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日上映以4.87億元,位居當日榜首,到2月13日,網絡平臺數據統計總票房已突破100億元大關……這個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下文簡稱《哪吒2》)以創新技術和中式美學為主線,創作中國動畫的傳奇,贏得了全球觀眾的廣泛贊譽。
回望過去,科學與藝術的界限清晰可見,而《哪吒2》這一場科技與藝術的“共舞”盛宴,巧妙地為藝術插上了“科技之翼”,讓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重燃璀璨光芒。
展望未來,我們如何以科學為筆,文化著墨,將更多的中國故事娓娓道來?或許,細品經典鏡頭,從動畫人的別出心裁中我們能到答案……
破技術之桎梏 顯藝術之精華
6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首戰大屏幕,以1800多個鏡頭打造出一個令人咋舌的奇幻世界。6年后的當下,續集《哪吒之魔童鬧海》再下一城,運用了超過2400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更是達到1900多個,將這個“哪吒宇宙”描繪得更熱血沸騰。這澎湃氣勢的背后,是借力技術的加持,更有技術糅合東方美學的自主創新。
·動態水墨渲染引擎
重現水墨畫獨有雅致韻味
無論是在富麗堂皇又不失莊嚴典雅的玉虛宮,還是驚心動魄的“洪流對撞”,都充滿著東方特有的和諧之美。用數字堆砌而成的冰冷技術如何表現這種或婉轉或澎湃的氛圍?技術方的日夜攻堅給出了答案——自主創新,開發“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如果說粒子特效構建了《哪吒2》的筋骨,那么‘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則為其注入了靈魂。”據制片方透露,歷經多年不懈探索,《哪吒2》制作團隊成功研發出“動態水墨渲染引擎”。這項技術使3D動畫首次實現了毛筆在宣紙上暈染滲透的實時模擬,更將中國美學的寫意精神推向新高度。
在角色設計的維度上,“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為角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活力與表現力。它使得角色的肌膚、服飾乃至毛發等細微之處,都流露出水墨畫獨有的雅致韻味,線條優雅流暢,墨色變化細膩分明。以哪吒為例,他標志性的紅色混天綾與火尖槍,在動態水墨的渲染之下更顯鮮艷耀眼,充滿了動感和力量感。
·自創智能“利器”
刻畫百萬鎖鏈奇襲陳塘關
《哪吒2》第一場大場面打戲“陳塘關大戰”中,申公豹憑借裂空雷公鞭打開虛空裂口,海底煉獄中被鎮壓多年的數百萬海底怪獸一擁而出,撲向陳塘關。鏡頭之下,百萬海怪身上都綁上一根鐵鏈,鐵鏈之間互相糾纏,壓迫感、沉重感撲面而來。導演餃子強調,這些鐵鏈不僅是視覺元素,更是劇情邏輯的核心,象征著世俗的羈絆。然而,巨大海底妖怪在時刻運動著,鎖鏈本身除了重力外,還有妖怪的牽引力,這個牽引力隨妖怪的運動而不斷變化,包括大小和方向。牽引力的變化,會導致鎖鏈的具體形狀位置時刻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又會導致鎖鏈內部拉力的變化。每條鎖鏈都要符合物理規律,不能隨便“漂浮”在空中,還必須和妖獸的動作同步,不能出現穿模、錯位的情況,創作難度可謂是“地獄級”。
為了讓這百萬條鎖鏈在鏡頭中形成“亂中有序”的美感,技術人員對每條鎖鏈進行獨立運算,甚至專門開發了一個自動化的鎖鏈工具,可以自動尋找用來掛鎖鏈的指定模型,生成并解算曲線用來代替實際的鎖鏈進行設計,并開發出“動態美感”算法。
·多種特效搭配打磨
精準捕捉三百角色動作神韻
本片中,存在超過三百個角色。它們無不以極致的精細描繪呈現,無論是騰空翻轉還是揮槍,無論是嬉戲大笑,還是怒火沖天,均流暢自然,細致入微至每一根發絲。這種精細的描繪得益于Vicon光學捕捉系統、FACS編碼系統等多種特效技術的巧妙運用,使得角色的動作和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技術的應用僅是第一步,對文化的深刻解讀與精準呈現才是至關重要的。東方美學追求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這種飄逸與靈動并存的感覺是其精髓所在。導演對細節的要求達到了毫米級別,例如對頭發飄動的弧度、布料褶皺的走向都有精確地把控。為《哪吒2》進行的毛發與布料物理模擬的特效師曾在采訪中表示,無量仙翁的衣服和胡子需要縹緲的仙氣,需要同時保持圓筒造型與飄逸感的角色,為了展現無量仙翁衣袖在自然飄動的同時保持褶皺細節,特效團隊在Houdini軟件中進行物理解算,再在Maya軟件中進行反復的“雕刻”(技術操作)耗時3個月才完成這一細節。
