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青竹 編輯|周長賢
2月14日,比亞迪市值又萬億了。這跟周一(10日)的發布會不無關系。
比亞迪周一發布會前,有人說“半個智駕圈都在關注這場發布會”。
結果,整個智駕圈/汽車圈都在關注。發布會前一周,股價已經預支了一成的漲幅。
“熬夜寫了兩個晚上報告”,一家全球TOP2主機廠相關工作人員說。
“喊出全民智駕,就狂歡了。”“迪王太會包。”“又給迪王裝到了。”……同行們或悵然若失,或緊急應對,但對外大多閉口不談。
其實,當晚的大部分時間都很平淡,天神之眼ABC的“配料表”,已經貼到了入口處。迪粉也沒有很多,也沒那么上頭,鋪墊稍冗長,媒體不驚不喜。
直到王傳福拿出那張圖,現場氣氛陡然嗨起來。之后王朝/海洋兩位大嗓門高管的激情“喊麥”,繼續推舉氣氛。
事后回想,這不像一場發布會,更像一場投標會。大家不太關心技術和產品,而是等比亞迪亮出標配高階智駕的底價:7.88萬。
效果如何?
雖有諸多非議,但不得不承認,迪王接住了這波富貴。
證據一,股價沒有回跌,并在2天后又漲了一成。證據二,何小鵬、魏建軍、余承東、蘇箐都沒坐住。后兩位還是供應商的高管。
不論褒貶,問題是:怎么又是比亞迪?
7.88萬,結束戰斗
就在比亞迪發布會的前一天,2月9日,長安汽車正式發布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2.0”計劃。現場可見:“普及全民智駕”六個大字。這跟比亞迪的“全民智駕”有何區別?
劃重點,長安天樞智駕系統將于今年8月份率先在10萬元級別車型搭載激光雷達。
而根據比亞迪的天神之眼ABC方案,A 為三激光版(DiPilot 600)用于仰望, B 為激光版(DiPilot 300)用于騰勢(參數丨圖片)、比亞迪、 C 為三目版(DiPilot 100)用于比亞迪。
而首批上市的21款車,價格從7萬到20萬,全部都是天神之眼C,即無激光雷達版。
兩相對比,除了比亞迪知名度更高,長安又陷于重組輿論,僅從智駕來講,核心不是高階智駕下沉,而是一定要擊中題眼:標配、不加價。即:白給。
可見,在用戶心智領域,比亞迪出手,依然快狠準。
從2022年的「不再生產燃油車」,到2023年的「油電同價」,再到2024年的「電比油低」。比亞迪以往只在「電」上做文章,因其做了20年電池,友商是心服口不服。
這次卡位「全民智價」,則更加不服。畢竟在2025年之前,縱是迪粉也不敢說比亞迪智駕有多強。2024年,其高階智駕產品占比不足5%。
雖然在這場發布會上,王傳福強調比亞迪智駕過去是“做的多,說的少”,也認為如今“穩坐第一梯隊”,但是其實整場發布會沒有方案A能力上限的展示,核心是圍繞方案C,擊穿底價。
去年,先是小鵬MONA用「純視覺高階智駕」低價走量,來到15萬價位;后有寶駿在10萬價位標配了大疆卓馭的靈眸智駕2.0 Max,端到端高速+泊車+少量城市的無圖雙目。
所以,人們對2025年基礎版高階智駕的預期,基本在10萬左右。從某種意義上講,其他車企不夠狠心的觀望,也把機會留給了比亞迪。而7.88萬意味著高階智駕的價格戰已經結束。
誠如蘇箐所說:“中國市場內卷成本到極致了,必然進入往上卷品質品味的新階段。黑悟空、哪吒、甚至DeepSeek都是明確的信號。無限單維度卷成本的時代結束了。”
想在中低端市場跟比亞迪掰手腕,「加智不加價」的牌必須跟,至少名義上、價格上要大差不差,相信馬上會看到各家動作。而有能力卷品質卷差異化,才有資格加價。無論如何,智駕降本都是必由之路。
智駕降本時代正式來臨
智駕降本的標志性節點,大概從去年小鵬MONA M03開始。
“以前我們認為,高階智駕是增值服務,是要收費的。”何小鵬在P7+“全系標配高階智駕”后說,“如果把高階智駕做成標準服務,會發現未來有新增值服務產生的可能性。”
“不選裝、不收費、不訂閱。”回報是顯著的,小鵬P7+賣爆了。
何小鵬曾透露,P7+ 超額完成了自動駕駛硬件降本和整車 BOM 降本的目標。從此以后,小鵬所有車型要標配AI高階智駕。
寶駿更不用說,降本界早有姓名的選手。此外,擅長堆料的“小理想”零跑也把激光雷達下沉到15萬。
比亞迪“標配不加價”的背后,依然是其一貫擅長的垂直整合降本,和一點運氣。
從硬件配置上看,天神之眼 C 不搭載激光雷達,傳感器方案:5R12V12U——12 個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和 12 個超聲波雷達。其中,包括比亞迪獨創的前視三目攝像頭與自制的毫米波雷達,英偉達的 Orin N 及地平線征程 6M。
也就是說,除了核心算力芯片部分算法是對外采購,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域控制器等大部分零部件,比亞迪已經實現內部的自主供應。有消息稱,比亞迪自研芯片今年將流片。
“由于在早期競標階段,比亞迪給到的BOM成本要求非常低,不少外部供應商都放棄了項目。”高工智能消息稱。另有消息稱,內供價格至少比外采低20%。
有分析認為,BOM成本大概在兩三千,也有數據稱,整個方案成本4000元。
綜合資料顯示,比亞迪旗下比亞迪半導體、比亞迪電子均已經實現ADAS攝像頭模組(包括單目、雙目、三目、側視)、毫米波雷達等智駕核心傳感器此外,自研激光雷達也正在推進。比亞迪電子還在做域控的前裝量產上車,線控懸架即將量產。
眾所周知,比亞迪“除了玻璃和橡膠外,其他環節盡量自研。”
通過垂直整合降BOM成本,這一招不是人人能學,需要大體量,只有幾家頭部選手可以跟進。但是對標是難免的,所以會給供應鏈加碼,看各家怎么消化。
軟件降本方面,有一點后發的運氣,也給友商出了難題。甚至向上影響到華為和小鵬這樣的智駕頭部選手。余承東不顧合作關系,大膽開麥:“湊合能用和好用”不同。
話雖有理,但10萬級的車也需要先能用,才能好用。
比亞迪通過2024年一年的“發狠搞智駕”,自研加上外采Momenta軟件就能做出全套方案,這個后發方案的性價比和效率,讓先發優勢者擔憂,也必定讓所有主機廠對標自查。
高階智駕邁過8萬的河,就再也回不去了。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