化名)原打算訂購一輛煥新版ModelY,但前往門店對比了新舊款的配置及價格后,他卻選擇了舊款。“我本來是挺期待煥新版的,但看了之后感覺改動不是很明顯。像外觀變化也就那樣,內飾方面除了多個后排屏幕外,其他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
同孔杰一樣,90后杜筱筱(化名)也是滿心歡喜的去,大失所望的歸。“改款改了個寂寞暫且不提,新款后輪驅動版ModelY比老款價格上調了1萬多是怎么回事?”
在杜筱筱看來,新款增加的那些配置對她用處并不大,平時能使用的頻率也很少,這種情況下,沒必要多花冤枉錢去買新款。
與諸多消費者接觸中,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者選擇“抄底舊款”邏輯的背后,大多與新款相較舊款在核心配置和性能上改動并不明顯,價格卻上漲有關。
當然,面對ModelY改款的誠意不足,也有不少消費者在網上吐槽道,“當前比特斯拉在個性化與技術創新上做得好的國產新能源車型比比皆是,未來,無太大升級的煥新版ModelY除非有明顯價格優勢,不然大概率不會考慮,等等小米YU7它不香嗎?”
“新款除非再降3萬,否則不如買支持換電的樂道L60,配置拉滿才25.59萬。”
圖/24款Model Y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面對煥新版ModelY的市場遇冷,特斯拉的降價幾乎已成必然。但問題在于,若改款車型仍需靠降價清庫存,特斯拉的產品力護城河還能剩多寬?
3.特斯拉的最后一搏,誰能救場?
2025年,急需找到正確破題方向的特斯拉,顯然已為自己準備好了第一張牌。
2月初,特斯拉Model Q諜照浮出水面,預計將于年中正式上市發售。
圖/Model Q諜照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可惜的是,這款被寄予厚望的走量車型,似乎仍未跳出“以價換量”的邏輯——其下探至15萬元級的起售價或將低于未來上市的小米YU7。
由此,前幾年以“先漲后降”著稱的特斯拉,如今徹底陷入了降價潮。
有一點需要關注,“低價車救銷量”看似合理,實則會帶來反噬風險。
以2024年為例,特斯拉中國創歷史新高的65.7萬輛交付成績并未為其帶來正比例的盈收反饋。
2024年,特斯拉汽車業務收入770.7億美元,同比下滑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1億美元,同比大跌53%。
圖/2024年特斯拉汽車業務財報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具體到單車利潤,2024年四季度特斯拉的單車毛利潤已跌至每輛3860美元,相比2021年每輛少了8000多美元。
利潤大打折扣的背景下,特斯拉為何還不肯停止對降價路徑的依賴?
究其原因,大抵與近兩年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并實現反超有關。就拿去年3月底才正式入局新能源市場的小米汽車來說,其首款車型SU7上市僅9個月,就以累銷超13.5萬輛的數據對特斯拉Model 3形成了有力阻擊。而即將在2025年上市的小米YU7,更是讓特斯拉壓力倍增。
“特斯拉的車型選擇太有限了,更新節奏又慢。相比之下,國產新能源品牌的不斷推新,更能給我的未來用車體驗帶來新鮮感。”
“既然以相同預算,能買到配置更豐富、性能更強的國產車,我為什么要選特斯拉呢?”多名消費者坦言道。
未來,可以預料的是,隨著中國品牌的日益強大,產品力逐漸疲軟的特斯拉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而此形勢下,以價換量就好比飲鳩止渴,終將反噬。
基于此,特斯拉若想讓2025成為重回增長區間的轉折年,除了拓寬產品矩陣,還需著眼智能駕駛這張牌,盡快做出突破性成績,并加速FSD在中國市場的上線,同時拿出硬實力穩定價格體系。
2025年的新能源戰場,已容不下任何僥幸,特斯拉這位曾經的“顛覆者”能否拿出一張漂亮的“底牌”讓消費者重拾對“特斯拉創新”的信心,有待時間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