·非常規動力學模擬技術
呈現震撼海水倒流
由于水的物理特性復雜、視覺效果多變,以及對計算資源和制作技術的高要求,水的特效在影視制作中被公認為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哪吒1》因技術受限未能實現大規模的海水制作,終于在《哪吒2》中得以實現。這次,哪吒不僅需要“下海”,更要“開海”“鬧海”,海水的特效制作成為整部影片技術突破的關鍵所在。
影片后半段氣勢恢宏的“天元鼎破海”的場景,有著大體量的海水倒流效果,聯合視覺總監石超群透露,這一效果采用了非常規的動力學模擬技術,分為四個獨立區域進行制作,每個區域都需要單獨處理。倍視動畫CG總監賈國棟采訪中透露:“為了在鏡頭中呈現出宏偉的奇觀感,我們始終強調必須突出場景的宏大與壯麗。”正是這種對細節近乎苛刻的追求,才讓《哪吒2》在視覺效果上實現了質的飛躍,樹立了全新的行業標桿。
·從“0到1”創特效
呈現“剔骨削肉”之痛
影片后半段,哪吒目睹母親離世后,將悲痛化作力量,憑借肉身破解“穿心咒”的場景同樣逼真得令人嘆為觀止,不少網友表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穿心咒的痛”。美術概念設計謝小彬表示,這個鏡頭以前沒有出現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從概念到動畫再到特效的配合,難度都很大。”
為呈現清晰的“穿心咒”撕裂皮膚的效果,制作團隊從防盜墻上安裝的透明而鋒利的玻璃碴碎片中汲取靈感,最終設計出上千根尖刺,以及“穿心咒”破解后產生的600塊碎肉,這些碎肉均由綁定器控制運動。由于哪吒的肉身是由藕粉重塑而成,撕裂后的身體還需要呈現出“遇火噴出巖漿”的效果。為追求極致的逼真效果,特效團隊甚至在自己手臂上綁上魚線,作為參考,先繪制概念圖,再進行手K動畫,接著制作特效,并反復迭代優化。執行制片人劉潘透露,短短10秒鐘的畫面,特效團隊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來制作。
——幕后支撐
高峰時1000張高性能顯卡全部調動
超強算力默默托舉
“魔童鬧海”在影視、動畫的制作過程當中,為了讓物體,角色更加真實,更加生動,利用計算機圖形軟件,對畫面場景內的事物進行著色、暈染是動畫電影的最后一道工序。想要支持上千個鏡頭的渲染制作,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長期以來,終端算力不足、渲染時間冗長,一直是電影制作與協同層面的痛點。對于實時渲染、虛擬制作、三維場景建模等特效較為集中的大制作電影來說,算力往往是成片交付和作品質量的保障。
《哪吒2》的畫面極具沖擊力和代入感,細節感拉滿。如此震撼的背后,除了技術人員的日夜奮戰,超強算力更是必不可少。擔當本次渲染工序主力的是來自貴州的貴安超級計算中心。它憑借超過715臺服務器和1.3PB的存儲能力,迅速崛起為新一代高性能計算的先鋒。核心算力來源于1200多張高效圖形處理器,峰值性能達到驚人的30PFlops。《哪吒2》制作耗時5年,在貴州貴安超級計算中心渲染就用了近3年時間,最高峰的時候1000張高性能的顯卡全部調動。
【記者手記】
《哪吒之魔童鬧海》匯集了我國近140家企業的4000余名動畫工作者心血,不僅在視覺效果上令人震撼,更是一部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粹與當代國人創新精神的時代佳作。在那個充滿古老奇幻世界里,哪吒在經歷無數挑戰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超越,深刻詮釋了“若前方無路,我便開辟一條新路”的奮斗理念。
一幀幀高清鏡頭中,令人驚嘆的特效與流暢的動作設計,是中國動畫工業技術實力的生動展現,也是中國科技從“跟跑”到“并跑”,從“并跑”到“領跑”的有力見證。
正如哪吒逆天改命,中國科技正不斷超越自我,沖破萬難,在這一時刻兩者仿佛在兩個平行世界中遙相呼應。《哪吒2》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曲獻給中國科技崛起的時代贊歌,激勵著我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綜合自央視新聞、豆瓣、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文字 | 張文鑫 董敏煒 譚子璇 黃彩霞
圖片 | 央視新聞、官方劇照
審核 | 馮海波 劉肖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